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开始制作-《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

  由于路途并不近,王承恩步行过去,走了有近一刻钟。(30分钟)

  到御牲房见到了,这里的管事太监,王承恩作为皇帝近侍,可以说没有太监不认识。

  这管事太监,也仅是御马监,打发过来养亥牲的,类似于‘钦差’。

  掌事太监见到王承恩便道:“哎哟喂!这是什么风,把王公您这大忙人。”

  “给吹到这来了!这里味道不好,咱们出去说。”

  王承恩嫌弃的掩了掩鼻道:“不必了,咱家,是来传圣上口谕的!”

  掌事太监一听,有圣上口谕,立即就跪地道:“圣躬安!”

  王承恩回道:“朕安,去宰杀十头亥牲,只要肥肉,送去御膳房!”

  “另外,去外城选址,扩建御牲房,用以接收流民为豢人!”

  掌事太监叩拜道:“奴婢,遵旨!”

  正准备离开,王承恩叫住了他道:“你去将账册拿来,给咱家看看。”

  “陛下要知道,这里头,还养着多少头亥牲!”

  随后掌事太监,便下去拿账册,和安排宰杀事宜。

  不一会,账册送到了,王承恩手上,将之记于心里,便起身准备回去了。

  但转身之际,再次对掌事太监道:“不要说,咱家没提醒你,需要多少银两。”

  “记得按实际申报,你若敢作假,怕是没人能保住你。”

  “做好了,咱家,必在陛下面前,替你美言几句,知道了吗?”

  掌事太监连声称不敢,并保证定如实记录,哪怕一块砖头,都会记录在册。

  王承恩满意的点点头,掩住鼻子,转身离去。

  回到东?阁之前,王承恩特意抬手,闻了闻衣袖。

  一股子臭味,熏得他直犯恶心,转头回了东暖阁,旁边的直房中。

  换了身贴里,才推开暖阁的门,走了进去。

  这会的崇祯正在批阅奏折,看着汇报上来的:百姓多冻死,后面便是数字。

  崇祯看到这里,心情越发沉重。见皇爷坐在御桌后,批阅奏折,眉头都皱成了川字。

  王承恩知道,这会皇爷心情定然不好,但又不得不汇报。

  在心里权衡了好一会后,才轻声唤道:“皇爷,奴婢将亥牲数目,统计出来了。”

  “如今,御牲房全部存栏,仅一百二十头,有阉亥牲三十六头,种公四头,余者皆母。”

  崇祯头都没抬,嘴里轻“嗯”了声,算是答应!

  见自家皇爷,现在心情不好,于是便抱起一堆奏折,走向了他平时用的小桌。

  作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崇祯曾经允许他批阅奏折,只要向崇祯如实汇报就好了。

  看着桌上堆积如山奏折,甚至都挡住了,皇爷的整个翼善冠。

  王承恩只想快些,处理这些堆积的奏折,好让自家皇爷轻松些。

  哪怕是现在的崇祯,也是很信任王承恩的。

  一个能陪着崇祯,一起上吊的太监,能被单独列传的太监,其忠心程度,自不必多说。

  王承恩做事,也是尽心仔细,生怕有一处错漏。

  每批完一本,还会在旁边的白纸上,记录大概内容,和他的批复意见。

  正忙着了就听皇爷,将一本奏折扔了出来,大声斥责道:“这个王八蛋,不好好做事。”

  “尽做些,溜须拍马之事,雪厚一尺,你跟朕说天降祥瑞?”

  “内阁这帮家伙,是做什么吃的,这种折子也往这里递?”

  直至申时三刻,两人才将那堆积如山的,奏折处理完。

  崇祯起身唤上王承恩,两人往乾清宫另一处偏殿而去。

  王承恩推开尘封已久的殿门,这里是天启皇帝,做木工活的地方。

  崇祯叫来两个,年轻漂亮的宫女,又让王承恩,去内府库房的香库。

  取些龙脑(冰片)、龙涎香、檀香、沉香、珍珠。

  还有各式干花瓣,花瓣多以黄色、红色为主。

  既然打算做高端货,赚有钱人的钱,那就直接摒弃掉,低端劣质的产品。

  一款高端产品,那必然要从卖相上,下不少的工夫。

  又让其中一个宫女,去御膳房,取来全部做月饼模具,一包食盐和一大包草木灰。

  皇宫内所用的模具,都极其考究,所雕花草树木,全都活灵活现的。

  加上为满足皇宫内众多人员,和大型祭祀、典礼等活动,月饼模具盒还很多。

  崇祯又领着王承恩和宫女,将拿过来的香料,珍珠、花瓣研磨成粉。

  将这些名贵香料,全都研磨成细粉后,又拿极细的筛网过一遍筛。

  一切准备好后,时间来到戌时初刻了,崇祯连饭都没顾上吃。

  此时五脏庙,早就开始有意见了。

  崇祯对王承恩道:“王承恩你去御膳房,将炼好的油脂拿过来。”

  “另外将晚膳送到这来,过来时带两桶清水,和过滤用的纱布。”

  王承恩领旨而去,不一会东西拿过来了,足足几大桶油脂。

  匆忙的扒了几口饭,又投入到了工作中。

  首先将草木灰,倒入两桶清水中,充分搅拌均匀。

  然后在一个大铜盆内,放入亥牲油脂,将草木灰水多次过滤后。

  依然未达到,清亮透彻的效果,崇祯实在没法办,只得放那里,静置一夜再来。

  第二天早朝过后,崇祯连内阁会议都未开,就急匆匆回到了这里。

  经过一夜的沉淀,草木灰水已经变得,清亮透彻起来。

  将上层的清水取出来后,往里加入研磨到,极细的珍珠粉,这就是碱水了。

  那这个碱水,不能用食用碱泡水吗?还真不行,做肥皂得用强碱。

  有人肯定要问,小冰河时期,京师那么冷,水不会结冰吗?

  还真不会,像这种偏殿暖阁内,都有‘地龙’取暖,殿内温度在五到十度左右。

  虽然水不会结冰,但亥牲油还是凝固了。

  没办法,只得拿去再次加热,顺便要求御膳房,将之过滤两遍再拿来。

  一切准备妥当,崇祯将油脂分别,放置于四个大铜盆内。

  教王承恩和两个宫女,多次缓慢的往油脂里,倒入珠珠粉碱水和食盐。

  一边加入,还要一边不停搅拌,这个过程加入食盐,能让油脂皂化得更彻底。

  经过九九八十一圈搅拌后,皂化反应开始了,慢慢的油脂变成了膏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