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十本探案集的隐秘-《阴魂委托簿》

  丁浩盯着那本《朝花夕拾》的书脊,指尖沿着刻痕滑过。三角符号的位置和角度都太规整,不像随手划出。他抬头看向沈墨:“这不是偶然。”

  沈墨站在桌边,手里拿着刚拍下的照片。“技术组已经比对了所有标有‘△’的书,共七本,分布在三排书架上。位置无规律,但每一道刻痕都在书脊右下角,深度一致。”

  “他在标记什么。”丁浩低声说,“方文正不是随意记号的人。他留下这些,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沈墨点头:“监控里那个戴眼镜的男人,三天来都在咖啡馆坐着,视线一直对着书屋。他不是在等人,是在观察。”

  丁浩没接话,转身走向书桌。抽屉半开着,里面堆着几本登记簿和旧发票。他拉开最底层的暗格,手指碰到底部时顿了一下。

  里面有东西。

  他慢慢抽出一个扁平的纸盒,上面落了一层薄灰。打开后,十本崭新的《福尔摩斯探案集》整齐排列,封面包装完好,像是从未拆封。

  “怎么会有这么多同一版本的书?”沈墨走过来,拿起一本翻看封面。

  “不是卖剩的。”丁浩抽出一本,凑近灯光。书脊右下角,一道细线横贯而过,几乎难以察觉。“和其他书上的刻痕一样。”

  他迅速将十本书并排放在桌上,用放大镜逐一检查。每一本的划痕位置完全一致,长度相等,起笔与收尾的角度也相同。

  “人为的。”丁浩说,“而且是同一个人刻的。工具可能是美工刀片,用力很稳。”

  沈墨立刻叫来技术员拍照取证,并取样划痕边缘的微尘。丁浩则把书一本本翻到扉页,查看出版信息。十本书均属一九八五年第三版,出版社、印刷批次、ISBN编号全部相同。

  “同一批货。”沈墨记录下数据,“但书店库存系统里只登记了一本这个版本。”

  “所以这十本是私藏。”丁浩摩挲着其中一本的侧边,“方文正特意留下来的。为什么?”

  他闭上眼,将玉片贴于掌心。寒意渗入皮肤,意识缓缓下沉。

  画面浮现:书屋深夜,灯还亮着。方文正坐在桌前,面前摊开一本《福尔摩斯探案集》。他左手握笔,右手轻轻摩挲书脊,在右下角处用刀片划下一小道痕迹。然后他合上书,放进纸盒,再盖上盖子。

  接着,他起身走到书架前,从中间抽出一本《跳舞的小人》,翻开内页。一页纸上画满了歪斜的小人图案,旁边用红笔圈出几个符号,写着“对应E”“此处为T”。

  丁浩猛地睁眼。

  “密码。”他说,“他在研究‘跳舞的小人’的破译方式。而且他已经发现,某些符号可以对应字母。”

  沈墨皱眉:“你是说,这十本书上的刻痕,可能是一种编码?”

  “不只是刻痕。”丁浩指向纸盒底部,“你看这里。”

  盒子底面有一圈浅淡的压痕,像是曾被什么东西反复摩擦。他用手电低角度照射,压痕显现出断续的短线组合——三短、一长、两短,间隔均匀。

  “像摩尔斯码。”沈墨掏出手机查表,“三短是S,一长是O,两短是I……SOI?不对,顺序不完整。”

  “不是单个字母。”丁浩摇头,“可能是分组提示。比如每三本书为一组,或者划痕数量代表某种排列顺序。”

  他重新排列十本书,按刻痕深浅排序,又按出版编号倒序摆放,但始终无法拼出有意义的信息。

  沈墨这时从书桌另一侧拿起一个玻璃墨水瓶,瓶身透明,残留少许蓝色液体。“这是在他右手边发现的,常年使用的书写工具。但他最近写的字迹颜色偏深,像是用了钢笔蘸墨。”

  “拿去化验。”丁浩说,“如果他习惯用蓝墨水,那红笔写的批注就显得突兀。”

  “你是怀疑……红笔不是他用的?”

