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八一厂的编剧部办公室里,就多了一个奇人。
只见年轻的张华正埋头伏案。
时而笔尖传来莎莎的声音,时而困惑思考挠头。
拿起茶杯吸吮两口的模样,甚是像一名老干部。
按捺不住好奇心的王强,轻轻踱步到周平身旁,微微俯身,压低声音问道:
“周老师,您说张华同志以前在文工团有没有发表过作品呀?”
周平顺着王强的目光朝张华的方向望去,轻轻摇了摇头,
“我不太清楚。”
自昨天下午汤主任给张华找指导老师后,张华就一头扎进了创作之中。
整个编剧部的人都将这一幕看在眼里。
这种专注于创作的职业精神,着实令人赞赏,不光领导看了满心欢喜。
他们这些作为同事的瞧着,心里也满是欣慰。
毕竟,能从一个年轻人身上看到对写作的热爱,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可问题来了,作为张华的指导老师陆国丰,到现在都没有指导过一句话啊!
周平正欲起身上前瞧瞧怎么回事,只见陆国丰像是再也按捺不住,率先站起身来,朝着张华的方向走去。
与此同时,在剧本存放室里,少了张华的陪伴。
徐晓芸只能独自一人,继续着整理剧本的工作。
尤其是昨天下午,当她得知汤主任拉着张华是去给他找指导老师写剧本时,心里不禁又多了几分落寞。
555~
明明是她先来的!
但紧接着,她想起昨天张华的遭遇,心里竟暗自庆幸起来,
“王强老师和陆老师都没答应指导张华同志,看来也不全是我自己的问题呀。”
徐晓芸刚到编剧部报到那会儿,办公室的老师们对她也是爱搭不理的。
特别是当她主动请教写剧本的问题时,老师们总是以自己很忙为由推脱。
可现在有了张华的例子,徐晓芸觉得自己在编剧部的处境好像也没那么糟糕了。
毕竟相处的日子久了,她和老师们的关系已经变得十分熟络,相信老师们以后应该不会再拒绝指导她。
眼看着剧本存放室整理得差不多了,徐晓芸深深地叹了口气,轻声说道:
“回办公室吧!”
她心里也想着回去写剧本,然后找个老师给自己指导指导。
然而,当她刚走到编剧部门口时,眼前的一幕却让她的心猛地一揪。
只见陆国丰那布满沧桑的手上正捏着几张稿纸,目光专注地端详着文稿上的一幅钢笔速写画。
过了许久,陆国丰好奇地向张华询问道:
“你竟然会画分镜头?”
作为八一厂资深的老编剧,陆国丰一眼就看出了这张图的用途。
只是,他实在难以相信,眼前这个年轻小伙竟有这般能耐。
听到陆国丰的询问,张华猛地一个激灵。
自己现在的身份是个编剧,怎么把当导演的习惯露了出来。
“陆老师,这是我之前学习的分镜头剧本….我就是想着尝试一下。”
随着电影行业的发展,叙事愈发复杂,导演们开始习惯用草图或笔记来规划镜头,这便是分镜头剧本的雏形。
早在 1930 年好莱坞的黄金时代,分镜头剧本就已初步形成。
一般来说,编剧并非不懂分镜头,只是因为编剧和导演职责不同,编剧主要负责讲好故事,并不需要过多涉及分镜头。
但张华可是来自 21 世纪,还有过导演的经历,他写出来的剧本自然和当下编剧部的风格大不一样。
在80 年的当下时期,编剧们创作的剧本,要么是对小说进行简单改编,要么就是奔着出版小说去的。
再看张华,由于之前拍霸总短剧养成的写剧本习惯,他写的故事内容只是个大概框架,可景别、运镜、画面等方面却清晰明了,专业术语也是信手拈来。
陆国丰仔细端详着眼前的剧本,忍不住感叹道:
“看来你确实没说谎,你不仅会写剧本,还比我们这帮老家伙专业啊。”
他不可能因为张华和汤士明的几句话,就轻易答应指导老师的事。
这关乎他在八一厂的声誉。
所以,他才迫不及待地来考察张华的真实水平。
“陆老师,您看我是不是可以...”张华说着,手不自觉地伸出去,想要把稿件重新拿回来。
他心里实在害怕陆国丰继续看下去,看出更多端倪。
可往往就是这样,越担心什么,就越会来什么。
就在这时,徐晓芸和周平也从身后凑了上来,站到陆国丰旁边,一起阅读起剧本。
“字真好看!”
这是徐晓芸第一眼看到的印象。
有人说通过写的字,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涵养。
徐晓芸觉得确实有道理。
一长串复杂的情节简绍,但对话很是显眼。
“我怕你不回来了,又害怕你路上出事。.....”
读到剧本这句台词,徐晓芸顿时觉得自己的心被什么撞击了一下。
心里有一丝触动。
因为曾经有一个男生,好像跟她说过这句话。
周平同样惊讶道:“张华同志,你写的不会是一本爱情剧本吧?”
