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校花缠上我 三-《校园鬼汇》

  煎蛋的香气飘过来,混合着黄油焦化的滋滋声。

  林晚晚在厨房里哼着歌,是最近流行的一首小甜歌,轻快活泼。

  阳光透过窗户,把她忙碌的身影拉得长长的,投在光洁的地板上。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正常,正常得让我头皮发麻。

  我坐在餐桌旁,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木质桌面的纹理。

  脖子似乎还残留着昨晚那冰凉的触感,“第七世”和“阿明”这两个词像魔咒一样在我脑子里盘旋。

  “发什么呆呢?”林晚晚端着两个盘子走过来,煎蛋金黄,旁边还配了几片烤面包和水果。

  她把盘子放在我面前,笑容灿烂,眼神清澈,仿佛昨夜那个眼神空洞、抚着我脖子低语的只是我的幻觉。

  “没…没什么,可能没睡好。”我低下头,拿起叉子,戳着盘子里的煎蛋,食欲全无。

  她在我对面坐下,托着腮看我,眼神里带着关切:“是不是沙发睡不习惯?今晚你还是回宿舍睡吧。”

  我猛地抬头看她。回宿舍?她昨晚明明说“外面不安全”,还锁死了门窗。

  “门好像坏了。”我试探着说。

  “坏了?”她眨眨眼,起身走到门边,随手一拧门把手——门开了。清晨的阳光和微风吹了进来,带着楼下早餐摊的烟火气。“没坏呀,你看,好好的。”

  我怔住了。

  昨晚那纹丝不动的门把手,此刻在她手里轻巧得像从来没出过问题。

  “可能……可能是我昨晚太累了,没拧动。”我干巴巴地解释,心里却翻江倒海。这绝不是我记错了。

  她走回来,重新坐下,用刀叉优雅地切着煎蛋,语气随意得像在聊天气:“今天下午没课,我们去看电影吧?新上映的那部爱情片,听说很好看。”

  我看着她,阳光照在她脸上,皮肤白皙透亮,那颗泪痣在光线下显得格外妩媚。

  可我知道,在这副完美的皮囊下,藏着的是一个跨越了数十年的执念。

  和她去看爱情片?想象一下电影院里,她可能突然凑到我耳边,用那种冰冷的语气说起民国旧事,我打了个寒颤。

  “我…我下午约了王浩去图书馆查资料。”我找了个借口,王浩是我室友,一个靠谱的壮汉,跟他待在一起能让我有点安全感。“快期末了,得抓紧复习。”

  林晚晚切蛋的动作顿了一下,抬眼看了看我,那眼神似乎深了一瞬,但很快又漾开笑意:“好吧,学习要紧。那晚上一起吃饭?”

  “好…晚上再说。”我含糊地应着,只想尽快离开这个地方。

  几乎是逃离一般,我吃完那份味同嚼蜡的早餐,借口第一节有课,匆匆离开了她的公寓。

  走到楼下,站在明媚的阳光下,我才感觉自己重新活了过来,但心底那股寒意,却怎么也驱不散。

  我没有去教室,而是直接回了宿舍。

  王浩果然在,光着膀子对着电脑打游戏,键盘敲得噼啪响。

  “哟,三儿,夜不归宿啊!跟校花进展到哪一步了?”他头也不回地调侃。

  我没心思开玩笑,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感觉浑身虚脱。

  “耗子,帮我个忙。”我声音沙哑。

  王浩听出我语气不对,暂停了游戏,转过身来:“咋了?跟林晚晚吵架了?”

  我摇摇头,不知道从何说起。

  难道告诉他我女朋友可能是个民国女鬼,正在找我做第七世的替死鬼?他非得把我送进精神病院不可。

  “没…就是,你认不认识历史系,或者对民国时期比较了解的人?”我斟酌着用词,“我想查点资料。”

  “民国?”王浩挠了挠头,“你啥时候对这玩意儿感兴趣了?咱们学校有个地方志协会,里面好像有几个老学究挺懂行的。咋了?要写论文?”

  “算是吧,有点好奇。”我含糊道,“地方志协会在哪活动?”

  “好像就在老图书馆三楼,最里面那个角落,平时没啥人去。”王浩说着,又凑近了些,压低声音,“不过三儿,我听说……那老图书馆,特别是三楼,不太干净。以前好像出过事,有学生晚上在里面自习,看到过不干净的东西。”

  我心里咯噔一下,不干净的东西?我现在对这类词汇异常敏感。

  “看到什么?”

  “说是看到一个穿红衣服的女的,在走廊里飘…也不知道真的假的,反正传得挺邪乎。”王浩耸耸肩,“你去的话,最好白天去。”

  红衣女人?我下意识地想到了那张黑白照片里的嫁衣。

  虽然是黑白照,但那款式,很可能是红色的。

  恐惧像冷水一样浇下来,但我没有退路。

  我必须去。

  那张照片,那个年份,“阿明”这个名字,是我目前唯一的线索。

  下午,我没告诉林晚晚,独自一人去了老图书馆。

  这栋楼有些年头了,墙皮斑驳,采光不好,即使是大白天,走廊里也显得阴森森的。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和灰尘的味道。

  按照王浩说的,我找到三楼最里面的地方志协会活动室。

  门虚掩着,里面光线昏暗,摆满了书架,一个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老教授正伏案写着什么。

  我敲了敲门,老教授抬起头,透过厚厚的镜片看我:“同学,有事?”

  “老师您好,我想……想查一点关于民国三十三年,本地的一些资料。”我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正常。

  “民国三十三年?”老教授推了推眼镜,似乎有些意外,“一九四四年?那时候兵荒马乱的,留下来的地方史料可不多了。你想查哪方面的?”

  “就是…有没有关于当时……婚嫁习俗,或者,有没有一个叫‘阿明’的人的相关记录?”我硬着头皮问,感觉自己像个侦探小说里的蹩脚主角。

  老教授皱起眉头,打量了我几眼:“婚嫁习俗倒是有一些零星记载。至于具体的人名……那就难了,除非是当时有名有姓的大户人家。‘阿明’?这像是个小名,档案里基本不会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