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浩盯着屏幕里张强走出工厂的画面,那人的左手下意识插在裤兜里,步伐平稳,看不出丝毫慌乱。沈墨站起身,将几张打印纸拍在桌上,声音压得很低:“确认了,左撇子。”
丁浩收回视线,没说话。
“厂里监控调出来了。”沈墨翻开文件夹,“喷漆车间的操作记录显示,他每天用左手握喷枪,工具柜里的扳手也是按左手习惯摆放。人事档案备注过一次——‘操作不规范,需调整持具方向’,但他一直没改。”
丁浩点点头。这和魂魄记忆中那人撬柜时左侧发力的动作完全吻合。
沈墨又抽出一张照片,是张强的生活照,穿着深灰色高领衫,站在厂区门口抽烟。“他衣柜里有三件同款,颜色略有差异,但款式一样。物业提供的访客登记系统虽然模糊,但比对衣领高度和肩线弧度,匹配度超过九成。”
丁浩的目光落在照片上那件衣服的领口处。林先生魂魄最后一次回溯画面时,曾突然绷紧肩膀——正是看到一个穿深灰高领衫的人从书房外走廊经过。
“还有这个。”沈墨滑动手机,打开一条网购记录截图,“案发前三天,他在某电商平台下单了一顶黑色鸭舌帽,收货地址是他租住的城中村民房。快递签收时间是下午五点十七分,当晚七点四十二分,林先生接到空号来电。”
丁浩眼神微动。时间太准了。
“帽子不是临时买的。”他说,“他是计划好的。提前准备,避免当天购买引起注意。”
沈墨点头:“说明他知道行动时间,甚至可能知道林先生的习惯。”
办公室灯光稳定地亮着,硬盘阵列仍在运转,屏幕上滚动着尚未分析完的通话数据图谱。丁浩靠在椅背上,闭眼片刻,试图再次唤起魂魄残留的记忆片段。那种被压抑的焦躁感又一次浮现——不是恐惧入侵者,而是懊悔自己疏忽了什么。
“密码。”他睁开眼,“林先生当时在输入,却被打断。他知道有人在看,却没反应过来。”
“所以张强记下的只是前三位。”沈墨接道,“3、7、9。回去试了发现打不开,才决定硬来。”
“但他没想到保险柜有反撬报警机制。”丁浩说,“否则不会留下撬痕。”
沈墨冷笑一声:“他以为自己足够隐蔽。可再聪明的人,只要贪心,总会露出破绽。”
他翻开另一份材料:“我们查了他的财务状况。表面看,月收入八千左右,租房,无车,消费记录平平。但银行流水有问题。”
丁浩坐直了些。
“过去两个月,他向五个不同账户转账,总额近六十万。单笔最大八万,备注都是‘还款’。我们联系了反诈中心协查,这些账户全部属于民间借贷关联人,其中两个已被列入高利贷重点监控名单。”
“他欠了多少?”
“初步估算,两百多万。”沈墨的声音沉了下来,“催债电话最近半个月打了三十多通,最长一次通话持续四十分钟。对方录音里提到‘再不还钱就找你家人谈谈’。”
丁浩眉头皱紧。这不是一时冲动的盗窃,而是一个被逼到绝境的人做出的最后一搏。
“动机有了。”他说。
“而且。”沈墨翻到最后一页,“他还知道林先生家里有钱。”
丁浩抬眼。
“我们重新梳理了林先生的社会关系,发现他建别墅时雇佣的工地保安叫周海,是张强的同乡,两人老家在一个村,过年还一起吃过饭。据周海后来回忆——还没正式问话——他曾跟张强抱怨过看院子辛苦,说‘老板屋里放着几十万现金都不用人守,白让我在这吹风’。”
“这句话就够了。”丁浩低声说。
“案发前十天内,张强给周海打了七次电话,最长的一次十八分钟。”沈墨合上文件,“信息来源闭环了。他知道地方,知道藏钱,知道安保松懈。再加上有人帮他制造机会——那个空号来电。”
“内鬼还在外面。”丁浩盯着屏幕,“张强只是执行者。”
“但现在能动的,只有他。”沈墨站起身,走到监控大屏前,指着张强离开别墅区的那段影像,“盯住他。技术组已经在他手机信号上做了标记,基站定位实时追踪。只要他离开常驻区域超过两小时,立刻预警。”
丁浩看着画面中那个戴着帽子的男人缓缓走远,左手始终插在裤兜里,像藏着某种秘密。
“他今天下班后去了哪?”丁浩问。
“回了出租屋,待了两个小时,出来买了饭,又返回去。”沈墨说,“一切正常得过分。”
“正常就是不正常。”丁浩喃喃道,“他应该紧张。哪怕一点异常举动都没有,也是一种异常。”
沈墨没反驳,反而拿起对讲机:“通知外围小组,换装轮岗,别让他察觉。另外,查他最近三天有没有去过五金店或工具市场。”
对讲机传来回应声。
丁浩忽然想起什么:“他的鞋码是多少?”
沈墨一愣,随即翻出资料:“42码。怎么了?”
