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造势-《知意的平淡生活》

  另一边,白永衡和李伯文拉着满满一车的腊肉香肠,兴高采烈地往回走。一路上,两人都在热烈地讨论着如何为这些香肠腊肉制造声势。

  毕竟,这么多的香肠腊肉,如果仅仅卖给董老板一个人,恐怕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全部卖完。而且,白记也不能完全依靠董老板一个人来养活呀。

  所以,他们决定要让这些香肠腊肉广为人知,最好是每个来店里的顾客都能点上一份。这样一来,不仅不用担心销路问题,还能保证有多多的银子入账。

  首先,两人想到的就是给香肠腊肉取一个高大上的名字。毕竟,同样的东西,一个好听的名字往往能比一个俗气的名字卖出更高的价格,有些甚至能贵上好几倍呢!而且,换个名字也可以巧妙地掩盖香肠腊肉的制作方法,因为“腊肉”的“腊”字和“香肠”的“肠”字,一个直接透露了制作方法,一个则暴露了原材料。

  然而,尽管两人绞尽脑汁,却始终未能想出一个比“香肠腊肉”更为贴切的名字来。无奈之下,他们也只好作罢,不再继续纠结于这个问题。

  接下来,关于造势的事宜,白永衡认为无需太过刻意。他相信,只要董老爷随口一提,便会有无数人闻风而来,慕名品尝白记的美食。然而,李伯文对此却持有不同的看法。

  在李伯文眼中,董老爷固然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但他毕竟无法做到一呼百应。毕竟,董老爷所处的阶层与普通百姓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无论他们如何努力,都难以触及到董老爷那样的高度。

  因此,李伯文坚持认为,还是应该采取更为主动的宣传方式。他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方案:凡是光顾白记用餐的顾客,无论人数多少,每一桌都将免费获赠一小盘的香肠腊肉。这一小盘的份量无需过多,每样只需几片即可。

  李伯文之所以这样提议,是因为他深知人性的弱点——面对送上门且免费的东西,几乎没有人能够真正抵挡住这种诱惑。

  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实现口口相传的宣传效果,还能够成功吊起人们的胃口。因为虽说有一盘,但实际上仅仅只有寥寥数片而已。如果是一个人独自享用这道菜,或许还能勉强解解馋。

  然而,一旦一桌子有三个以上的人,每个人最多也只能品尝到两三片而已。正当人们刚刚品味出这道菜的独特风味时,却发现盘中已经空空如也,这种感觉就像是在最美好的时刻突然失去了某样珍贵的东西,让人不禁心生遗憾,难以忘怀。

  毕竟,无论是何种事物,当它在最美好的瞬间突然消失不见时,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让人一辈子都念念不忘。

  更何况,前来酒楼用餐的人们,很少会有独自一人前来的情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赚钱并非易事,因此当他们好不容易有机会外出用餐时,通常都会选择带上自己亲近的人一同前来,共享这顿丰盛的美食。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还能让这桌饭菜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至于那些因应酬而前来酒楼的人,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往往财大气粗,出手阔绰,而且通常会有很多人一同前来,场面可谓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白永衡听了李伯文的话后,觉得非常有道理,便下定决心按照他所说的去做。当两人回到店里时,已经过了中午的饭点,但店里仍有两三桌客人。从他们的样子来看,应该是刚来不久,因为桌子上的菜都还没有上齐,他们也都还没有动筷。

  白永衡见状,连忙吩咐厨子赶紧将腊肉香肠蒸一些出来,然后尽快送上去给客人品尝用。尽管厨子动作麻利,但腊肉香肠需要清洗和蒸煮,一时半会儿上不了桌。

  不过,好在最后还是赶在客人吃饱喝足之前将香肠腊肉端上了桌。然而,就在小二将腊肉香肠端到每一桌客人面前时,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每一桌的客人都不约而同地说道:“是不是端错了?我没点这个菜呀!”

  面对客人们的疑问,小二赶忙笑着解释道:“这是我们白记新推出的招牌菜,是东家特意送给大家品尝的,希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