张华点了点头:“是的,周老师!”
哪怕上面已经提出要给文艺松绑,但八一厂带有部队的性质,现在还被意识形态禁锢中。
要到明年或者年底,就会有一些大胆的尝试突破。
厂里内部放映上影厂大热的《庐山恋》,就能够看出苗头已经冒出来了。
但这些只有张华心里比较明白,其他人此刻还是一头雾水。
“上影厂可能会喜欢你这本,在八一厂可不能写这些东西。”周平劝说道。
经这么一提醒,反应过来的陆国丰,也是立马把手上的稿子,再仔细看了一遍。
剧本上关于战争的相关字眼,一个都没见着。
陆国丰将稿纸放回桌上,语重心长的说道:
“你把这些先收起来重新写一本,或者去剧本室找一本改编。”
张华想了想,“可,我想把写完!”
以为张华是心里不舍得,陆国丰宽慰道:“你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
创作一本剧本的时间非常笼统,有几个月内,有长的甚至要一、两年。
写出来拍不成电影,在陆国丰、周平心里,觉得就是在浪费张华的青春,浪费天赋。
……
中午
刚到食堂门口的李丽文,就撞上了等候已久的杨伟。
杨伟连忙迎了上去,献上媚笑,
“文丽,中午一起吃饭?”
追女孩子要脸皮厚,要有耐心嘛。
李文丽下意识婉拒道:“我中午要给我爸带饭。”
“文丽,其实我是想邀请你晚上去跳舞。”杨伟连忙上前拦着解释。
自恢复交谊舞会后,机关单位频繁举办舞会进行礼仪社交。
下面纷纷效仿,舞厅场所偷偷开了起来。
作为八一厂演员剧团的职工,杨伟在舞蹈方面上,自信能给对方好好展示一番。
“文丽姐!”
正犹豫要怎么拒绝杨伟的李文丽,被张华的招呼声打断。
见来人,李文丽回应道:“张华、徐晓芸同志!”
突然有人插进来坏自己好事,让一旁的杨伟脸色变得阴沉。
而且两人交谈就像是停不下来,看的杨伟心中甚是难受。
李文丽邀请道:“张华,徐晓芸同志,你们晚上有时间去跳舞?”
面对李文丽的邀请,徐晓芸高兴的连忙答应:
“好吖!”
话音刚落,下一秒,张华的话顿时让她愣在原地。
“抱歉,文丽姐,我今晚还要写剧本!”
说完,张华露出一脸歉意的神情。
这回,李文丽也眼睛瞪大,不可置信的看向张华。
只见年轻的张华正埋头伏案。
时而笔尖传来莎莎的声音,时而困惑思考挠头。
拿起茶杯吸吮两口的模样,甚是像一名老干部。
按捺不住好奇心的王强,轻轻踱步到周平身旁,微微俯身,压低声音问道:
“周老师,您说张华同志以前在文工团有没有发表过作品呀?”
周平顺着王强的目光朝张华的方向望去,轻轻摇了摇头,
“我不太清楚。”
自昨天下午汤主任给张华找指导老师后,张华就一头扎进了创作之中。
整个编剧部的人都将这一幕看在眼里。
这种专注于创作的职业精神,着实令人赞赏,不光领导看了满心欢喜。
他们这些作为同事的瞧着,心里也满是欣慰。
毕竟,能从一个年轻人身上看到对写作的热爱,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可问题来了,作为张华的指导老师陆国丰,到现在都没有指导过一句话啊!
周平正欲起身上前瞧瞧怎么回事,只见陆国丰像是再也按捺不住,率先站起身来,朝着张华的方向走去。
与此同时,在剧本存放室里,少了张华的陪伴。
徐晓芸只能独自一人,继续着整理剧本的工作。
尤其是昨天下午,当她得知汤主任拉着张华是去给他找指导老师写剧本时,心里不禁又多了几分落寞。
555~
明明是她先来的!
但紧接着,她想起昨天张华的遭遇,心里竟暗自庆幸起来,
“王强老师和陆老师都没答应指导张华同志,看来也不全是我自己的问题呀。”
徐晓芸刚到编剧部报到那会儿,办公室的老师们对她也是爱搭不理的。
特别是当她主动请教写剧本的问题时,老师们总是以自己很忙为由推脱。
可现在有了张华的例子,徐晓芸觉得自己在编剧部的处境好像也没那么糟糕了。
毕竟相处的日子久了,她和老师们的关系已经变得十分熟络,相信老师们以后应该不会再拒绝指导她。
眼看着剧本存放室整理得差不多了,徐晓芸深深地叹了口气,轻声说道:
“回办公室吧!”
她心里也想着回去写剧本,然后找个老师给自己指导指导。
然而,当她刚走到编剧部门口时,眼前的一幕却让她的心猛地一揪。
只见陆国丰那布满沧桑的手上正捏着几张稿纸,目光专注地端详着文稿上的一幅钢笔速写画。
过了许久,陆国丰好奇地向张华询问道:
“你竟然会画分镜头?”
