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内部试镜-《华娱:从八一厂当编剧开始》

  散会之后,张华深知此次项目能够顺利拿下,全凭陈主任的鼎力相助。

  对方刚刚迈出会议室的大门,张华便急匆匆地追上去。

  来到门口,看见离去的身影,张华隔着远远地呼喊道:

  “陈主任!”

  听到有人呼喊自己,陈俊停下脚步,转身寻找声音的来源。

  张华走到跟前,满怀感激地说道:

  “陈主任,真的太感谢你了!”

  陈俊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剧本是你写出来的,你应该感谢的是你自己!”

  听到对方暗含深意的话语,张华沉吟片刻,带着陈恳的语气,

  “陈主任,我知道哪怕我解释再多,你心里也会有芥蒂。所以我就不跟你说项目的事了。大决战第二部的剧本,整体故事内容已经定下,编剧部也开始在完善编写,想邀请您有空来指导一番。”

  陈俊略作思索后,缓缓说道:

  “我已经知道你是想通过剧本作为桥梁,争取我对你父亲和李书记的支持。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眼下最重要的是把项目拍好。”

  昨天的厂领导会议结束,背后就有人迫不及待的来点醒他。

  小同志的心机很重,但写出来的剧本确实优秀。

  张华诚恳道:“请你务必相信我,我是真心想把伟大的胜利写出来,让人民都能看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见张华脸上满是真诚,去看看也没吃亏啥。

  陈俊沉吟片刻,点头答应:

  “好吧,希望你的剧本能不负所望。”

  ---

  新项目筹备会议刚刚落下帷幕,男女主角公开试镜的消息便在八一厂迅速传开。

  这一难得的机会,让演员剧团的职工们激动不已。

  “唐强,你听说了吗?厂里新项目男主进行试镜!”一个男青年的剧团演员激动的说道。

  他叫杨国民,是八一厂的普通剧团演员。

  相貌普普通通,选上的机会根本不大。

  因此愿意主动把消息分享给别人,尤其是眼前这位现在还混的不错。

  “哈,”唐强轻笑一声,调侃起来,“谁不知道杨副厂长的儿子,惦记着这个角色。”

  “这次项目导演是后勤主任张建国,他和杨副厂长一直就不对付,怎么可能会选上。”

  唐强想了想,觉得也是,顿时心里犹豫了起来。

  好一会,唐强心里怯场道,

  “剧本我看了,男女主都是小年轻,我年龄有点大了,还是算了吧!”

  “项目只在厂里内部试镜,现在比你年轻的没你演技好。演技比你好的没你年轻。你不参加,就可惜了啊!”杨国民惋惜道。

  电影生产纳入文化计划,重点影片的演员可通过行政指令跨厂协调。

  只要两个电影厂同意,就可以通过正式函件协商借调演员。

  唐强去年在北影厂参加拍摄的电影,今年刚上映,成了国内备受瞩目的获奖青年演员,可谓是八一厂的当红小生。

  “有说什么时候选角?”

  面对唐强的询问,杨国民直接告诉道:

  “厂里急着项目开拍,定的是明天上午。”

  他知道对方是被自己说动了。

  ---

  得知厂里新项目男主角公开试镜的消息,一直心心念念的杨伟,第一时间找到了自己的父亲杨副厂长。

  杨伟焦急地说道:“爸,张建国和他的儿子都在项目里面,我根本选不上。”

  杨副厂长叹了口气,“小伟,只要你按流程进行试镜,符合角色的要求,他们不敢明目张胆把你淘汰掉。”

  \"爸,你就不能想想其他办法,让试镜取消?\"

  杨伟心里对自己的试镜,一点信心都没。

  本来在会上丢掉项目就窝火,自己的儿子还蠢到撞到枪口上来。

  杨副厂长顿时上火,生气地责备道:

  “还不是你自己整的幺儿子,你要是能跟李守正的女儿好好处,我至于搞的现在这么被动?”

  受到批评的杨伟,委屈地辩解道:“一直是张建国的儿子在搞背后搞鬼,你怎么能怪我?”

  在张华没来八一厂之前,他和李文丽的关系还一切正常。

  但张华来了之后,关系直线下降恶化。

  不是他背后搞鬼,杨伟死都不信。

  ---

  下午,受到张华邀请的陈俊,便迫不及待的来到编剧部。

  大决战三部曲,他心里确实一直惦记着。

  尽管他对张华这个人心存疑虑,但他也压抑不住一探究竟的心。

  刚到办公室门口,就看到陆国丰、周平、徐晓芸、张华四个人,坐在一起讨论着剧本。

  “我觉得对话还是用地方方言好,可以让观众的观影体验更加真实。”

  张华的声音传来。

  “电影是拍出来给全国人民看的,他们可听不懂方言。”

  “实在不行就增加字幕嘛!”

  这个年代的电影厂普遍采用光学字幕拍摄技术制作字幕,依赖人工排版、摄影合成,耗时较长且修改成本高。

  大规模或专业的制作,通常会使用专门的字幕胶片打印机。

  能不能实现不是张华考虑的,反正这种大片,他没资格拍。

  当陈俊走近凑上去,就看到令他惊喜的一幕。

  只见桌子上堆放着厚厚的文稿!

  尤其是看到一张张大场面的分镜头速写画,心头更是一震!

  看来大决战第二部剧本,张华是真的有用心在写。

  抬头见到来客,徐晓芸第一个站起身,

  “陈主任,您好!”

  对方这几天经常来编剧部,她已经见怪不怪。

  陈俊摆了摆手,示意徐晓芸坐下,,“别这么拘束,我就是来看看你们剧本写的怎么样了。”

  见陈俊如约而至,张华主动起身让座并热情地招呼道:

  “陈主任您来了啊!快请坐!”

  陈俊本想拒绝,但张华已经迫不及待地拉着他坐下。

  找到了剧本的前页剧情大纲递给他。

  陈俊接过剧本,映入眼帘的是序幕部分。

  序幕:战云密布(1948年秋)

  南京·总统府国民总裁面对全国战局焦头烂额:东北失守、华北告急,……。他力排众议,…………,由杜

  荆明统一指挥,意图与解放军“决战中原”。

  蒋对顾,:“徐州乃四战之地,守江必守淮……此战若败,党国危矣!”

  ---

  周平见陈俊看得差不多了,忍不住询问道:

  “陈主任,您觉得是用普通话好还是地方方言好?”

  陈俊缓下心神,深吸了一口气赞叹道:

  “过瘾,过瘾啊!好久没有见到这么出彩的剧本了!每一个角色都刻画得有血有肉,我觉得还是用地方方言好啊!”

  听到陈俊对自己意见的认可,张华高兴地看向陆国丰:

  “陆老师您看,还得辛苦您老了!”

  对方的人生经历比较丰富,对方言这方面更有经验。

  陆国丰无奈地苦笑道:

  “也得辛苦晓芸同志,帮忙收集素材。”

  既然一位资深项目导演都已经认可用方言,本就内心不坚定的他,立马选择接受。

  陈俊手里拿着一张大场面速写画,意味深长的说道:

  “看来张华同志确实很有拍摄电影的天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