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爆炸现场的失控与初探-《阴魂委托簿》

  丁浩把最后一块招牌漆补完,手指在木纹上停了两秒。阳光照在门口的石阶上,暖得很实在。他起身回屋,烧水泡茶,坐在门槛上喝了一口。这是连续两个月来不用醒在半夜的日子。

  手机响了。

  来电显示是沈墨。丁浩接起,没说话。

  “城南市集出事了。”沈墨的声音很稳,但语速比平时快,“爆炸,伤亡不少。我现在往现场赶,你过来一趟。”

  电话挂断。

  丁浩放下杯子,进屋换了衣服,拿了外套出门。街上行人不多,有几辆警车鸣笛从远处驶过,方向正是城南。

  他赶到时,现场已经被围了起来。警戒线拉得不完整,外围站了不少人,有的举着手机拍,有的往前挤着看热闹。碎玻璃和烧黑的棚布散了一地,空气中有一股焦味,混着点鱼腥。

  沈墨站在临时指挥帐篷前,正对一名技术员说话。看见丁浩走来,他迎了两步。

  “情况不太乐观。”他说,“群众第一时间冲进来救人,踩乱了现场。监控线路老化,只录到前半段,后半段黑了。”

  丁浩点头。

  “有没有发现什么?”

  “两样东西还算完整。”沈墨带他走向中心区域,“硝酸铵和硫磺的残留物,在废墟西角找到的。还有这块铁皮。”他指向证物袋里一块弯曲的金属片,“是从一辆三轮车斗上拆下来的,边缘有磨损痕迹,像是长期拖行造成的。”

  丁浩蹲下身,隔着袋子看那块铁皮。他的呼吸慢了下来。

  “你想让我试试?”

  “现在能用的办法都用了。”沈墨说,“查不到可疑车辆进出记录,也没人看见引燃过程。我需要线索,哪怕是一点方向。”

  丁浩没再问。他退到警戒线内侧,闭上眼,手指轻轻按住太阳穴。

  四周声音渐渐模糊。

  他调整呼吸,一次,两次,三次。意识往下沉,像潜入一口深井。起初什么都感觉不到,只有空荡和灼热的余波。然后,一丝微弱的波动出现了。

  在西侧。

  他睁开眼,朝那个方向走去。那里原本是个摊位,顶棚塌了,支架歪斜,地上堆着碎木和塑料筐。他停下脚步,再次闭眼。

  这一次,感应清晰了些。

  一个能量体蜷缩在这里,形态不稳定,像是被撕裂过。记忆碎片在周围打转,不成顺序。

  丁浩放慢呼吸,一点点靠近那股波动。他不能强行读取,只能引导它浮现。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额头渗出汗珠。

  大约过了四十分钟,他睁开了眼。

  “是个女人。”他说,“她在这儿卖海鲜豆腐,名字……应该是王桂兰。”

  沈墨立刻记下。

  “她记得什么?”

  “气味。”丁浩声音有些哑,“嫌疑人身上有机油味,还混着鱼腥。他穿工装服,左口袋露出一角白色塑料袋,像是装零件用的那种。”

  沈墨抬手叫来一名侦查员:“马上调市集最近三天的运输车辆登记,重点查维修类、水产供应类的三轮车进出记录。另外,技术组重新分析铁皮磨损轨迹,看能不能反推出常行走路线。”

  那人跑开。

  “还有别的吗?”沈墨问。

  丁浩摇头:“她的记忆断了。爆炸发生得太快,冲击让她瞬间失能。我能感觉到她在死前想逃,但腿动不了。”

  沈墨沉默片刻:“已经很有用了。机油加鱼腥,这种组合不会太多见。再加上改装车斗的特征,范围可以缩小。”

  他看了眼手表,十一点二十三分。

  “我要开个紧急会,成立专案组。你还能再试一次吗?”

  丁浩没有立刻回答。他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指尖还在微微发颤。刚才那次通灵耗得比预想要多,魂魄的状态太乱,拉扯感很强。

  但他知道现在不是休息的时候。

  “等我十分钟。”

  他走到一旁,靠墙坐下,闭目调息。心跳慢慢平稳下来。脑海中浮现出王桂兰最后停留的位置,以及那股混合气味的质感。他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一片残存的能量上,准备第二次接触。

  沈墨站在不远处,接了个电话。

  “监控恢复了部分画面。”对方说,“看到一辆蓝色三轮车从东口进来,没登记,停在西侧通道十分钟左右,然后离开。驾驶座的人穿深色工装,戴帽子。”

  “车牌呢?”

  “遮住了。但我们截到了一段背影,左口袋确实有个白塑料袋。”

  沈墨挂了电话,走回丁浩身边。

  “你说的对上了。”他说,“车存在,人特征一致。我们现在找的是这个人。”

  丁浩睁开眼。

  “我刚才又碰到了一点新东西。”他声音低,“那个塑料袋里,有扳手的轮廓。不是普通家用的,是修车用的那种长柄扳手。他拿出来检查过车轴,动作很熟。”

  沈墨眼神一紧。

  “说明他不是临时起意,是提前来踩点,还做了机械调试。”

  “对。”丁浩站起身,“这辆车应该经常出现在附近,可能是维修工,或者替商户送货的。他对市集的布局很熟,知道哪里监控死角多,也知道什么时候人流最密。”

  沈墨立刻下令:“通知所有片区民警,排查城南一带的个体维修点、汽配店、流动修车摊。重点找近一个月频繁进出市集的蓝色三轮车,车主年龄三十到五十之间,穿着习惯偏实用型。”

  命令传下去后,现场开始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无人机升空,巡查周边小巷;技术组加紧比对铁皮划痕与常见路面材质的匹配度;几名便衣已出发走访商户。

  丁浩站在原地,望着那片废墟。

  他知道王桂兰还没走。她的执念卡在那一刻——火光闪起,身体无法移动,声音喊不出来。她想让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她只剩下零碎的感觉。

  他又闭上眼,尝试第三次连接。

  这一次,他主动靠近那股能量,像伸手去握一把沙。记忆片段开始缓慢重组:一双沾油污的手拧动螺丝,铁皮与地面摩擦的声音,风吹动塑料袋的轻响,还有……一句低声的自语。

  听不清内容,但语气很平静,不像愤怒,也不像疯狂。更像是一种确认。

  “就是这儿。”

  丁浩猛地睁开眼。

  沈墨正看着他。

  “他又来过。”丁浩说,“不止踩点一次。他之前也来过,观察过,测试过。这次不是冲动,是选好了的。”

  沈墨盯着他。

  “你是说,他早就决定在这里动手?”

  “对。”丁浩点头,“而且他不怕被人看见。因为他知道没人会注意一个修车的。”

  风忽然大了些,卷起地上的灰烬和碎布。一片烧黑的塑料布擦过丁浩的鞋面,停在裂缝之间。

  沈墨掏出对讲机。

  “所有单位注意,目标可能仍在周边活动。蓝色三轮车,深色工装,携带工具袋。发现即报告,不要惊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