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灯的火苗第三次偏斜时,丁浩站起身,将玉片塞进内袋,黑布边缘擦过指尖,带着一丝温热的滞涩感。他没再看那本账本,而是径直出门,脚步落在青石板上,回音短促。
警局审讯室的灯亮着。
沈墨站在单向玻璃前,手里捏着刚打印出的心理评估报告。丁浩推门进来,没说话,只把一张折叠的纸放在桌上。沈墨展开,是账本最后一页的复印件,那行小字清晰可见:“若我死,查他袖。”
“他不是写给警察的。”丁浩说,“是写给能看见的人。”
沈墨抬眼,点头。两人推门而入。
李岩坐在桌后,双手铐在铁环上,头低着,肩膀微微起伏。他听见脚步声,缓缓抬头,眼神浑浊却执拗。
“你们没有资格审判我。”他开口,声音沙哑,“那是仪式,不是杀人。我娘说过,血债要用血来清,债主死在台上,才算还干净。”
沈墨将一叠文件拍在桌上:金属碎屑比对报告、监控截图、妻子笔录。每一份都盖着红章。
“铜锌合金,来自你家老戏服的袖饰。”沈墨说,“你把它磨锋,藏在袖中,刺穿陈元喉咙,再用道具剑补刀,制造误判。你进侧门的时间,和你声称在老家祭祖的时间,差了整整七小时。”
李岩嘴角抽动了一下:“祭祀不需要时间,只需要诚心。我戴着虞姬头面,按规矩走完十二步,三叩首,剑出袖——那是赎罪,不是行凶。”
丁浩忽然开口:“你戴头面的方式错了。”
李岩猛地抬头。
“第三根簪脚歪了。”丁浩声音平稳,“真正的演员从不自己戴,助手从后固定。你不是在演戏,是在模仿祭礼。你把祠堂的规矩搬到了戏台,可你忘了——陈元临死前,看见了你。”
他停顿一瞬,复述魂魄动作:“剑花起,刺喉,停。他没咽气前,指尖指向内袋。他知道你撕走了半张欠条,也知道你戴着虞姬头面,像主祭者一样站在他面前。”
李岩的呼吸乱了。
“他看见了?”他喃喃。
“他看见了。”丁浩说,“所以他把线索藏进账本背面——‘若我死,查他袖’。不是给警察,是给能听懂的人。他知道会有人来,把这出戏唱完。”
李岩的身体开始发抖,手指抠进桌沿的缝隙。他张了张嘴,终于吐出两个字:“……我认。”
沈墨立即起身,通知预审组准备羁押手续。丁浩没动,盯着李岩被带出审讯室的背影,直到门关上。
他转身走出警局,夜风卷着枯叶掠过脚边。戏楼还在老街尽头,门框上的黄纸幡已经取下,只剩一根断绳在风里晃。
他推门进去。
后台空无一人,警戒线垂落在地。他穿过化妆间,推开侧门,走上戏台。
木地板吱呀作响。
他从包里取出账本,放在台中央,又点燃三支香,插进旧瓷碗。香火升起,一缕青烟笔直向上。
“李岩认了。”丁浩说,“账本里的字,他没藏住。你的戏,我替你唱完了。”
话音落下的瞬间,顶灯骤然亮起,一束光精准打在台心。
陈元的魂魄出现在光中,身着完整武生戏服,头戴翎子,手持无刃剑。他缓缓抬起手,做剑花状,动作流畅如生前。剑尖划过咽喉,停住。这一次,没有颤抖,没有停滞。
他低头,看向胸口染血处。血迹开始扩散,却不再滴落,而是化作一片片暗红花瓣,自布料上浮起,随气流盘旋上升。一片掠过丁浩脸颊,触感温润,像春日落樱。
魂魄缓缓鞠躬,三次。
丁浩还礼。
香火熄灭的刹那,光暗了。台上空无一物,只剩账本静静躺在原地。丁浩拾起,翻到最后一页。那行小字还在,但墨迹淡了些,像是被风吹过。
他将账本收好,走下戏台。
第二天上午九点,警局会议室。
沈墨将完整案卷递上,封面贴着“陈元被杀案”标签。预审官逐页翻阅,核对证据链闭环:监控影像、物证比对、证人证词、心理门诊记录。最后一项明确标注——“存在仪式化行为倾向,但意识清醒,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结案。”预审官提笔,红章落下,鲜红如血。
会议室陷入短暂寂静。
就在此时,窗外传来一阵悠扬唱腔,顺着风飘进楼内。
“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
是《霸王别姬》的开场。
众人抬头望向窗外。老街方向,戏楼屋顶的广播喇叭正微微震动,不知何时被接通了电源。唱段清晰,无杂音,仿佛有人亲手放上唱片。
沈墨合上案卷,看了丁浩一眼。
丁浩站在窗边,手插在外套口袋里,指尖隔着布料触到玉片。它不再发烫,只是温的,像被阳光晒过。
他没说话,只将账本放进随身包,拉好拉链。
沈墨走到他身边:“你听见了吗?”
