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开春扩建遇难题,众人拾柴火焰高-《小河村李二狗》

  开春了,冰雪消融,泥土的芬芳混着嫩草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小河李记的生意随着天气转暖渐渐红火起来,后院扩建的事也提上了日程。

  这日清晨,李二狗和孙铁柱在后院丈量地方,赵四在一旁拿着树枝在地上画图。

  “俺看这儿搭个棚子,少说能多摆三盘磨!”赵四比划着,“这边砌个新灶台,那边...”

  周寡妇端着簸箕过来,忧心忡忡地打断:“先别说搭棚子,眼下黍米又快见底了。刘记把粮价抬得老高,咱这么买下去非亏死不可。”

  桂枝跟着补充:“盐也涨价了,糖更是贵得吓人。”

  李二狗皱起眉头。扩建需要钱,原料涨价又增加了成本,这可如何是好?

  正发愁间,郑老爹拄着拐来了,后头还跟着个生面孔的年轻人。

  “二狗啊,这是俺远房侄孙,在府城粮行做伙计的。”郑老爹介绍道,“听说咱缺粮,特意来问问。”

  那年轻人拱手道:“李东家,听说您家用粮量大?俺们粮行新到了一批江北黍米,成色好,价钱也比本地便宜三成。”

  这真是雪中送炭!李二狗忙问:“可能看看样品?”

  年轻人从怀里掏出个小布袋,倒出些黍米。果然粒粒饱满,金黄透亮。

  周寡妇抓了一把仔细看:“成色确实好!比刘记的强多了!”

  孙铁柱沉吟道:“运费怕是不少吧?”

  年轻人笑道:“俺们每旬往县里送一次货,捎带手的事,运费算不了什么。”

  当下便定了五百斤黍米,约好十日后送货。送走客人,赵四乐得直搓手:“这下可不怕刘记卡脖子了!”

  粮源问题解决了,扩建的事重新提上日程。李二狗请来王木匠估算工料钱,一听数目,大家都倒吸一口凉气。

  “这么贵?”周寡妇惊呼,“咱攒了大半年的钱还不够?”

  王木匠无奈道:“如今砖瓦木材都涨价,俺也没法子。”

  小丫捧着钱匣子,小脸皱成包子:“哥,咱的钱不够...”

  正当大家发愁时,石老汉从后沟村来了,还带着几个村民。

  “李东家,听说你要扩铺子?”石老汉笑呵呵地说,“俺们别的没有,力气有的是!搬砖和泥的活计,包在俺们身上!”

  其他村民也纷纷道:

  “俺家后山有杉木,能砍几棵送来!”

  “俺女婿是泥瓦匠,能来帮忙!”

  “俺婆娘会编苇席,顶棚能用上!”

  李二狗感动得不知说啥好:“这...这怎么好意思...”

  石老汉摆手:“客气啥!你平时没少帮衬俺们,也该俺们出出力了!”

  说干就干。第二天,后沟村的汉子们就来了,扛木料的扛木料,挖地基的挖地基,干得热火朝天。

  赵四和孙铁柱负责采买,精打细算每个铜板。周寡妇带着妇人们负责做饭,蒸馒头炖菜,管够管饱。小丫忙着记账,每一笔支出都清清楚楚。

  最让人惊喜的是街坊邻居们也来帮忙。王婆送来自家腌的咸菜,布庄老板娘捐了些旧布料当抹布,连药铺掌柜都送来些解暑的草药。

  郑老爹更是整天守在工地,拄着拐指挥:“这儿地基再深些!”“那边柱子要立直!”

  大家忙而不乱,有说有笑。赵四和石家老二比赛搬砖,累得满头大汗也不肯认输。大牛默默扛着最重的木料,一声不吭。周寡妇变着花样做饭,生怕亏待了大家。

  这日午后,忽然来了个官差模样的人。大家心里一紧,以为是来找麻烦的。

  谁知那官差笑呵呵地说:“俺是钱粮师爷跟前的。听说你们扩铺子,师爷让送来二两银子,说是茶点钱。”

  原来新知县听说了小河李记扩建的事,特意让师爷来表示支持。这可真是天大的面子!

  有了官府的认可,大家干劲更足了。原本预计一个月的工程,二十天就完成了大半。

  新建的棚子宽敞明亮,磨盘、灶台一应俱全。后院还打了口新井,再也不愁用水了。

  这天傍晚,李二狗站在新棚子里,望着忙碌的众人,心中感慨万千。

  周寡妇走过来,抹着泪笑:“真没想到,咱这小铺子也能有今天。”

  赵四得意洋洋:“等新灶台砌好,俺要做个超级大火烧!”

  孙铁柱慢悠悠检查着梁柱:“结实,能用几十年。”

  小丫捧着新账本:“哥,咱还剩些钱,能买匹新布做门帘。”

  最后一点夕阳照在新棚子上,镀上一层金光。大家站在院里,看着这共同努力的成果,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

  李二狗深吸一口气,对众人说:“等新棚子启用,咱好好摆一桌,谢谢各位乡亲!”

  众人轰然叫好。赵四更是嚷嚷:“俺要去买挂响鞭,好好热闹热闹!”

  夜色渐深,新棚子里点起油灯。明天,还有最后的收尾工作。但每个人都知道,最难的关头已经过去了。

  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建不起的棚子,过不去的难关。

  这开春的扩建,不仅扩大了铺面,更凝聚了人心。小河李记的根,在这县城里扎得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