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暗流涌动-《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

  锦衣卫将罗汝才秘密抓捕后,并未走漏任何风声,主要是地方挑得好。

  这要在襄阳府,或附近官道上动手,都有可能走漏消息,从而惊动谷城的张献忠。

  一万多人这放哪里,都不是个小数目。

  更何况,现在的张献忠,经过半年的养精蓄锐,可以说是兵强马壮了。

  而此时湖广巡抚熊文灿,还在忙着处理秦良玉部,和左良玉部的粮草事宜。

  虽然两支部队加起来,总共只有三万余人。

  可咱们左总兵,可不是个会吃亏的主,不到两万人,却找熊文灿报四万大军。

  要不然,咱们熊总督,早该启程进京面圣了。

  当然熊文灿也借着,筹集粮草的这段时间,在仔细琢磨圣意。

  两支大军往襄阳府调动,只要不是个傻子,大概都能看出了,皇上要对张献忠动手了。

  但咱熊总督好像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非要力挺张献忠。

  有可能是身在局中,并未看出异样,但更多的是,不想承认失败。

  要知道张献忠的招安,是他熊文灿一手促成的。

  同时这也是他一个,比较拿得出手的政绩。

  在崇祯调军过来后没多久,熊文灿甚至,还上了个折子。

  内容是找朝廷,为张献忠军队申请棉衣,申报二十万两银子。

  这都快一个月了,银子还未下来,熊文灿知道事情大条了。

  棉衣制作成本,根据这会湖广物价,在民间制作成本,大概在二两银子左右。

  实际批量制造,价格只会更低,当然这里面有没有猫腻,就只有咱们熊总督知道了。

  熊文灿现在也很无奈,进京是肯定要进的,就怕自己这里一走。

  张献忠的人头,跟着就到了京师,如果真是这样,那他的人头多半,也要被崇祯给拿了。

  他现在得想个办法保住张献忠,毕竟这是他的政绩。去向张献忠通风报信,他自然不敢。

  秦良玉在谷城附近,挑了个极其隐蔽的山坳,整天就是练兵。

  只是偶尔派一小队人出去,找熊文灿提粮草。

  今天回营寨的队伍里,多了顶轿子,正是咱熊总督。

  他去秦良玉部,是想探探口风,熊文灿的官职,要远高于秦良玉。

  但熊文灿这个人,就是典型的老好人思想,见谁都不得罪。

  你说他这种思想不好吧,也不尽然,他的交际圈是真广,福建的郑之龙也是他招安的。

  你说他这个思想好吧,他贪污是真没少贪。

  张献忠杀害谷城县令,再次起兵造反后,在谷城的城门口,张贴了张布告。

  写着,谁谁谁拿了他多少孝敬,什么时候送的,在哪送的,那写得是清清楚。

  熊文灿见到秦良玉后,拱手道:“秦将军,您每日于此训练士卒,实在是辛苦了。”

  “陛下可曾有调令,秦将军什么时候,返回石柱呢?毕竟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嘛!”

  秦良玉凭一介女流之辈,能带兵镇压一方土司,还能被单独列传的人。

  其聪明才智,自然一听便知道,这个熊文灿,在试探她的口风。

  于是打了个哈哈道:“下官,有劳熊总督挂念了,我等粗鄙武夫。”

  “一切全凭朝廷调遣,去哪里、什么时候去,这都不是我们能决定的。”

  见秦良玉完全不搭话,熊文灿也是尴尬笑笑。

  朝北边拱手道:“本官接到圣旨,再过几日时间,本官便要进京面圣。”

  “不知秦将军,还需多少时日的粮草?”

  秦良玉也是拱手道:“下官,在此谢过熊总督,下官还需要,半年的粮草!”

  “如果陛下催得急,您先为下官准备三月粮草,如此也不会耽误,总督大人行程不是!”

  秦良玉这是下了送客令,熊文灿也不好再赖着不走了。

  这次来好像,什么都没问到,但熊文灿却得到了,最有用的信息。

  半年的粮草,看来他还有足够的时间。

  此次进宫面圣,后续情况如何,还得是面圣之后再来应对了。

  熊文灿走后,马祥麟出来道:“母亲大人,熊大人来此是何意?”

  秦良玉皱眉道:“跟你说过多少次,军中不得叫我母亲,若再有下次军法从事!”

  马祥麟赶紧单膝跪地道:“是!将军,末将遵命!”

  秦良玉扶起她儿子道:“熊总督,这是来探我的口风的。不!与其说是来探我的口风。”

  “不如说,是来探陛下的圣意!咱们熊总督啊,聪明着呢!”

  随后也不管马祥麟明没明白,自顾自的走出了营帐!

  马祥麟似懂非懂的起身,赶紧跟着秦良玉出去了!

  视线回到京师东暖阁,此时正值内阁会议,崇祯拿起了一直,压在御桌之上的折子。

  熊文灿的那本请银折子,将之递给程国祥道:“程爱卿,这本折子,想必你看过了。”

  “但你未在上面,作任何标注,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程国祥接过折子,打开看了起来,这是湖广巡抚熊文灿的。

  稍看一眼便记起,这本折子的内容了,要钱的嘛,哪能轻易给!

  程国祥拱手道:“陛下,臣倒是想给啊,可国库真没钱了!”

  崇祯听这吝啬的小老头一说,就知道他,又在打内帑里面,那点银两的主意。

  崇祯抚额道:“朕不是问你,银子由哪里出的事,朕是想听听。”

  “你对熊文灿找朝廷,为张献忠要二十万两,棉衣银子的事,有何看法!”

  程国祥拱手道:“陛下,这就不是户部的问题了,微臣只管国库银两的进出。”

  其实薛国观最近很烦恼,在此次挫败鞑子,入关劫掠后。

  陛下,好似不是那么好糊弄了,以前对他们可是言听计从的。

  听到程国祥将问题甩向他,只得无奈拱手道:“陛下,微臣以为,需尽快将银子送去。”

  “毕竟,张献忠刚被安抚好没多久,如不满足其要求。”

  “要是他再次造反,那朝廷又需出兵镇压,那只会损失更多银两。”

  听薛国观这么一说,崇祯瞬间怒道:“熊文灿给你薛大人,准备了多少孝敬啊?”

  “你们脑子里装的是什么?这是给张献忠,送棉衣又送军饷啊!难道你们看不出来?”

  薛国观一听陛下这话,顿时就吓得跪地叩首道:“陛下,微臣冤枉啊!”

  “微臣,绝对没有拿过,熊大人一分银子啊!”

  崇祯眼神逐渐变冷,这个薛国观越来越不像话了,你拿没拿银子,朕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