第136章 假面之下-《惊鸿照影落絮无声》

  玛莎修女那晚冰冷的警告,如同在林薇周围划下了一道无形的结界。接下来的几天,孤儿院的生活表面上恢复了往日的刻板与平静,但在这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涌动得更加湍急。林薇能清晰地感觉到,一双眼睛,或者说不止一双眼睛,时刻在暗中注视着她和荷花的一举一动。

  她变得更加谨小慎微。劳作时更加沉默,姿态更加卑微,仿佛彻底被那夜的警告吓破了胆,成了一个真正逆来顺受、只求温饱的可怜妇人。她不再试图靠近仓库,甚至有意避开配楼那条通往仓库的走廊。对玛莎修女,她表现出加倍的恭敬和畏惧,每次相遇都立刻低下头,侧身让路,眼神不敢有丝毫接触。

  然而,在这层精心维持的、名为“王静”的假面之下,林薇的观察和思考从未停止,反而因为那夜的冲突而变得更加敏锐和深入。玛莎修女的行为逻辑充满了矛盾,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谜团。她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猎手,开始调整策略,不再急于触碰那些明显的禁区,而是将注意力转向更细微、更不引人注目的角落,试图从侧面勾勒出玛莎修女和这座孤儿院的真实轮廓。

  她开始更加留意玛莎修女与其他人的互动。她发现,玛莎修女对玛利亚修女的态度,并不仅仅是下级对上级的服从,有时在讨论孤儿院事务时,玛莎修女的眼神中会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耐甚至轻视?仿佛在她心中,玛利亚修女那种纯粹的、有时近乎软弱的善良,是一种不合时宜的累赘。

  她还注意到,玛莎修女与那个沉默寡言的厨娘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超越普通工作关系的、极其隐晦的默契。她们很少交谈,但偶尔在厨房交接物资,或者传递一个眼神时,有种无需言语的沟通。厨娘看向玛莎修女的眼神里,没有其他孩子和帮工那种纯粹的恐惧,而是一种……沉静的、带着某种决绝的追随?

  这些细微的发现,像一块块零散的拼图,暂时还无法拼凑出完整的图像,但都在指向一个结论:玛莎修女绝非凡俗,她在这座孤儿院里,构建了一个以她为核心的、隐秘的小圈子。

  与此同时,林薇也没有放弃对那座地下室的思考。玛莎修女如此紧张那个地方,里面藏着的,会是电台吗?还是军火?物资?或者……是人?她想起了战争史上那些利用教堂、修道院等宗教场所隐藏抵抗力量或犹太人的案例。难道玛莎修女也在做类似的事情?她在庇护某些被日伪追捕的人?

  这个猜测让她心头一震。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玛莎修女警告她,或许并非完全是恶意,而是为了保护藏在下面的“秘密”。那枚她曾在玛莎修女口袋里摸到的、刻着模糊图案的纽扣,会不会就是某种抵抗组织的信物?

  这个想法让她对玛莎修女的观感变得复杂起来。敌友的界限,在这个特殊的时空背景下,变得模糊不清。

  这天下午,林薇被分配去主楼帮忙打扫卫生。当她擦拭着走廊里那些积灰的宗教画像框时,目光无意中扫过墙壁上挂着一幅巨大的、描绘“最后的晚餐”的复制品。油画本身因年代久远而色泽暗淡,但让她瞳孔微缩的是,在画框右下角一个极其不起眼的位置,有人用极细的笔,勾勒了一个几乎与背景融为一体的、振翅欲飞的鸟儿轮廓!

  飞鸟图案!

  尽管这个图案比她熟悉的沈惊鸿那个更加简略、更加写意,但那神韵,那展翅的姿态,几乎如出一辙!

  她的心脏猛地狂跳起来,拿着抹布的手瞬间僵硬。这绝不是巧合!这个图案出现在这里,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座孤儿院,或者说玛莎修女,与沈惊鸿的“鸿影”网络存在着某种联系?还是说,这只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不同抵抗组织间的、用于识别的通用符号?

