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萧景的动作比沈清辞预想中更快。
影传回的消息显示,他不仅频繁与镇国公之子密会,还借着“研习兵法”的名义,接触了三位手握京畿兵权的将领。更让沈清辞心惊的是,其中一位将领的副将,正是当年参与构陷沈家的旧人。
“太子这是想复刻淑妃的路数,用旧人牵制新人。”沈清辞指尖敲击着桌案,目光落在窗外——永寿宫的海棠开得正盛,花瓣随风落在石阶上,像一层薄薄的雪。
“娘娘,苏更衣那边……”晚翠欲言又止。
沈清辞抬头:“她怎么了?”
“方才静心苑的小太监说,太子派人给苏更衣送了一盒点心,还附了张字条,说是……想请她帮忙‘照看’一下永寿宫的动静。”
沈清辞握着茶杯的手猛地收紧,茶水溅出几滴在袖口。她早该想到,苏婉儿性情纯良,又与自己亲近,最容易成为太子拉拢或胁迫的对象。
“备车,去静心苑。”
赶到静心苑时,苏婉儿正坐在桌前,对着那盒精致的芙蓉糕垂泪。见沈清辞进来,她慌忙将糕点往身后藏,却不小心碰倒了茶盏,碎裂声在安静的屋内格外刺耳。
“姐姐……”苏婉儿的声音带着哭腔,“我不是故意的,太子殿下派人来说,若是我不听他的,就……就把我母亲接到宫里来‘享福’……”
她的母亲是父亲的外室,一直住在京郊的小院,这是苏婉儿最大的软肋。沈清辞心中一沉,太子果然够狠,连这种手段都用上了。
“别怕。”沈清辞蹲下身,握住她冰凉的手,“你母亲的住处,我让人去接了,暂时安置在沈家的别院,没人能动她。”
苏婉儿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光亮:“真的?”
“我何时骗过你?”沈清辞取出一支银簪,正是当年从静心苑捡到的那支,“太子让你做什么,你照做便是。只是他让你传的话,需先告诉我。”
苏婉儿愣住:“姐姐是说……假意答应他?”
“嗯。”沈清辞将银簪塞到她手中,“这簪子你收好,若遇到危险,就拔下簪头,里面有影先生的联系方式。”
离开静心苑时,晚翠忧心道:“娘娘就这么信得过苏更衣?万一她……”
“她不会。”沈清辞语气笃定,“苏婉儿看似柔弱,却比谁都懂得感恩。太子用她母亲要挟,只会让她更恨。”她顿了顿,“倒是我们,得给太子演场戏了。”
三日后,苏婉儿“按照太子的吩咐”,传来消息:沈清辞近日与七皇子府的人往来频繁,似乎在密谋什么。太子果然上钩,当晚便让人潜入永寿宫,想搜出“密谋的证据”。
然而,他派来的人刚翻进院墙,就被影安排的暗卫逮了个正着。沈清辞看着被捆在地上的太监,冷笑一声:“去告诉太子,想抓我的把柄,还嫩了点。”
太监被拖下去时,影进来禀报:“娘娘,查到了。太子与镇国公之子约定,三日后在京郊的破庙见面,商议‘大事’。”
“大事?”沈清辞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看来他们是要动手了。备份厚礼,我要去见皇后。”
坤宁宫的夜总是格外安静。皇后听完沈清辞的禀报,手中的佛珠停了停:“你想让本宫怎么做?”
“太子谋逆,非同小可,需得皇上亲自定夺。”沈清辞递上暗卫画下的太子与镇国公之子密会的画像,“只是此事牵涉甚广,若没有娘娘相助,恐怕难以面呈皇上。”
皇后看着画像,沉默了许久,终于道:“明日早朝后,本宫会求见皇上。只是……”她抬眸看向沈清辞,“你要想清楚,扳倒太子,受益最大的是谁。”
沈清辞明白她的意思——太子倒台,最有可能得利的是一直低调的三皇子。但此刻她已无暇顾及太多,太子的野心若不遏制,迟早会酿成大祸。
“只要能护后宫与朝堂安稳,是谁受益,又有何碍?”
皇后深深看了她一眼,缓缓转动佛珠:“罢了,你这性子,倒像极了当年的贤妃。”
第二日早朝后,皇后在御书房待了整整一个时辰。没人知道她们说了什么,只知道皇上出来时,脸色铁青,当即下令:“封锁京郊,严查可疑人员!”
三日后,京郊破庙。
太子与镇国公之子刚见面,就被早已埋伏好的禁军团团围住。镇国公之子反抗时被一箭射穿肩胛,太子看着从天而降的禁军,脸色惨白如纸。
而这一切,沈清辞都站在远处的山坡上,看得清清楚楚。晚翠递给她一件披风:“娘娘,风大。”
沈清辞接过披风,望着被押走的太子,心中没有半分快意,只觉得一阵疲惫。她想起皇后的话,低声道:“派人去告诉三皇子,太子倒了,他的路,也该好好走了。”
晚风吹起她的衣袂,远处的宫墙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像一头沉默的巨兽。沈清辞知道,这场风波过后,后宫与朝堂的平衡又将被打破,而她,终究还是卷入了最中心的漩涡。
影传回的消息显示,他不仅频繁与镇国公之子密会,还借着“研习兵法”的名义,接触了三位手握京畿兵权的将领。更让沈清辞心惊的是,其中一位将领的副将,正是当年参与构陷沈家的旧人。
“太子这是想复刻淑妃的路数,用旧人牵制新人。”沈清辞指尖敲击着桌案,目光落在窗外——永寿宫的海棠开得正盛,花瓣随风落在石阶上,像一层薄薄的雪。
“娘娘,苏更衣那边……”晚翠欲言又止。
沈清辞抬头:“她怎么了?”
