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手工工坊扩建计划,机器旁的新规划-《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景和九年春分,燕云的积雪消融殆尽,柳枝抽出嫩绿的新芽,惠民坊手工工坊的院子里却早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织布坊的织机声“咔嗒咔嗒”响个不停,工匠们手指翻飞,将丝线织成布匹;制皂坊的大锅里,熬煮的皂液冒着热气,散发着淡淡的艾草清香;陶艺坊的陶轮旁,工匠们专注地揉捏陶土,一个个陶罐的雏形渐渐显现。

  然而,热闹的背后却藏着“供不应求”的难题——自去年秋收后,燕云百姓收入增加,对布匹、肥皂、陶器等日用品的需求大幅增长,更有匈奴、西域的商队专程前来采购,原本的工坊规模早已无法满足订单需求。织布坊的坊主王师傅看着堆积如山的订单,急得团团转:“库房里的粗布都卖空了,匈奴商队还等着要两百匹细布,可咱们现有的织机,就算日夜赶工,也得一个月才能完成!”

  这样的困境,同样出现在制皂坊与陶艺坊。制皂坊的产量跟不上,不少百姓只能提前预定;陶艺坊的陶罐、陶碗供不应求,连农户装粮食的陶缸都断了货。消息传到王府,萧玦与苏清鸢当即决定,召开手工工坊扩建会议,彻底解决产能问题。

  会议当天,惠民坊各工坊的坊主、技艺精湛的工匠代表,以及农桑司、户部的官员齐聚王府议事厅。案几上摆放着各工坊的产量报表与订单记录,苏清鸢拿起报表,开门见山:“如今工坊产品热销,是好事,说明咱们的东西质量好、百姓认可。但产能不足,不仅会耽误订单,还会影响燕云的民生与商贸。今日召集大家,就是要商议工坊扩建计划,让惠民坊既能满足百姓需求,也能带动更多人增收。”

  话音刚落,萧玦便将拟定好的扩建方案分发给众人,方案中明确了三项核心举措:

  1. 扩大场地与设备:优先扩建蓟州、凉州两大核心工坊,蓟州织布坊新增场地三亩,添置五十台改良型织布机;凉州制皂坊扩大熬煮车间,增加十口大型制皂锅;陶艺坊新增五座陶窑,缩短烧制周期。同时,在并州、朔州设立小型分坊,方便当地百姓就近就业。

  2. 扩大招募规模:面向燕云各州县招募工匠与学徒,优先录用贫困家庭、孤寡老人的亲属,确保“一人就业,全家增收”。新招募人员需经过为期半个月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坊将提供免费食宿与基础薪资,技艺熟练后还能获得提成。

  3. 设立技术研发组:由苏清鸢牵头,抽调各工坊的技术骨干组成研发组,一方面改良现有生产工艺,提高效率与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开发新款式、新产品,如织布坊研发印花布、提花布,制皂坊开发花香皂、药皂,陶艺坊设计轻便的陶壶、陶碗,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方案一出,众人纷纷赞同。织布坊的王师傅激动地说:“太好了!有了新织机,咱们不仅能加快进度,还能织出更精细的布!去年咱们的粗布卖到了匈奴,今年要是能织出提花布,肯定能卖得更好,说不定还能卖到江南去!”制皂坊的李坊主也补充道:“新增制皂锅后,咱们能批量生产药皂,之前王妃教咱们用艾草、金银花做的药皂,对皮肤瘙痒很有效,百姓都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