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雨后新泥-《华娱:从八一厂当编剧开始》

  傍晚,沪上的冷雨裹着湿意,却浇不灭电影院门前攒动的热情。

  宣传墙上单独铺满一张海报,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吸住了所有路人的目光。

  海报上一对穿着民国校服的男女青年,在朦胧的细雨中深情对视,神情里透着难以言说的伤感。

  这是华影出品的《假如爱有天意》的电影。

  最重要的是电影的导演和主演,是最受泸上市民喜欢的影视明星张华。

  “宋运辉”、“沈剑心”这两个全国红的发紫的角色,如今依然还在泸上热映着。

  龚家一行人来到电影院门口,大嫂看着海报疑惑道:

  “妈,不是说小莹出演了电影?怎么没看到她?”

  龚父皱眉,接过话茬道:“小莹出演的是配角,爱情电影的海报通常讲究‘视觉摘要”,只放男女主角才能精准传达出感情基调。”

  话里藏着对儿媳的不满,在他眼里,终究还是讲究个门当户对才好。

  大嫂埋汰道:“都已经是自家人,怎么不安排小莹出演女主角。”

  龚母连忙摆手。“演这种电影,这怎么行。”

  小姨子跟姐夫拍爱情电影,她心里上就无法接受。

  龚家大哥催促道:“我们还是先进去吧!”

  一家人进入影厅坐下,电影开始放映。

  江南水乡的远景在不断切换,伴随着鸟语、流水,以及温馨的音乐。

  最后跳出一张对称性的构图画面,瞬间抓住身为摄影师龚母的心。

  画面中间正在整理书籍的李文丽干净、清新,就像是“雨后新泥、空谷幽兰的清新味道”

  尤其是那一袭自然垂顺、略带蓬松款式的披肩长发,突出国内当下的不一样时代审美。

  直接将许多男同志惊艳到。

  大嫂好似发现新大陆,“这发型真好看!回去我也要弄一个?”

  说完,她转头便看到自家男人盯着画面入神。

  ……

  八一厂的小礼堂,张华正心不在焉的陪同着众女看电影。

  音乐诗人能看17遍,可是他做不到啊!

  而且还有一位佳人在等待着自己。

  正犹豫找什么借口脱身,身边龚莹有些心灰意冷的声音传出:

  “姐,我的形象没你们好。你说,我以后要不还是专心画画?”

  她和李文丽站在一起,容颜明显被压了一头。

  就好像她是多余的,应该成全男女主两人的感觉。

  龚樰微微一笑,“笨,这剧情是你姐夫根据文丽的形象定制的剧本。”

  张华点头,含糊道:“个人的形象不能决定出演的角色,要贴合剧本故事的设定。”

  《假如爱有天意》的现代故事线中,文静的女主“林晚卿”帮助外向的闺蜜代写情书给男主“文华”。

  男主为情书的内容深受感动,渐渐被秀景吸引,两人越走越近。

  然而男女主通过闺蜜认识后,一见钟情相互喜欢上对方。

  只是碍于闺蜜的情谊,只能将感情深藏在心底。

  颜值上稍微逊色的龚莹,反倒让观众更盼着那对“般配”的主人在一起。

  符合电影剧情的设定!

  张华心里纠结半晌,终于向龚樰请示:

  “我临时处理点事,你们先看着。”

  龚樰的目光没离开银幕,只轻轻“嗯”了一声。

  ……

  当“现在”的林晚卿在图书馆拿出外婆珍藏的书信,画面跳切到“过去”正在写情书的吴善民。

  暗示书信是连接两个时空的物件。

  看到这一幕的陈凯鸽,转头对着田壮感慨道:

  “你说的对,他的电影就是故事写的好。”

  当陈凯鸽知道《假如爱有天意》上映,哪怕田壮已经提前看过电影。

  他也是拉着自己的好兄弟来到影院,对张华的电影进行批判一番。

  镜头语言算不上新奇,平稳的叙事节奏,能隐隐从《山楂树之恋》、《情书》身上看到影子。

  如果不是故事出彩,陈凯鸽觉得就是一部平庸的作品。

  可恰恰国内观众的欣赏水平,就是停留在剧情故事上!

  田壮语气里带着几分不确定的犹疑,喃喃道:

  “我上回……好像没看懂这片子。”

  “哪里有问题?”陈凯鸽困惑道。

  田壮挠了挠头,“两个时间线的写信人不同。”

  他看到了一场宿命的循环正在上演。

  过去,男主替兄弟给女主写情书,让女主爱上真正的执笔者。

  现在,女主替闺蜜给男主写情书,让男主爱上文字背后的灵魂。

  命运的轮回与天意的弄人,让两代人都陷入了“爱着你”。

  一种高级的镜头语言!

  好像什么都没说,但又好像什么都说了!

  陈凯鸽看向银幕半天,没有琢磨明白话里的意思。

  再想问清楚,却看到第二次观影电影的田壮神情变得格外认真。

  ……

  “帮助秀文写信很痛苦”

  “因为我自己也有很多话对她说”

  在“过去“线条,男主的情书打动女主,收到邀请函,前往金陵女子大学参加20周年校庆。

  当观众看到民国的大学生就开始弹钢琴、舞会跳舞等校园活动,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因为这些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在改革开放前都是禁止的。

  尤其是在跳完严肃的交际舞,朋友竟然大胆的放起一首动感的爵士乐音乐。

  随性而滑稽的舞步,上演一场群魔乱舞的画面。

  让人很难相信这是在民国!

  龚莹凑近姐姐,小声解释道:“姐夫说,这些校园活动,在当时的民国就很普遍。”

  “嗯!”

  这段舞会的剧情,像一把钥匙,不经意间勾起龚樰的记忆。

  那年她和张华在巴黎街头的一家小餐厅里起舞,那时的她是多么快乐、幸福,仿佛整个世界都是他们。

  可回到国内后,生活仿佛被套上了一层无形的枷锁,总让她觉得……失去了些许应有的光彩。

  “姐!”

  龚莹的声音将她从回忆中拉回,“你和姐夫出国后,还打算拍戏吗?”

  听到这个问题,龚樰沉吟了许久。

  随即摇了摇头,“我不知道!”

  自从生下孩子后,她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家庭上。

  哪还有时间拍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