“地毯上的脚印。”丁浩说,“书房门口那枚半掌印,内侧磨损严重,是长期偏左受力的走路习惯留下的。而且边缘有细微划痕,像是鞋底沾了金属碎屑。”
“喷漆车间的地面上全是铁锈和砂砾。”沈墨立刻明白过来,“他会带出来。”
“这不是巧合。”丁浩说,“每一个细节都在指向他,但他表现得太干净了。没有多余动作,没有情绪波动,甚至连逃跑路线都没规划。”
“你觉得他在等什么?”沈墨问。
“等指令。”丁浩盯着张强的照片,“他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所以他不动。他在等人告诉他——是继续试密码,还是彻底消失。”
沈墨沉默片刻,低声下令:“调取他手机最近三天的所有APP使用记录,特别是即时通讯软件的登录时间和频次。另外,查他是否搜索过保险柜型号或开锁教程。”
技术员应了一声,手指快速敲击键盘。
几分钟后,新数据跳了出来。
“他昨天晚上十一点二十三分,用浏览器搜索过‘家用保险柜密码重置方法’。”技术员说,“停留时间四分十六秒,跳出三个相关网页。”
“不是为了重置。”丁浩摇头,“是为了确认——他知道密码不对,想看看有没有其他破解方式。”
“但他没买任何工具。”沈墨补充,“至少公开渠道没有记录。”
“他不需要买。”丁浩说,“他厂里就有撬棍,还有液压钳。只要借口设备维修,就能顺走。”
沈墨盯着屏幕,语气冷了下来:“他已经准备好第二次行动了。”
办公室陷入短暂寂静。只有主机风扇持续低鸣。
丁浩忽然站起身,走到屏幕前,放大张强回家路上的一帧画面。那人走在巷口拐角,路灯昏黄,影子拉得很长。他的右手拎着塑料袋,里面是刚买的晚饭,左手仍插在裤兜里。
但在身体微微倾斜的瞬间,裤兜布料鼓起一角,轮廓细长,边缘分明。
丁浩屏住呼吸。
“那不是刀片。”他说。
沈墨凑近。
“是钥匙。”丁浩声音很轻,“或者……一把小型拨片。他随身带着,随时准备再试一次。”
沈墨立即下令:“通知片区民警,一旦他再次靠近B17栋五百米范围内,立即拦截盘查,但不要亮明身份。”
对讲机响起确认声。
丁浩盯着画面,脑海中浮现出林先生魂魄最后的状态——不是愤怒,不是恐惧,而是一种近乎绝望的清醒。他知道自己犯了个错,而这个错,正在被人一步步利用。
“他还在等。”丁浩说。
“等什么?”
“等那个人再给他打电话。”
丁浩收回视线,没说话。
“厂里监控调出来了。”沈墨翻开文件夹,“喷漆车间的操作记录显示,他每天用左手握喷枪,工具柜里的扳手也是按左手习惯摆放。人事档案备注过一次——‘操作不规范,需调整持具方向’,但他一直没改。”
丁浩点点头。这和魂魄记忆中那人撬柜时左侧发力的动作完全吻合。
沈墨又抽出一张照片,是张强的生活照,穿着深灰色高领衫,站在厂区门口抽烟。“他衣柜里有三件同款,颜色略有差异,但款式一样。物业提供的访客登记系统虽然模糊,但比对衣领高度和肩线弧度,匹配度超过九成。”
丁浩的目光落在照片上那件衣服的领口处。林先生魂魄最后一次回溯画面时,曾突然绷紧肩膀——正是看到一个穿深灰高领衫的人从书房外走廊经过。
“还有这个。”沈墨滑动手机,打开一条网购记录截图,“案发前三天,他在某电商平台下单了一顶黑色鸭舌帽,收货地址是他租住的城中村民房。快递签收时间是下午五点十七分,当晚七点四十二分,林先生接到空号来电。”
丁浩眼神微动。时间太准了。
“帽子不是临时买的。”他说,“他是计划好的。提前准备,避免当天购买引起注意。”
沈墨点头:“说明他知道行动时间,甚至可能知道林先生的习惯。”
办公室灯光稳定地亮着,硬盘阵列仍在运转,屏幕上滚动着尚未分析完的通话数据图谱。丁浩靠在椅背上,闭眼片刻,试图再次唤起魂魄残留的记忆片段。那种被压抑的焦躁感又一次浮现——不是恐惧入侵者,而是懊悔自己疏忽了什么。
“密码。”他睁开眼,“林先生当时在输入,却被打断。他知道有人在看,却没反应过来。”
“所以张强记下的只是前三位。”沈墨接道,“3、7、9。回去试了发现打不开,才决定硬来。”
“但他没想到保险柜有反撬报警机制。”丁浩说,“否则不会留下撬痕。”
沈墨冷笑一声:“他以为自己足够隐蔽。可再聪明的人,只要贪心,总会露出破绽。”
他翻开另一份材料:“我们查了他的财务状况。表面看,月收入八千左右,租房,无车,消费记录平平。但银行流水有问题。”
丁浩坐直了些。
“过去两个月,他向五个不同账户转账,总额近六十万。单笔最大八万,备注都是‘还款’。我们联系了反诈中心协查,这些账户全部属于民间借贷关联人,其中两个已被列入高利贷重点监控名单。”
“他欠了多少?”
