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纯爱旋风-《华娱:从八一厂当编剧开始》

  七月的纽约,被夏日热浪与活力交织的城市画卷。

  在这炽热的氛围中,电影市场也呈现出一片火热景象。

  《夺宝奇兵》短短约 18 天的时间里,北美票房就飙升至 3840 万美元。

  这样惊人的开画成绩,无疑在整个电影行业中引发了一场强烈震动。

  各大媒体对《夺宝奇兵》和斯皮尔伯格纷纷献上溢美之词。

  《纽约时报》更是在头版显着位置刊登评论:

  《夺宝奇兵>无疑是一场震撼人心的视觉与听觉双重盛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凭借其天才般的叙事手法和对动作场面的精准把控,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它将好莱坞商业大片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无疑是今年电影市场当之无愧的王者。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哥伦比亚做出最愚蠢的决策,引进来自落后东方国家导演张华执导并主演的《情书》。这部电影上映 30 天,却仅仅拿下 600 万美元的票房。很明显含蓄、内敛的东方情感水土不服,难以打动阿美丽卡的观众。》

  《好莱坞报道者》同样发文盛赞:

  《在好莱坞的巨制面前,欧洲电影节拿奖作品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我们不得不承认,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所孕育出的作品,无论是从制作规模、商业运作还是全球影响力上,都展现出了无可比拟的优势。》

  ……

  哥伦比亚公司的总裁约翰·维奇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面色阴沉地看着报纸上对《情书》的负面报道。

  愤怒地将报纸拍在桌上,对着助理怒喝道: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盖尔为什么要引进东方的电影?”

  助理被吓了一跳,战战兢兢道:

  “其实这部电影的版权,我们只花了 400 万美元。当时上映的时候比较仓促,没有进行太多的宣传推广。”

  “你的意思是我们还要感谢派拉蒙的免费宣传?”

  约翰·维奇听后,原本紧皱的眉头微微松开,眼中闪过一丝思索,心中暗自盘算了起来。

  从目前媒体的报道宣传态势来看,《夺宝奇兵》宣传团队显然是拿《情书》当作垫脚石来衬托自己。

  但好莱坞电影票房分账规则下,制片方通常能拿到 50%左右。400 万美元的版权成本,需达到成本的 2 倍,也就是 800 万美元,才能实现收支平衡。

  而现在《情书》才刚上映一个月,就已经赚回了 2\/3 的成本。

  况且海外得奖电影的版权,一般都是依靠录像带运营逐步收回成本。

  这么一算,哥伦比亚公司实际上是血赚啊!

  “是的!”

  助理点了点头,随后介绍道:“这个东方导演的作品很受亚裔群体的欢迎,我们已经可以确定,引进的两部作品都能实现盈利。”

  “立刻发动我们所有的媒体力量,让那个东方导演和斯皮尔格扯上关系!”

  约翰·维奇兴奋地站起身来,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一边思索一边说道:

  “要是能把这个东方导演请到美国来,说不定能好好运作一番。

  助理心领神会,赶忙按照指示去着手安排相关事宜。

  ……

  与此同时,东映公司引进了《情书》的放映版权,并迅速组织专业团队为其重新配上日语。

  影片在东瀛各大影院一经上映,便如同磁石般吸引了众多观众走进影院。

  七月中旬,正值东瀛学生暑假的开端。

  在东京的一家热闹的电影院里,灯光渐暗,《情书》正式开始放映。

  舒缓而动人的音乐响起,屏幕上呈现出如诗如画的场景。

  而女主角龚樰的出场,更是让整个影厅为之一亮。

  龚樰在影片中,散发着一种独特而迷人的韵味。

  小林看得目不转睛,手肘轻轻碰了碰身旁的好友健太,眼睛依旧盯着屏幕,急切地问道:

  “健太,你知道这个漂亮的新女演员是谁吗?”

  健太也是一脸茫然,挠了挠头,

  “我也不清楚啊,我在东瀛演艺圈好像没见过她。难道是新出道的?可这演技也太自然了,不像是新人啊。”

  “你们这两个马鹿,这是东方国家的电影。”

  坐在前排的一位年轻女孩,没好气的提醒道。

  “纳尼!”

  小林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随后着急的反驳道:“马萨卡,那个落后的国家拍电影还需要我们的帮助,怎么可能拍出这么出色的电影。”

  “我也认同,这样的故事只能发生在我们东瀛。”健太附和着。

  他们两个一直以为《情书》,是东瀛本土电影公司拍的电影。

  女孩翻了个白眼,“你们就别固执了,这确实是东方国家拍的。我之前就听说过这部电影在戛纳入围了,还是东方导演自己写剧本、自己主演的呢。”

  说完,随后便不再搭理两个马鹿,沉浸在《情书》那细腻而动人的故事中。

  当风吹动窗帘,美少年静读的一幕。

  仿佛带着一种魔力,瞬间击中了女孩的心。

  当下流行的喜剧片、动作片,以及一些深刻的社会派剧情片,都如潮水般挤在这个黄金档口纷纷上映。

  然而,一部主打纯爱的电影《情书》,却在这片喧嚣中成为市场上与众不同的清流。

  那种虐心与遗憾交织的复杂情感,似乎天然地契合了东瀛人的情感偏好,深受他们的喜爱。

  东映公司二百五十万美元高价拿下版权,更是不惜下血本进行全方位的宣传。

  很快市场便传出首周票房大爆的喜悦。

  东瀛《朝日新闻》娱乐版 1981年7月20日(星期一)。

  头版标题:纯爱旋风撕裂暑期档!《情书》首周2.1亿硬撼《夺宝奇兵》3亿,国民喜剧《寅次郎》跌至第三。

  【本报独家专题】(记者 山田良介)

  《这个被称作\"好莱坞最强暑期攻势\"的七月,东瀛影史正悄然改写。当斯皮尔伯格携〈夺宝奇兵〉以雷霆之势席卷全国影院时,谁也没料到,一封装着雪山与旧时光的〈情书〉竟让东京涩谷toho影院连夜更换排片表——这部荣获戛纳大奖的纯爱电影,首周狂揽2.1亿日元,与3亿日元仅差一线之隔,更将长青树〈寅次郎〉压在身下。》

  《寅次郎》系列电影,作为东瀛国民级喜剧,多年来一直深受观众喜爱。

  其轻松诙谐的剧情、生动鲜活的角色,早已成为东瀛电影文化的一部分。

  然而此次在暑期档的激烈竞争中,面对好莱坞制作的强大对手,以及东方的纯爱黑马的压力。

  票房跌至第三的名次,让关注电影市场的制作方和众多影迷感到些许失落。

  东瀛的电影行业什么时候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