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朝野震惊,圣听亲闻-《诗词显圣,死囚逆天改命!》

  紫宸殿。

  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身着明黄常服的乾元帝,正站在一幅巨大的疆域图前,目光深沉,不知在思索着什么。

  他没有批阅奏章。

  因为他的心,乱了。

  从三日前那场覆盖全城的“万家灯火图”开始,到今日贡院放榜后那山呼海啸般的“林会元”声浪。

  一件件,一桩桩,都像是一块块巨石,投入他这片名为“大乾”的深潭之中,激起滔天巨浪。

  身为帝王,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天心。

  民意。

  这两样东西,虚无缥缈,却又重逾山河。

  而现在,它们似乎,都指向了同一个人。

  林凡。

  “陛下。”

  内侍总管赵高,躬着身子,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声音压得极低。

  “顾阁老,在殿外求见。”

  乾元帝缓缓转过身,那张不怒自威的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

  “他来了。”

  这三个字,像是在说一件早已预料到的事。

  “让他进来。”

  “喏。”

  片刻之后,须发皆白的顾玄清,捧着那只黑漆盒,步履沉重地走入大殿。

  “臣,顾玄清,叩见陛下!”

  他行至殿中,便要跪倒行礼。

  “阁老免礼。”乾元帝的声音,平静无波。

  他没有让顾玄清赐座,只是目光落在了那只黑盒之上。

  “这就是,搅动满城风雨的东西?”

  顾玄清挺直了脊梁,将黑盒高高举过头顶,声音铿锵有力。

  “回陛下!这盒中,装的不是风雨,而是能为我大乾扫清阴霾的……惊雷!”

  “哦?”乾元帝眉毛一挑,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说来听听。”

  顾玄清深吸一口气,将贡院望楼之中,从发现考卷,到两派激辩,再到自己力排众议,将此卷点为会元的全过程,一字不漏,原原本本地叙述了一遍。

  他没有添油加醋,也没有刻意贬低周延年等人。

  他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一个足以让任何帝王都为之动容的事实。

  当他说到“均田亩、革吏治、开民智”三策时,乾元帝那双深邃的眼眸中,第一次,爆发出骇人的精光!

  当他说到最后那句“使人人如龙”时,即便是以乾元帝的心性,呼吸也不由得加重了几分。

  “好一个‘使人人如龙’……”

  乾元帝喃喃自语,眼神变得无比复杂。

  是野心,是狂言,还是……一个足以开创万世太平的宏愿?

  就在此时。

  “陛下!臣,左相李斯年,有紧急要事启奏!”

  “臣,礼部尚书崔岩,有本上奏!”

  殿外,接连传来两声高呼。

  乾元帝的嘴角,那抹玩味更深了。

  该来的,都来了。

  “传。”

  李斯年与崔岩,一前一后,疾步走入殿中。

  他们看都未看顾玄清一眼,便直接跪倒在地。

  “陛下!”

  李斯年抢先开口,声音悲愤,如杜鹃泣血。

  “臣,弹劾内阁大学士顾玄清,结党营私,挟科举以乱国政!”

  “此人,竟将一份鼓吹动乱,言辞悖逆的狂悖之文,强行点为会元!此举,已令天下士子寒心,令朝野震动!”

  “其文‘均田亩’,是要强夺天下田产,引世家与朝廷为敌!‘革吏治’,是要废黜官场伦常,使我大乾法度荡然无存!最可怕的,是那句‘开民智’,此乃煽动万民犯上作乱之妖言!”

  李斯年一番话,字字诛心,直接将林凡的策论,定性为颠覆社稷的毒药。

  他抬起头,老眼中竟含着泪光。

  “陛下,林凡此子,绝非圣贤,乃是一个欲以歪理邪说,毁我大乾根基的乱臣贼子!顾玄清受其蒙蔽,已是铸成大错!恳请陛下,立刻收回成命,将林凡缉拿问罪,并严惩顾玄清,以安天下人心!”

  一直沉默的崔岩,也在此刻,叩首于地。

  他的声音,嘶哑而空洞。

  “臣……附议。”

  他只说了三个字。

  但这三个字,却代表着他身后,那庞然大物般的整个世家门阀集团,最决绝的态度。

  一时间,紫宸殿内,气氛凝固到了冰点。

  一边,是顾玄清的“惊雷”。

  一边,是李斯年与崔岩的“毒药”。

  所有的目光,都汇聚到了御座之上的乾元帝身上。

  乾元帝没有说话。

  他缓缓走下御阶,来到顾玄清面前,亲手接过了那只黑漆盒。

  “咔。”

  火漆被他亲手掰开。

  他没有先看那份记录着争辩的奏章,而是直接拿出了林凡那份朱卷原稿。

  《为生民立命疏》。

  五个大字,仿佛燃烧着火焰,映入帝王深沉的眼眸。

  他逐字逐句地看了下去。

  大殿之内,死一般的寂静。

  只有纸张翻动的,轻微的“沙沙”声。

  李斯年和崔岩跪在地上,头深深地埋着,但他们的身体,都在微微颤抖。

  顾玄清站在一旁,挺直了脊梁,如同一尊等待审判的石像。

  许久。

  许久。

  乾元帝终于看完了最后一句。

  “使人人如龙。”

  他缓缓合上了考卷,脸上依旧没有任何表情。

  那双眼睛,却像是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任凭你投入任何巨石,都看不见一丝波澜。

  他抬起眼,目光扫过殿内三个神情各异的臣子。

  最后,他看向了内侍总管赵高。

  他的声音,平静得可怕,却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威严,响彻整个紫宸殿。

  “传朕旨意。”

  “三日后,于金銮殿,朕要亲开殿试。”

  “此科会试三百名贡士,一人不落,皆需入殿。”

  他顿了顿,目光仿佛不经意地,落在了那份考卷的署名之上。

  “另外……”

  “宣,新科会元,林凡。”

  “明日,入宫。”

  “朕,要单独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