“初步估算,两百多万。”沈墨的声音沉了下来,“催债电话最近半个月打了三十多通,最长一次通话持续四十分钟。对方录音里提到‘再不还钱就找你家人谈谈’。”
丁浩眉头皱紧。这不是一时冲动的盗窃,而是一个被逼到绝境的人做出的最后一搏。
“动机有了。”他说。
“而且。”沈墨翻到最后一页,“他还知道林先生家里有钱。”
丁浩抬眼。
“我们重新梳理了林先生的社会关系,发现他建别墅时雇佣的工地保安叫周海,是张强的同乡,两人老家在一个村,过年还一起吃过饭。据周海后来回忆——还没正式问话——他曾跟张强抱怨过看院子辛苦,说‘老板屋里放着几十万现金都不用人守,白让我在这吹风’。”
“这句话就够了。”丁浩低声说。
“案发前十天内,张强给周海打了七次电话,最长的一次十八分钟。”沈墨合上文件,“信息来源闭环了。他知道地方,知道藏钱,知道安保松懈。再加上有人帮他制造机会——那个空号来电。”
“内鬼还在外面。”丁浩盯着屏幕,“张强只是执行者。”
“但现在能动的,只有他。”沈墨站起身,走到监控大屏前,指着张强离开别墅区的那段影像,“盯住他。技术组已经在他手机信号上做了标记,基站定位实时追踪。只要他离开常驻区域超过两小时,立刻预警。”
丁浩看着画面中那个戴着帽子的男人缓缓走远,左手始终插在裤兜里,像藏着某种秘密。
“他今天下班后去了哪?”丁浩问。
“回了出租屋,待了两个小时,出来买了饭,又返回去。”沈墨说,“一切正常得过分。”
“正常就是不正常。”丁浩喃喃道,“他应该紧张。哪怕一点异常举动都没有,也是一种异常。”
沈墨没反驳,反而拿起对讲机:“通知外围小组,换装轮岗,别让他察觉。另外,查他最近三天有没有去过五金店或工具市场。”
对讲机传来回应声。
丁浩忽然想起什么:“他的鞋码是多少?”
沈墨一愣,随即翻出资料:“42码。怎么了?”
“地毯上的脚印。”丁浩说,“书房门口那枚半掌印,内侧磨损严重,是长期偏左受力的走路习惯留下的。而且边缘有细微划痕,像是鞋底沾了金属碎屑。”
“喷漆车间的地面上全是铁锈和砂砾。”沈墨立刻明白过来,“他会带出来。”
“这不是巧合。”丁浩说,“每一个细节都在指向他,但他表现得太干净了。没有多余动作,没有情绪波动,甚至连逃跑路线都没规划。”
“你觉得他在等什么?”沈墨问。
“等指令。”丁浩盯着张强的照片,“他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所以他不动。他在等人告诉他——是继续试密码,还是彻底消失。”
沈墨沉默片刻,低声下令:“调取他手机最近三天的所有APP使用记录,特别是即时通讯软件的登录时间和频次。另外,查他是否搜索过保险柜型号或开锁教程。”
技术员应了一声,手指快速敲击键盘。
几分钟后,新数据跳了出来。
“他昨天晚上十一点二十三分,用浏览器搜索过‘家用保险柜密码重置方法’。”技术员说,“停留时间四分十六秒,跳出三个相关网页。”
“不是为了重置。”丁浩摇头,“是为了确认——他知道密码不对,想看看有没有其他破解方式。”
“但他没买任何工具。”沈墨补充,“至少公开渠道没有记录。”
“他不需要买。”丁浩说,“他厂里就有撬棍,还有液压钳。只要借口设备维修,就能顺走。”
沈墨盯着屏幕,语气冷了下来:“他已经准备好第二次行动了。”
办公室陷入短暂寂静。只有主机风扇持续低鸣。
丁浩忽然站起身,走到屏幕前,放大张强回家路上的一帧画面。那人走在巷口拐角,路灯昏黄,影子拉得很长。他的右手拎着塑料袋,里面是刚买的晚饭,左手仍插在裤兜里。
但在身体微微倾斜的瞬间,裤兜布料鼓起一角,轮廓细长,边缘分明。
丁浩屏住呼吸。
“那不是刀片。”他说。
沈墨凑近。
“是钥匙。”丁浩声音很轻,“或者……一把小型拨片。他随身带着,随时准备再试一次。”
沈墨立即下令:“通知片区民警,一旦他再次靠近B17栋五百米范围内,立即拦截盘查,但不要亮明身份。”
对讲机响起确认声。
丁浩盯着画面,脑海中浮现出林先生魂魄最后的状态——不是愤怒,不是恐惧,而是一种近乎绝望的清醒。他知道自己犯了个错,而这个错,正在被人一步步利用。
“他还在等。”丁浩说。
“等什么?”
“等那个人再给他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