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前方那片黑暗意味着什么。-《崩铁:叽里咕噜说什么呢?肘之!》

  那颗由文明终极绝望凝结的“虚无之核”被黄泉彻底吸收,周围不断崩塌重组的文明幻影也随之如同燃尽的灰烬,彻底消散,只余下更加纯粹、更加深邃的虚无。

  这片忆墟区域,仿佛被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理”,连最后的悲鸣与回响都归于永恒的寂静。

  黄泉静立片刻,那吸收了庞大虚无之力的身躯,气息愈发幽深内敛,如同一个不断向内坍缩的奇点。她缓缓抬起手,并非指向某个具体的星辰或残骸,而是指向这片永黯之眼星域那无法用肉眼观测的、概念上的最深处。

  那里的黑暗,已然不是缺乏光线的“暗”,而是一种浓郁到连“视线”、“感知”、“方向”这些概念本身都会被吞噬、被否定的绝对领域。它仿佛宇宙诞生前就已存在的原初之暗,是万物终结的最终归宿。

  “Ix……就在彼方。”

  黄泉空灵的声音响起,比以往更加飘忽,仿佛来自另一个维度。

  “终末的……低语,源于此。”

  她的话语,如同最后的坐标确认,将最终的目的地,指向了那执掌万物归寂的星神,Ix的沉眠之地。

  姜弥顺着她所指的方向“望”去,即使尚未真正踏入,一股源自灵魂本能的悸动已然传来。

  他体内,那缕灰色的「终虚」之力不受控制地悸动起来,仿佛游子即将归乡,又像是遇到了更高位阶的同源主宰,既带着一种本能的亲近,又蕴含着某种被压制、被审视的颤栗。

  而那道由「均衡」星神亲手烙印下的金色枷锁,也发出了极其细微的、几乎不可察觉的轻颤,仿佛感应到了足以颠覆宇宙平衡的终极力量就在前方,自主地加强了限制,确保那危险的异宇宙之力不会在此地失控。

  与此同时,他心中那尚在萌芽阶段的 “存在\/传承” 理念,那试图在认知终极虚无的前提下,依然肯定生命意义、开创未来的信念,也仿佛受到了某种无形的牵引,与前方那片绝对的“无”产生了奇异的感应。

  不是对抗,而是一种仿佛阴阳两极般的天然吸引与对立统一。他的理念,仿佛生来就是为了回应这片“无”而存在的。

  他能感觉到,前方就是界限。踏过去,便是直面这宇宙最根本的谜题与终极的恐惧之一。

  姜弥转头,看向身旁那紫色身影。她的侧脸在虚无的背景下显得格外苍白,眼神依旧空洞,但姜弥却能感受到,在那片空洞之下,某种决心似乎因为吸收了更多的虚无,而变得更加坚定,也更加……沉重。

  这一次,他的邀请不再仅仅是基于共同目标的临时提议,而是带有了更多的平等与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确认。他的目光坦诚而坚定,仿佛在陈述一个既定的事实:

  “看来,我们最后一段路,注定要一起走了。”

  黄泉沉默着。

  这片区域的虚无之力,浓郁到了一种匪夷所思的地步。它无形无质,却仿佛拥有某种古老的意志。

  在两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丝丝缕缕精纯的虚无命途之力,如同最细微的蛛丝,已然悄然缠绕上了他们。

  姜弥并未感到任何不适或攻击,只是觉得周围愈发寂静,原本还能隐约感知到的、远方忆墟生灭的微弱波动,此刻已彻底消失。

  仿佛整个世界,不,是整个宇宙,都只剩下了他和黄泉,以及前方那片吞噬一切的黑暗。他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外界更大范围宇宙的感知,正在被一种温和而绝对的力量悄然剥离、隔绝。

  黄泉的情况类似,她本就与虚无亲近,这种变化对她而言更像是回归了一种更加“纯粹”的状态,并未引起警觉。

  在这片绝对的静谧与即将直面终极的压迫感中,黄泉的沉默持续了比以往更长的时间。

  她那空洞的紫眸,似乎并非完全倒映着前方的黑暗,而是穿透了无尽的时空,看到了某些早已被虚无侵蚀得模糊不清的、属于她自身的碎片。

  “……出云……”

  “……那场永无止境的雨……”

  “……燃烧的国都……哭泣的子民……”

  “……亲手斩断的……不只是敌人的咽喉……还有……”

  “……承诺……守护……最终都化为了……“无”……”

  一些破碎的、带着血色与雨水的画面,如同水底的倒影,在她那近乎凝固的意识之海中极快地闪过。

  那是属于“黄泉”这个名字背后的沉重过往,是来自“出云”的、被虚无笼罩的悲剧。

  就在这回忆的瞬间,姜弥敏锐地捕捉到,黄泉那被厚重虚无包裹的身躯深处,似乎因这触及根源的往昔碎片,而泄露出了一丝极其微弱、却无比坚韧的意念波动。

  那并非虚无的沉寂,也不是绝望的哀鸣。

  那是一种……即便身处无边黑暗,目睹一切归于寂灭,依然承认过往、承认抉择、承认自身行为重量的、近乎绝对的 “确认” !