作为八一厂资深的老编剧,陆国丰一眼就看出了这张图的用途。
只是,他实在难以相信,眼前这个年轻小伙竟有这般能耐。
听到陆国丰的询问,张华猛地一个激灵。
自己现在的身份是个编剧,怎么把当导演的习惯露了出来。
“陆老师,这是我之前学习的分镜头剧本….我就是想着尝试一下。”
随着电影行业的发展,叙事愈发复杂,导演们开始习惯用草图或笔记来规划镜头,这便是分镜头剧本的雏形。
早在 1930 年好莱坞的黄金时代,分镜头剧本就已初步形成。
一般来说,编剧并非不懂分镜头,只是因为编剧和导演职责不同,编剧主要负责讲好故事,并不需要过多涉及分镜头。
但张华可是来自 21 世纪,还有过导演的经历,他写出来的剧本自然和当下编剧部的风格大不一样。
在80 年的当下时期,编剧们创作的剧本,要么是对小说进行简单改编,要么就是奔着出版小说去的。
再看张华,由于之前拍霸总短剧养成的写剧本习惯,他写的故事内容只是个大概框架,可景别、运镜、画面等方面却清晰明了,专业术语也是信手拈来。
陆国丰仔细端详着眼前的剧本,忍不住感叹道:
“看来你确实没说谎,你不仅会写剧本,还比我们这帮老家伙专业啊。”
他不可能因为张华和汤士明的几句话,就轻易答应指导老师的事。
这关乎他在八一厂的声誉。
所以,他才迫不及待地来考察张华的真实水平。
“陆老师,您看我是不是可以...”张华说着,手不自觉地伸出去,想要把稿件重新拿回来。
他心里实在害怕陆国丰继续看下去,看出更多端倪。
可往往就是这样,越担心什么,就越会来什么。
就在这时,徐晓芸和周平也从身后凑了上来,站到陆国丰旁边,一起阅读起剧本。
“字真好看!”
这是徐晓芸第一眼看到的印象。
有人说通过写的字,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涵养。
徐晓芸觉得确实有道理。
一长串复杂的情节简绍,但对话很是显眼。
“我怕你不回来了,又害怕你路上出事。.....”
读到剧本这句台词,徐晓芸顿时觉得自己的心被什么撞击了一下。
心里有一丝触动。
因为曾经有一个男生,好像跟她说过这句话。
周平同样惊讶道:“张华同志,你写的不会是一本爱情剧本吧?”
张华点了点头:“是的,周老师!”
哪怕上面已经提出要给文艺松绑,但八一厂带有部队的性质,现在还被意识形态禁锢中。
要到明年或者年底,就会有一些大胆的尝试突破。
厂里内部放映上影厂大热的《庐山恋》,就能够看出苗头已经冒出来了。
但这些只有张华心里比较明白,其他人此刻还是一头雾水。
“上影厂可能会喜欢你这本,在八一厂可不能写这些东西。”周平劝说道。
经这么一提醒,反应过来的陆国丰,也是立马把手上的稿子,再仔细看了一遍。
剧本上关于战争的相关字眼,一个都没见着。
陆国丰将稿纸放回桌上,语重心长的说道:
“你把这些先收起来重新写一本,或者去剧本室找一本改编。”
张华想了想,“可,我想把写完!”
以为张华是心里不舍得,陆国丰宽慰道:“你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
创作一本剧本的时间非常笼统,有几个月内,有长的甚至要一、两年。
写出来拍不成电影,在陆国丰、周平心里,觉得就是在浪费张华的青春,浪费天赋。
……
中午
刚到食堂门口的李丽文,就撞上了等候已久的杨伟。
杨伟连忙迎了上去,献上媚笑,
“文丽,中午一起吃饭?”
追女孩子要脸皮厚,要有耐心嘛。
李文丽下意识婉拒道:“我中午要给我爸带饭。”
“文丽,其实我是想邀请你晚上去跳舞。”杨伟连忙上前拦着解释。
自恢复交谊舞会后,机关单位频繁举办舞会进行礼仪社交。
下面纷纷效仿,舞厅场所偷偷开了起来。
作为八一厂演员剧团的职工,杨伟在舞蹈方面上,自信能给对方好好展示一番。
“文丽姐!”
正犹豫要怎么拒绝杨伟的李文丽,被张华的招呼声打断。
见来人,李文丽回应道:“张华、徐晓芸同志!”
突然有人插进来坏自己好事,让一旁的杨伟脸色变得阴沉。
而且两人交谈就像是停不下来,看的杨伟心中甚是难受。
李文丽邀请道:“张华,徐晓芸同志,你们晚上有时间去跳舞?”
面对李文丽的邀请,徐晓芸高兴的连忙答应:
“好吖!”
话音刚落,下一秒,张华的话顿时让她愣在原地。
“抱歉,文丽姐,我今晚还要写剧本!”
说完,张华露出一脸歉意的神情。
这回,李文丽也眼睛瞪大,不可置信的看向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