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间堆满陶瓷、玻璃的工坊内,淡黄的灯光如轻纱漫洒,为整个空间笼上一层暧昧而柔和的氛围。
只见张华亲自手持摄像机,专注地捕捉着龚樰与叶秋老师的画面。
两人脸庞几乎相贴,一场吻戏正渐入佳境。
坏就坏在,张华有私心!
还没有亲上,门口突然闯入一位年轻女子,瞬间打破了这二人世界的宁静。
叶老师一脸的平淡,表现对这份感情的坦然。
龚樰却闪躲沉默,神色显得有些犹豫。
有第三者发现两人的私情,还没有从上段恋情阴影中走出的女主角内心在挣扎。
两人截然不同的反应,却少了什么东西。
张华果断叫停拍摄,放下摄像机凑到跟前对着叶秋指导起来。
“叶老师,你的热情被拒绝,应该表现出内心感到无力的情绪。”
叶老师扶了扶眼镜,看了一眼龚樰,轻声的询问道:
“那我们从一开始的镜头拍起?”
张华不假思索,抬手比划着说道:
“从你跟进来的黄老师谈话拍起吧!”
黄老师就是突然闯进来的那个女生。
不知道是不是男人的占有欲作祟,现场见到荧幕女神和别的男人深情对视,张华感到莫名的心痛。
要不是特写镜头有些复杂,都想让剧组的摄影师拍算了。
很快,剧情推进到一封寄往天国的告别信竟意外有了回信。
龚樰和叶秋老师两人,上演一场复杂的情绪对话。
张华则在不同机位间移动,时而半蹲,时而俯身,精准地捕捉着多次跳轴特写画面。
他双手稳稳握住摄像机,缓缓挪动脚步,细致地调整焦距,采用希区柯克变焦的拍摄手法,以此隐喻演员之外更深层次的镜头情绪表达。
一旁的杨明远紧盯着剧本,时而皱眉思考,时而又微微点头,仔细琢磨着张华的拍摄意图。
在张华来到八一厂之前,厂里乃至国内的电影拍摄,大多仅有少量特写镜头,演员表情也略显僵硬,普遍是一个静态长画面,角色就在这样的画面里交流对话。
哪像现在,全是色彩、特写,移动变焦,整出一堆花里胡哨的东西。
但不得不得承认,有了《山楂树之恋》这部优秀成片,杨明远对这个项目最终成片呈现的效果充满期待。
……
可能是因为有了出海挣外汇的成果,《情书》剧组拍摄期间的后勤待遇直线上升。
不光是胶片数量、设备器材的重点保障,生活物资、福利补贴也是丰厚了起来。
剧组人员切实感受到厂里对这个项目的高度重视,每个人对拍摄任务的投入愈发积极,热情日益高涨。
毕竟张华如此年轻就升任创作部科长,大家想着自己要是表现出色,说不定能跟着一起进步。
李文丽在剧组临时办公室里,一眼便瞧见正埋头写作的张华。
她眼中闪过一丝急切,径直走向张华:
“张科长,什么时候拍我们俩在学校的戏份?”
张华正咽下口中的食物,赶忙抬手示意稍等,
“本来打算申请去外省采景,可今年燕京的雪停的早。可以等过几天就回城里拍摄。”
有时候拍摄确实得看天气和季节取景,哪怕张华在前世是个出了名的快枪手,也不能违背科学胡乱拍摄。
更何况《情书》是一部有望冲奖的经典之作,更得注重细节,才能打造磨出精品。
龚樰跟着走进来,看到纸稿上满页的英语字符,惊讶道:
“张老师,您在写什么呢?”
她出身艺术家庭,懂些粗糙的英语。
但像张华这般在纸稿上挥洒自如,她自愧不如。
张华犹豫了一下,觉得两人应该看不懂,介绍道:
“我在写一本小说,准备出版到外国。”
李文丽满脸的不可置信,上下打量着张华,一副质疑的态度:
“你什么时候学的外语啊?”
从部队转业回来的张华,怎么变得如此陌生,又如此优秀?
她感觉在张华面前,自己都快抬不起头了。
当龚樰听到张华是在写作,眸光流转间,不由自主地染上了一抹倾慕之色。
改革开放,人们对知识、文化的渴望极为强烈,文学作品就是重要的精神食粮。
作家是知识和思想的重要传播者,地位较为突出,才华和思想往往备受读者推崇。
张老师写的剧本故事本来就美,现在还准备创作出版国外的小说。
那必定是部文学巨着!