  巨大的震惊和随之而来的希望,如同海啸般冲击着她的心神。她强迫自己移开目光,继续机械地擦拭着画框,但大脑已经掀起了滔天巨浪。如果玛莎修女是自己人,那么之前所有的警告、对峙、乃至那晚的“宽恕”,是否都有了全新的、合理的解释?她是在用那种方式,保护自己的身份,也保护可能藏在地下室的同志,同时……也是在试探和确认她林薇?

  然而,希望的火苗刚刚燃起,就被理智的冷风吹得摇曳不定。万一这只是敌人设下的又一个精巧陷阱呢?苏婉清诡计多端,完全可能利用这种图案来引诱和识别沈惊鸿的关联者。那个图案出现得如此突兀,又是在一幅人人可见的油画上,难道不更像是一个诱饵吗?

  真伪难辨,险象环生。林薇感觉自己仿佛行走在一条横亘于深渊之上的钢丝上,两边都是足以致命的迷雾。

  就在她心乱如麻之际,一阵压抑的哭泣声和玛利亚修女焦急的安抚声从走廊尽头的医务室传来。林薇心中一动,放下抹布,悄声靠近。

  透过虚掩的门缝,她看到玛利亚修女正抱着一个约莫七八岁、脸色潮红、呼吸急促的男孩,男孩的胳膊上有一道狰狞的、已经化脓溃烂的伤口。是那几个大男孩中的一个,林薇记得别人叫他“小石头”。

  “高烧一直不退,伤口感染得太厉害了……我们剩下的那点消炎药根本不管用……”玛利亚修女的声音带着哭腔,充满了无助,“我去求过附近的诊所,他们也不敢给,说是皇军有令,严格控制药品……再这样下去,这孩子……这孩子怕是……”

  玛莎修女不知何时也出现在了医务室门口,她看着小石头痛苦的样子,紧抿着嘴唇,眼神复杂,那里面有关切,有愤怒,但更多的是一种深沉的、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的坚毅。

  “我去想办法。”玛莎修女的声音低沉而果断,打断了玛利亚修女无望的啜泣。

  “你想什么办法?外面现在……”玛利亚修女担忧地看着她。

  “总有办法。”玛莎修女没有多解释,只是深深地看了一眼小石头,然后转身,步伐坚定地离开了。

  林薇悄悄退回到走廊阴影里,心中波澜再起。玛莎修女要去“想办法”弄药?在这个药品被日伪严格管控、黑市价格高昂到离谱的时期,她一个修女,能有什么办法?去找那个神秘的厨娘?还是……动用她背后可能存在的渠道?

  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可以窥见玛莎修女真实面目的机会!

  当天晚上,林薇注意到玛莎修女和厨娘在灶披间低声交谈了许久。夜深人静后,她果然听到极其轻微的、从配楼后门方向传来的开门和关门声。

  林薇的心提了起来。她冒险再次悄声离开储藏室,来到靠近后门的一个窗户旁,小心翼翼地向外望去。

  月色朦胧下,她看到玛莎修女并没有穿修女服,而是换上了一身深蓝色的、普通市民妇女的粗布衣衫,头上包着头巾,挎着一个篮子,如同一个夜归的妇人,迅速消失在通往那条僻静小巷的黑暗中。

  她真的出去了!为了一个受伤的孩子,冒着宵禁和被捕的巨大风险,深夜外出寻找药品!

  这一刻,林薇心中对玛莎修女的观感再次发生了剧烈的动摇。无论她背负着怎样的秘密,无论她与哪方势力有关联,此刻,她冒着生命危险去挽救一个孤儿的生命,这个行为本身,闪耀着无法作伪的人性光辉。

  假面之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灵魂?是虔诚的守护者,是冷血的阴谋家,还是……在信仰、职责与残酷现实间艰难挣扎的、复杂的“人”?

  林薇回到冰冷的储藏室,看着熟睡的荷花,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与期待。玛莎修女的深夜外出,像投石问路,不仅是为了药品,或许,也即将为她拨开这重重谜雾,带来一丝揭示真相的曙光。

  她等待着,在假面与真实交织的旋涡中心,等待着黎明,或者……更深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