“听见了。”丁浩说,“他终于唱完了。”
沈墨点头,转身去交归档材料。丁浩最后望了一眼戏楼方向,转身离开会议室。
走廊尽头,他停下脚步,从口袋里取出玉片。黑布已经解开一角,露出半寸灰白石面。他盯着它,三秒,重新裹紧,塞回内袋。
丧葬店的灯还亮着。
他推门进去,将包放在桌上,打开抽屉,把账本放进去,锁好。玉片搁在油灯旁,布面平静。
他坐下,盯着灯焰。
门外,一片枯叶被风卷起,撞在门框上,发出轻响。
灯焰微微晃动,向左偏了不到半寸,随即恢复。
丁浩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一下,节奏缓慢,像戏台上收场的鼓点。
警局审讯室的灯亮着。
沈墨站在单向玻璃前,手里捏着刚打印出的心理评估报告。丁浩推门进来,没说话,只把一张折叠的纸放在桌上。沈墨展开,是账本最后一页的复印件,那行小字清晰可见:“若我死,查他袖。”
“他不是写给警察的。”丁浩说,“是写给能看见的人。”
沈墨抬眼,点头。两人推门而入。
李岩坐在桌后,双手铐在铁环上,头低着,肩膀微微起伏。他听见脚步声,缓缓抬头,眼神浑浊却执拗。
“你们没有资格审判我。”他开口,声音沙哑,“那是仪式,不是杀人。我娘说过,血债要用血来清,债主死在台上,才算还干净。”
沈墨将一叠文件拍在桌上:金属碎屑比对报告、监控截图、妻子笔录。每一份都盖着红章。
“铜锌合金,来自你家老戏服的袖饰。”沈墨说,“你把它磨锋,藏在袖中,刺穿陈元喉咙,再用道具剑补刀,制造误判。你进侧门的时间,和你声称在老家祭祖的时间,差了整整七小时。”
李岩嘴角抽动了一下:“祭祀不需要时间,只需要诚心。我戴着虞姬头面,按规矩走完十二步,三叩首,剑出袖——那是赎罪,不是行凶。”
丁浩忽然开口:“你戴头面的方式错了。”
李岩猛地抬头。
“第三根簪脚歪了。”丁浩声音平稳,“真正的演员从不自己戴,助手从后固定。你不是在演戏,是在模仿祭礼。你把祠堂的规矩搬到了戏台,可你忘了——陈元临死前,看见了你。”
他停顿一瞬,复述魂魄动作:“剑花起,刺喉,停。他没咽气前,指尖指向内袋。他知道你撕走了半张欠条,也知道你戴着虞姬头面,像主祭者一样站在他面前。”
李岩的呼吸乱了。
“他看见了?”他喃喃。
“他看见了。”丁浩说,“所以他把线索藏进账本背面——‘若我死,查他袖’。不是给警察,是给能听懂的人。他知道会有人来,把这出戏唱完。”
李岩的身体开始发抖,手指抠进桌沿的缝隙。他张了张嘴,终于吐出两个字:“……我认。”
沈墨立即起身,通知预审组准备羁押手续。丁浩没动,盯着李岩被带出审讯室的背影,直到门关上。
他转身走出警局,夜风卷着枯叶掠过脚边。戏楼还在老街尽头,门框上的黄纸幡已经取下,只剩一根断绳在风里晃。
他推门进去。
后台空无一人,警戒线垂落在地。他穿过化妆间,推开侧门,走上戏台。
木地板吱呀作响。
他从包里取出账本,放在台中央,又点燃三支香,插进旧瓷碗。香火升起,一缕青烟笔直向上。
“李岩认了。”丁浩说,“账本里的字,他没藏住。你的戏,我替你唱完了。”
话音落下的瞬间,顶灯骤然亮起,一束光精准打在台心。
陈元的魂魄出现在光中,身着完整武生戏服,头戴翎子,手持无刃剑。他缓缓抬起手,做剑花状,动作流畅如生前。剑尖划过咽喉,停住。这一次,没有颤抖,没有停滞。
他低头,看向胸口染血处。血迹开始扩散,却不再滴落,而是化作一片片暗红花瓣,自布料上浮起,随气流盘旋上升。一片掠过丁浩脸颊,触感温润,像春日落樱。
魂魄缓缓鞠躬,三次。
丁浩还礼。
香火熄灭的刹那,光暗了。台上空无一物,只剩账本静静躺在原地。丁浩拾起,翻到最后一页。那行小字还在,但墨迹淡了些,像是被风吹过。
他将账本收好,走下戏台。
第二天上午九点,警局会议室。
沈墨将完整案卷递上,封面贴着“陈元被杀案”标签。预审官逐页翻阅,核对证据链闭环:监控影像、物证比对、证人证词、心理门诊记录。最后一项明确标注——“存在仪式化行为倾向,但意识清醒,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结案。”预审官提笔,红章落下,鲜红如血。
会议室陷入短暂寂静。
就在此时,窗外传来一阵悠扬唱腔,顺着风飘进楼内。
“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
是《霸王别姬》的开场。
众人抬头望向窗外。老街方向,戏楼屋顶的广播喇叭正微微震动,不知何时被接通了电源。唱段清晰,无杂音,仿佛有人亲手放上唱片。
沈墨合上案卷,看了丁浩一眼。
丁浩站在窗边,手插在外套口袋里,指尖隔着布料触到玉片。它不再发烫,只是温的,像被阳光晒过。
他没说话,只将账本放进随身包,拉好拉链。
沈墨走到他身边:“你听见了吗?”
“听见了。”丁浩说,“他终于唱完了。”
沈墨点头,转身去交归档材料。丁浩最后望了一眼戏楼方向,转身离开会议室。
走廊尽头,他停下脚步,从口袋里取出玉片。黑布已经解开一角,露出半寸灰白石面。他盯着它,三秒,重新裹紧,塞回内袋。
丧葬店的灯还亮着。
他推门进去,将包放在桌上,打开抽屉,把账本放进去,锁好。玉片搁在油灯旁,布面平静。
他坐下,盯着灯焰。
门外,一片枯叶被风卷起,撞在门框上,发出轻响。
灯焰微微晃动,向左偏了不到半寸,随即恢复。
丁浩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一下,节奏缓慢,像戏台上收场的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