……
时光匆匆,转眼间到了三月下旬,《情书》剧组只剩下校园场景的回忆戏份。
张华领了半年工资,又是第一次担任项目负责人,出手颇为大方,自掏腰包请全剧组人员去农家乐吃晚宴。
农家乐主打实惠与绿色健康,在后世可是深受有钱人青睐。
晚宴上,醉醺醺的叶老师脚步踉跄地走到张华身边,一把搂住他的肩膀,喷着酒气大声嚷嚷:
“张老师,你不喝这口酒,就是不给我老叶面子,今晚不喝也得喝!”
张华眉头微皱,连忙侧身拉开距离,顺手举起一杯茶,
“我还是以茶代酒!”
说完,不等对方反应,张华便仰头一饮而尽。
叶老师晃着酒杯,眼神有些迷离,生气地指着张华:
“你这可不是酒,你……不老实!”
“老叶,你快回来,我跟你喝。”
一名剧团演员见状,赶忙上前拉住叶老师的胳膊,试图把他拽回来。
这一拉,叶老师反倒急了,用力挣扎着,脸涨得通红:
“我就是要跟姓张的喝酒,你们谁都别拦着!”
这突如其来的大动静,引得晚宴上的剧组人员纷纷好奇地交头接耳。
“叶老师今天是喝多了?”
“唉,听说他今天下午跟龚老师说完话,就一直闷闷不乐。”
“难道?……可是叶老师不是有妻子的人?”
“你懂什么,龚老师这么漂亮,因戏生情常有的事。”
“张老师这么优秀的一个人,还是单身,是不是龚老师?”
“不要乱说话,之前张老师跟李老师就是被你们传出的谣言。”
主桌上的龚樰,听着闹出的动静,以及听到周围的悄悄话,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变得一片苍白。
她紧咬下唇,眉眼间满是藏不住的担忧,神情慌乱而无措。
张华观察了一番叶老师的状态,有些无语,暗自思忖:
“自己现在是组织考察期的干部,可不能惹出事,躲还不行吗?”
前世为了拉投资,作为酒桌上的常客,遇到酒品不行的酒疯子,见怪不怪,胃喝穿了,都要奉陪到底。
可现在自己是项目负责人,还是请客的老板,不强迫别人喝酒就算了,还给他脸了?
只见张华亲自手持摄像机,专注地捕捉着龚樰与叶秋老师的画面。
两人脸庞几乎相贴,一场吻戏正渐入佳境。
坏就坏在,张华有私心!
还没有亲上,门口突然闯入一位年轻女子,瞬间打破了这二人世界的宁静。
叶老师一脸的平淡,表现对这份感情的坦然。
龚樰却闪躲沉默,神色显得有些犹豫。
有第三者发现两人的私情,还没有从上段恋情阴影中走出的女主角内心在挣扎。
两人截然不同的反应,却少了什么东西。
张华果断叫停拍摄,放下摄像机凑到跟前对着叶秋指导起来。
“叶老师,你的热情被拒绝,应该表现出内心感到无力的情绪。”
叶老师扶了扶眼镜,看了一眼龚樰,轻声的询问道:
“那我们从一开始的镜头拍起?”
张华不假思索,抬手比划着说道:
“从你跟进来的黄老师谈话拍起吧!”
黄老师就是突然闯进来的那个女生。
不知道是不是男人的占有欲作祟,现场见到荧幕女神和别的男人深情对视,张华感到莫名的心痛。
要不是特写镜头有些复杂,都想让剧组的摄影师拍算了。
很快,剧情推进到一封寄往天国的告别信竟意外有了回信。
龚樰和叶秋老师两人,上演一场复杂的情绪对话。
张华则在不同机位间移动,时而半蹲,时而俯身,精准地捕捉着多次跳轴特写画面。
他双手稳稳握住摄像机,缓缓挪动脚步,细致地调整焦距,采用希区柯克变焦的拍摄手法,以此隐喻演员之外更深层次的镜头情绪表达。
一旁的杨明远紧盯着剧本,时而皱眉思考,时而又微微点头,仔细琢磨着张华的拍摄意图。
在张华来到八一厂之前,厂里乃至国内的电影拍摄,大多仅有少量特写镜头,演员表情也略显僵硬,普遍是一个静态长画面,角色就在这样的画面里交流对话。
哪像现在,全是色彩、特写,移动变焦,整出一堆花里胡哨的东西。
但不得不得承认,有了《山楂树之恋》这部优秀成片,杨明远对这个项目最终成片呈现的效果充满期待。
……
可能是因为有了出海挣外汇的成果,《情书》剧组拍摄期间的后勤待遇直线上升。
不光是胶片数量、设备器材的重点保障,生活物资、福利补贴也是丰厚了起来。
剧组人员切实感受到厂里对这个项目的高度重视,每个人对拍摄任务的投入愈发积极,热情日益高涨。
毕竟张华如此年轻就升任创作部科长,大家想着自己要是表现出色,说不定能跟着一起进步。
李文丽在剧组临时办公室里,一眼便瞧见正埋头写作的张华。
她眼中闪过一丝急切,径直走向张华:
“张科长,什么时候拍我们俩在学校的戏份?”