  她承认出云的存在,承认那场雨的真实,承认挥刀时的决绝,甚至承认最终化为“无”的结局。她并非简单地否定或逃避,而是以一种近乎残酷的冷静,承载了这一切。

  这一刻,姜弥心中震撼。

  他忽然明白了,黄泉那看似被虚无侵蚀殆尽的内在,其最底层支撑的,并非纯粹的“空”,反而是一种极其强大的、对 “存在过”这一事实本身的顽固坚持!

  她行走于虚无,吸收虚无,并非因为认同“万物皆无意义”,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她深刻地、痛苦地认知到一切存在那不可磨灭的“重量”,才会选择以如此极端的方式,去直面、去承载、甚至试图去终结这种带来终极痛苦的根源!

  她不是一个沉沦者,她是一个以自身为祭品,闯入虚无深渊,试图为所有沉重“存在”寻找一个答案的……最坚定的存在主义者!

  这个发现,让姜弥对黄泉的认知瞬间颠覆,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有震撼,有悲悯,更有一种对同行者信念的深刻敬意。

  而正是那样的经历,让她一步步走上了这条追逐虚无、承载痛苦、寻求终极“解脱”的道路。

  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前方那片黑暗意味着什么。

  那不是力量的试炼场,那是哲学的终极深渊,是存在意义的最终法庭。无数强大的存在,甚至一些不自量力的星神眷属,都在其中迷失,连一丝存在过的痕迹都被抹除。

  然而……

  她的目光,终于再次聚焦,落在了姜弥身上。

  这一次,她的眼神似乎有了一丝极其细微的不同。那并非情感的复苏,而是一种更加清晰的认知与确认。

  她不再将他仅仅视为一个强大的、可以利用的“同行者”或“观察变量”。

  空灵的声音再次响起,但这一次,少了些许谜语般的缥缈,多了一丝近乎 “人性化” 的、带着重量感的确认:

  “汝之道路……与‘无’迥异。”

  她清晰地指出了姜弥的本质。他那集合多种命途、意图开创“存在\/传承”的理念,与这片追求终极寂静的“无”截然不同,甚至可说是背道而驰。

  “或许……能见证不同的终末。”

  这句话,蕴含深意。

  她不仅认可了姜弥拥有踏入那片终极领域的资格,更表达了某种……期待。

  她想知道,这个行走着与虚无截然相反道路的“异数”,这个试图在绝望中开创希望的“变量”,在直面Ix那万物归寂的本源时,会引发何种不同的“现象”?

  是否会真的如艾利欧剧本所言,成为对抗“终末”的“唯一生机”?

  她渴望见证,这或许是她漫长而痛苦的追寻中,唯一可能出现的、不同的“答案”。

  “跟得上,便来。”

  这不再是默许,而是邀请。一个来自虚无令使,对另一个试图定义“存在”者的,平等的、最终的邀请。

  两道身影,不再有丝毫犹豫。

  一道,周身混沌原色的七色微光内敛到极致,如同在体内点燃了一盏不灭的灯火,那光芒并非向外照耀,而是向内凝聚,守护着自身存在的核心意义,那是“可能性”对“定数”的回应。

  另一道,彻底浸润在纯粹的紫黑虚无之中,仿佛已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她本身就是“无”的一部分,是终极寂静的行者,是痛苦与终结的承载者。

  他们化作两道流光,一道带着内敛的璀璨,一道带着深邃的幽暗,义无反顾地射向了那片连星神都可能迷失的、象征着宇宙终极之一的领域——虚无Ix的沉眠之地。

  在他们身影被那浓郁到化不开的黑暗彻底吞没的瞬间——

  姜弥的耳畔,或者说灵魂感知的最深处,仿佛响起了一声来自宇宙根源的、无比沉重的叹息。

  那叹息中仿佛蕴含着无数世界的生灭,亿万文明的哀歌,以及一种亘古不变的、对一切存在意义的终极质疑与……疲惫。

  与此同时。

  “铮——”

  一声微不可闻的轻鸣,自黄泉手中那柄名为“无”刀的刀鞘中传出。

  那声音极其轻微,仿佛幻觉,却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决绝与颤栗,仿佛沉寂了万古的兵器,在即将面对其诞生根源、或其终极目标时,所发出的、本能的一声低吟。

  黑暗,彻底合拢。

  最后的道路,已然开启。等待他们的,将是万物归寂的本源,以及对自身道路最残酷、最直接的终极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