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时代精神-《华娱:从八一厂当编剧开始》

  燕京,九月清爽的秋风轻拂,带来阵阵惬意。

  郊区燕山,矗立着燕京建设的第一座现代化炼油基地。

  一行人走在厂区,领头的田经理自豪的向张华介绍起:

  “我们这的职工,都是来自国内五湖四海的高技术人才,大家同甘共苦,一起艰苦奋斗,才造就了如今的燕京油化。”

  张华礼貌地微微点头,紧接着提出自己的想法:

  “田经理,我这部剧本在创作过程中,邀请了工业部的专家进行指导。他们普遍觉得,咱们石油厂的技术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您看,当下国内与西方正处于关系缓和阶段,是否考虑引进一些先进技术呢?”

  田经理一听,眉头微微皱起,语气中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丝嫌弃:

  “你们电影厂何必如此较真?我们厂里在技术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一样能体现我们化工人的时代精神嘛!”

  要不是此次拍摄任务是经过工业部批准。

  他都不愿意冒着生产安全风险,让剧组进入厂区进行实地拍摄。

  见对方好想误解自己,张华连忙解释道:

  “这是剧本的设定,我们主要是想真实的还原国内化工人攻克难关、专研技术的情景。”

  “那你来错地方了,我们厂的定位限制了发展,国内技术引进筹建的大型化工厂在泸市,你们可以向部里申请去哪!”

  田经理轻声提醒,他允许剧组拍摄,可不允许动厂里的设备。

  不能影响到生产任务!

  张华惋惜道:“那算了,就麻烦田经理提前交代好两个厂区配合我们的拍摄工作。”

  两个厂区刚好适合电视剧的取景。

  见较真的张华屈服,田经理高兴应道:

  “我们收到了部里的指示,肯定会尽全力配合!”

  《大江大河》是一部对国内化工产业发展,重要拍摄宣传的电视剧。

  工业部一再强调要重视,要给予最大支持。

  回到八一厂,张华一刻也不耽搁,立马讲将拍摄现场考察的结果汇报给老书记。

  华影的自主经营性质,只要剧本通过审核。

  公司没有资金问题,两人就能自行决定项目的拍摄。

  当老书记知道张华想让华影,出一笔场地费给化工厂升级技术,不禁心疼的埋怨起来:

  “你呀!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有时候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你才好!

  “燕山石油厂的规模不大,只是技术引进,花不了多少钱!”张华不以为然。

  国内真正的大型化工厂,就如田书记说的一样,正是泸市建设的工业区。

  可是他希望国内的工业,都能好起来。

  老书记忍着想翻白眼的冲动,没好气地说道:

  “我不想和你谈钱的事,新项目现在筹备的怎么样了?”

  “还差一个厂书记的重要角色,我挑来选去,始终觉得不太满意!”

  张华脸上满是纠结,看着老书记心里突然有了一些想法。

  老书记微微一笑,“想要压住你的性子,确实没几个人能做的到!”

  张华灵机一动,提议道:“唉,要不老书记您来演这个角色?”

  “滚犊子,别整天在这儿胡说八道。”老书记笑骂道。

  ““我可没胡说,您照着平常的样子演就行,真耽误不了您多少时间。”

  张华摆出一副受委屈的模样,

  在他看来,老书记的年龄和丰富的人生阅历,都与角色人设高度契合,心境上想必也会有共同感。

  “去去,回来这么久了,好歹盯着点你那两个动画项目,别整天操心集资的事,那不是你的本职工作。”

  老书记被张华说的没了耐心,连忙把他赶出了办公室。

  待人走后,老书记的心情逐渐平复下来。

  偷偷从抽屉里拿出《大江大河》的电视剧剧本,再次翻阅起来。

  剧本的内容他看了,里面写的台词实在精彩!

  哪怕他一把年纪了,都不免看的心神动容!

  剧本里即将退休的水书记,依然发光发热,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培养出一位优秀的年轻人。

  不就是他一直在干的事?

  过去是李守正,现在是张华!

  ……

  燕京电影学院校区职工宿舍,同样拿到剧本的还有谢非老师。

  张华答应了这个项目将由他来担任导演。

  说是为了他执导电影前铺路用的,可是剧本上那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故事。

  相信任何一个导演见了,都不会舍弃这次宝贵的执导机会。

  谢老师的妻子崔女士,端着一叠果盘进来房间,好似不经心的提醒:

  “卢书记交待的事,你准备怎么答复?”

  谢老师一听,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堪,

  “这重要角色还轮不到我插手。”

  “人家只知道你是项目导演,哪里晓得其中的内情。”

  崔女士凑到谢非的身旁,同样好奇地打量起让学院里不少人惦记的剧本。

  剧本翻到了最后一页。

  上面的一长串台词独白尤为显眼。

  随着剧本上的文字一句句细读下来翻,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在崔女士心中蔓延。

  她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特殊年代刚过去时。

  春风刚刚吹起,自己和丈夫对待人生的迷茫。

  那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平平安安的活下去!

  许久,谢老师将剧本小心翼翼合上,轻叹道:

  “我实在想不到,这剧本竟然出自一个年轻人。”

  “你怎么把剧本收起来了?就不能让我看一下?”

  崔女士埋怨道,她才不管剧本谁写的。

  心里只想把剧本细读一遍,看看究竟是讲的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老书记到底经历了什么。

  给年轻的宋运辉说出,一番人生哲理的话。

  谢老师微微一笑,“剧本又不是文学小说,等年底你就能看到这部电视剧。”

  “可这台词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我现在就想接着看。”崔女士被几句独白勾起兴趣。

  “好好好!”

  谢老师无奈地笑了笑,重新翻开剧本递给她:

  “不过看完可得说说你的想法,”

  一个导演在拍摄前,需要解读剧本,知道该怎么把故事画面拍出来。

  了解时代背景,人物的精髓,才能制作出一部优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