张华正咽下口中的食物,赶忙抬手示意稍等,
“本来打算申请去外省采景,可今年燕京的雪停的早。可以等过几天就回城里拍摄。”
有时候拍摄确实得看天气和季节取景,哪怕张华在前世是个出了名的快枪手,也不能违背科学胡乱拍摄。
更何况《情书》是一部有望冲奖的经典之作,更得注重细节,才能打造磨出精品。
龚樰跟着走进来,看到纸稿上满页的英语字符,惊讶道:
“张老师,您在写什么呢?”
她出身艺术家庭,懂些粗糙的英语。
但像张华这般在纸稿上挥洒自如,她自愧不如。
张华犹豫了一下,觉得两人应该看不懂,介绍道:
“我在写一本小说,准备出版到外国。”
李文丽满脸的不可置信,上下打量着张华,一副质疑的态度:
“你什么时候学的外语啊?”
从部队转业回来的张华,怎么变得如此陌生,又如此优秀?
她感觉在张华面前,自己都快抬不起头了。
当龚樰听到张华是在写作,眸光流转间,不由自主地染上了一抹倾慕之色。
改革开放,人们对知识、文化的渴望极为强烈,文学作品就是重要的精神食粮。
作家是知识和思想的重要传播者,地位较为突出,才华和思想往往备受读者推崇。
张老师写的剧本故事本来就美,现在还准备创作出版国外的小说。
那必定是部文学巨着!
……
时光匆匆,转眼间到了三月下旬,《情书》剧组只剩下校园场景的回忆戏份。
张华领了半年工资,又是第一次担任项目负责人,出手颇为大方,自掏腰包请全剧组人员去农家乐吃晚宴。
农家乐主打实惠与绿色健康,在后世可是深受有钱人青睐。
晚宴上,醉醺醺的叶老师脚步踉跄地走到张华身边,一把搂住他的肩膀,喷着酒气大声嚷嚷:
“张老师,你不喝这口酒,就是不给我老叶面子,今晚不喝也得喝!”
张华眉头微皱,连忙侧身拉开距离,顺手举起一杯茶,
“我还是以茶代酒!”
说完,不等对方反应,张华便仰头一饮而尽。
叶老师晃着酒杯,眼神有些迷离,生气地指着张华:
“你这可不是酒,你……不老实!”
“老叶,你快回来,我跟你喝。”
一名剧团演员见状,赶忙上前拉住叶老师的胳膊,试图把他拽回来。
这一拉,叶老师反倒急了,用力挣扎着,脸涨得通红:
“我就是要跟姓张的喝酒,你们谁都别拦着!”
这突如其来的大动静,引得晚宴上的剧组人员纷纷好奇地交头接耳。
“叶老师今天是喝多了?”
“唉,听说他今天下午跟龚老师说完话,就一直闷闷不乐。”
“难道?……可是叶老师不是有妻子的人?”
“你懂什么,龚老师这么漂亮,因戏生情常有的事。”
“张老师这么优秀的一个人,还是单身,是不是龚老师?”
“不要乱说话,之前张老师跟李老师就是被你们传出的谣言。”
主桌上的龚樰,听着闹出的动静,以及听到周围的悄悄话,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变得一片苍白。
她紧咬下唇,眉眼间满是藏不住的担忧,神情慌乱而无措。
张华观察了一番叶老师的状态,有些无语,暗自思忖:
“自己现在是组织考察期的干部,可不能惹出事,躲还不行吗?”
前世为了拉投资,作为酒桌上的常客,遇到酒品不行的酒疯子,见怪不怪,胃喝穿了,都要奉陪到底。
可现在自己是项目负责人,还是请客的老板,不强迫别人喝酒就算了,还给他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