  “魂魄记忆里,他用的是黑色钢笔。”丁浩盯着那页复印件,“红笔出现在‘跳舞的小人’分析页上,位置太精准,像是后来加进去的。”

  沈墨立即安排送检。

  两人继续梳理线索。丁浩再次进入冥想状态,试图捕捉更多魂魄片段。这次感知更清晰——

  方文正正在锁门。门外传来脚步声,有人敲了两下玻璃。他回头,看见戴眼镜的男人站在外头,背包斜挎,左手扶了扶镜框。

  他犹豫片刻,开门。

  “我上次问的那本书,找到了吗?”男人声音不高,但语速急促。

  “没有。”方文正摇头,“你说的那个版本,市面上很少见。”

  “可你们店里有收藏这类书的习惯。”男人走进来,目光扫过书架,“特别是老侦探小说。”

  “我们只收品相好的,不专门收集特定年份。”

  男人没说话,径直走向《福尔摩斯探案集》陈列区,抽出一本翻看。他的动作很快,眼神却停留在书脊上。

  “你在找什么?”方文正问。

  “符号。”男人低声说,“有没有哪本书上有特别的标记?比如三角,或者小人图案?”

  方文正愣住:“你是指‘跳舞的小人’?那是小说里的密码。”

  “我知道。”男人打断他,“但有些事,不止存在于小说里。”

  丁浩退出感知,额角微湿。

  “他主动问过符号。”丁浩说,“凶手知道这里有密码系统存在。他不是误打误撞,是冲着这个来的。”

  沈墨眼神一沉:“所以他才会在离开时故意蹭掉一本书,制造混乱。目的是测试店主是否警觉。”

  “方文正当时没反应,但他事后记下了异常。”丁浩看向桌上的十本书,“这十本,可能就是答案所在。只是我们还没解开。”

  技术员这时返回,递上初步报告:墨水瓶中残留液体为标准蓝黑墨水,成分与店内其他书写用品一致;而红笔油墨来自一种少见的进口记号笔,生产地为境外,本地极少流通。

  “红笔不是他常用的。”丁浩说,“那页‘跳舞的小人’分析,可能被人动过手脚。”

  “有人篡改了他的研究笔记?”沈墨眉头紧锁,“目的呢?误导后续调查?还是掩盖真正的密码规则?”

  丁浩拿起其中一本《福尔摩斯探案集》,再次凝视书脊上的划痕。十道,等距,稳定。

  他忽然想到什么。

  “刻痕的数量……是不是少了?”

  “什么意思?”

  “如果这是密码载体,通常不会只用一道划痕。会不会还有别的标记方式?”

  他逐本检查,终于在第五本的封底内侧发现一点异样——纸面有一处极轻微的凸起,像是被硬物压过多次。他用镊子轻轻刮开表层,底下露出三个微小的凹点,呈三角排列。

  “盲文?”沈墨凑近。

  “不像标准盲文。”丁浩对照字符表,“但这三个点,在早期电报码里代表字母‘M’。”

  他又检查其余九本,陆续在不同位置找到类似的压痕。有的是两点横列,对应“I”;有的是四点方阵,对应“A”;还有一本背面有五道平行浅沟,经辨认为“C”字变形体。

  “密……码?”沈墨试着拼读,“M-I-C?不对,顺序乱了。”

  “不是按书的顺序。”丁浩突然意识到,“是按刻痕的深浅排序。”

  他迅速将十本书重新排列,以划痕深度为序。随后提取每本对应的隐秘符号,转换成字母:

  **M - I - C - O - D - E - T - A - B - K**

  前六个字母拼出“MICODE”,接近“CODE”但多了一个“I”。

  “MIC”是国际通用的无线电呼号前缀。”沈墨忽然想起,“用于标识通信归属地。”

  “代码表。”丁浩低声道,“这不是一句话,是一张索引。这些书本身就是密码本。”

  沈墨瞳孔微缩:“所以凶手要找的根本不是某本书的内容,而是这套书组成的加密系统?”

  “方文正发现了这一点。”丁浩看着那盒书,“他开始研究它,于是有人杀了他。”

  外面天色渐暗,书屋内的灯光显得愈发冷白。丁浩将最后一本书放回原位,掌心的玉片持续发烫,热度顺着血脉向上蔓延。

  他抬头望向书架角落。

  方文正的魂魄再次出现,站在《鲁迅全集》第七本前,右手缓缓抬起,食指与拇指并拢,其余三指微曲,向前划出那个熟悉的“△”符号。

  这一次,他的动作更慢,指尖微微颤抖,仿佛耗尽力气。

  然后,他转向丁浩,嘴唇微动,却没有声音。

  丁浩却读懂了。

  他在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