“方才静心苑的小太监说,太子派人给苏更衣送了一盒点心,还附了张字条,说是……想请她帮忙‘照看’一下永寿宫的动静。”
沈清辞握着茶杯的手猛地收紧,茶水溅出几滴在袖口。她早该想到,苏婉儿性情纯良,又与自己亲近,最容易成为太子拉拢或胁迫的对象。
“备车,去静心苑。”
赶到静心苑时,苏婉儿正坐在桌前,对着那盒精致的芙蓉糕垂泪。见沈清辞进来,她慌忙将糕点往身后藏,却不小心碰倒了茶盏,碎裂声在安静的屋内格外刺耳。
“姐姐……”苏婉儿的声音带着哭腔,“我不是故意的,太子殿下派人来说,若是我不听他的,就……就把我母亲接到宫里来‘享福’……”
她的母亲是父亲的外室,一直住在京郊的小院,这是苏婉儿最大的软肋。沈清辞心中一沉,太子果然够狠,连这种手段都用上了。
“别怕。”沈清辞蹲下身,握住她冰凉的手,“你母亲的住处,我让人去接了,暂时安置在沈家的别院,没人能动她。”
苏婉儿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光亮:“真的?”
“我何时骗过你?”沈清辞取出一支银簪,正是当年从静心苑捡到的那支,“太子让你做什么,你照做便是。只是他让你传的话,需先告诉我。”
苏婉儿愣住:“姐姐是说……假意答应他?”
“嗯。”沈清辞将银簪塞到她手中,“这簪子你收好,若遇到危险,就拔下簪头,里面有影先生的联系方式。”
离开静心苑时,晚翠忧心道:“娘娘就这么信得过苏更衣?万一她……”
“她不会。”沈清辞语气笃定,“苏婉儿看似柔弱,却比谁都懂得感恩。太子用她母亲要挟,只会让她更恨。”她顿了顿,“倒是我们,得给太子演场戏了。”
三日后,苏婉儿“按照太子的吩咐”,传来消息:沈清辞近日与七皇子府的人往来频繁,似乎在密谋什么。太子果然上钩,当晚便让人潜入永寿宫,想搜出“密谋的证据”。
然而,他派来的人刚翻进院墙,就被影安排的暗卫逮了个正着。沈清辞看着被捆在地上的太监,冷笑一声:“去告诉太子,想抓我的把柄,还嫩了点。”
太监被拖下去时,影进来禀报:“娘娘,查到了。太子与镇国公之子约定,三日后在京郊的破庙见面,商议‘大事’。”
“大事?”沈清辞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看来他们是要动手了。备份厚礼,我要去见皇后。”
坤宁宫的夜总是格外安静。皇后听完沈清辞的禀报,手中的佛珠停了停:“你想让本宫怎么做?”
“太子谋逆,非同小可,需得皇上亲自定夺。”沈清辞递上暗卫画下的太子与镇国公之子密会的画像,“只是此事牵涉甚广,若没有娘娘相助,恐怕难以面呈皇上。”
皇后看着画像,沉默了许久,终于道:“明日早朝后,本宫会求见皇上。只是……”她抬眸看向沈清辞,“你要想清楚,扳倒太子,受益最大的是谁。”
沈清辞明白她的意思——太子倒台,最有可能得利的是一直低调的三皇子。但此刻她已无暇顾及太多,太子的野心若不遏制,迟早会酿成大祸。
“只要能护后宫与朝堂安稳,是谁受益,又有何碍?”
皇后深深看了她一眼,缓缓转动佛珠:“罢了,你这性子,倒像极了当年的贤妃。”
第二日早朝后,皇后在御书房待了整整一个时辰。没人知道她们说了什么,只知道皇上出来时,脸色铁青,当即下令:“封锁京郊,严查可疑人员!”
三日后,京郊破庙。
太子与镇国公之子刚见面,就被早已埋伏好的禁军团团围住。镇国公之子反抗时被一箭射穿肩胛,太子看着从天而降的禁军,脸色惨白如纸。
而这一切,沈清辞都站在远处的山坡上,看得清清楚楚。晚翠递给她一件披风:“娘娘,风大。”
沈清辞接过披风,望着被押走的太子,心中没有半分快意,只觉得一阵疲惫。她想起皇后的话,低声道:“派人去告诉三皇子,太子倒了,他的路,也该好好走了。”
晚风吹起她的衣袂,远处的宫墙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像一头沉默的巨兽。沈清辞知道,这场风波过后,后宫与朝堂的平衡又将被打破,而她,终究还是卷入了最中心的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