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远处的星光,我只是偶尔想看看-《四十岁,正是躺着挣钱的年龄》

  回到家里,两位老人舟车劳顿,李萍赶紧让他们喝了水、吃了点东西就先回房休息了。

  客厅里,剩下曹昆和李家两姐妹闲聊。曹昆大多时候听着,偶尔插句话。

  “姐,来时哥说了,爷爷奶奶到了,让你给他打个电话。”李娟说道。

  “路上已经发过信息了。”

  李萍回道,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关切起来,

  “爸的事,哥那边到底怎么个说法?”

  曹昆知道这事,李萍父亲似乎快出来了,听说精神状态不太好。

  “他能有啥说法?”

  李娟没好气地回了一句,瞄了一眼奶奶的房间,

  “哥那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以前听奶奶的,现在大事小情都听嫂子的。”

  曹昆知道该自己表态了,便开口道:

  “到时候接过来吧,我找找关系,去大医院做个全面检查。”

  他这话一出,李萍明显松了口气,像是有了主心骨,立刻有了决断:

  “行,那小娟,爸出来后就多辛苦你照应着。

  哥那边我们先不管,他那个性子也指望不上,首要任务是给爸把病看好,后续的到时再说。”

  “行嘞!反正姐你给的‘辛苦费’管够!”

  李娟很机灵,马上笑着应下,还不忘调侃曹昆,

  “姐夫,我姐这么能花钱,你知道吗?”

  曹昆闻言一笑:“我可管不了你姐,我还得巴结着她才行。”

  “姐夫,你该不会是个‘耙耳朵’吧?”

  李娟笑得更欢了。

  “去你的,有力气贫嘴不如去把带来的东西收拾了!”

  李萍嗔怪地打断她。

  “哦对!差点忘了!奶给你和姑带了好多好东西,还有嫂子那边带的一点,得赶紧拿出来放冰箱!”

  李娟一拍脑袋,起身就去开行李箱。

  一时间,三人忙着将各种家乡的腊味、山货等土特产分门别类的放好。

  李娟说,这些都是爷爷奶奶老早就开始准备了。

  老人觉轻,约莫躺了个把小时就出来了。

  奶奶一看就是闲不住的性子,见东西都已收拾妥当,便张罗着要准备晚饭。

  于是,曹昆在客厅陪着老爷子抽烟喝茶,奶奶则带着两姐妹进了厨房。

  李萍自然不会忘了拿出灵米和灵肉,果然引来奶奶和李娟的一阵惊叹。

  奶奶摸着晶莹的米粒,凑到眼前看了又看,感慨万分:

  “这首都就是不一样啊,吃的都是神仙东西哟…”

  客厅里,老爷子话不多,脾气显得很温和,有一搭没一搭地和曹昆聊着天,

  这让曹昆不禁想起了自己家也是奶奶当家、爷爷沉默的模式。

  “爷爷,来了就安心住下,家里没啥急事吧?”曹昆问道。

  “家里还养着鸡鸭鹅,离人久了还是不行的。”

  老爷子笑着回答,话语里是庄稼人特有的实在。

  曹昆点点头,想起一事,说道:

  “那就尽量多住一段时间。

  对了,爷爷,这次你们回去后,让李萍把家里老房子好好装修一下,加个保温层,再装上暖气,冬天就不怕冷了,你们住着也舒坦。”

  “呀!你不说我都快忘了!”

  李萍在厨房听见,探出头来,语气带着惊喜和感动,

  “呀!那年冬天我随口一说,你还一直记着呢?那回头我和小娟商量一下。”

  “行,你们商量好就行。”曹昆笑道。

  ……

  等姑姑一家三口到来,晚饭正式开席。

  曹昆原本还担心姑姑和奶奶之间会有隔阂,

  没想到一声自然的“爸妈”和“姥姥姥爷”,瞬间打破了生疏,气氛变得异常融洽。

  奶奶更是拉着外孙女问长问短,脸上笑开了花。

  这顿晚饭因灵食的加持格外美味,爷爷奶奶都比平时多吃了不少。

  饭后,一行人下楼在小区附近遛弯。

  两位老人兴致很高,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考虑到老爷子的腿脚和老人的精力,并没走远。

  而且老爷子的腿前两年摔断过,现在走路得拄拐杖。

  回到家又聊了会天,李萍把近期的安排大致说了说。

  十点过一些,曹昆和姑父便各自离开

  ——姑父回自己家,曹昆则去了c区的房子住。

  次日一早,家里便热闹起来。

  吃完李萍用灵米熬的清香四溢的粥,两位老人气色红润,显得精神头十足。

  “萍萍,等会领我们去看看你那铺子?”

  奶奶迫不及待地提起,眼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好啊,就在不远,咱们现在就去。”

  李萍笑着应道,语气里带着自豪。

  一行人下了楼,步行了十来分钟,先去了那间大的商铺。

  巨大的玻璃幕墙和后现代风格的门头即使还在装修中也难掩气派,五百平的空间豁然开朗。

  “哎呦!老天爷唉!”

  奶奶站在门口,惊得半晌合不拢嘴,她下意识地用手比划着,

  “这…这么大个地方?这得…这得养多少鸡鸭才能顶得上啊!”

  她的乡音因为激动而愈发浓重,眼神里全是震撼。

  李娟也看呆了,拽着李萍的胳膊:

  “姐!这也太牛了!这以后就是你的咖啡馆了?”

  “这不是!咖啡馆在那边装修了。”

  姑姑在旁边解释了一句。

  几人大概看了一下就溜达着去了另一面的咖啡馆去了。

  工人们正在里面进行水电改造和隔墙作业,敲打声和机器声嗡嗡作响,一派繁忙景象。

  李萍拉着奶奶和妹妹,站在门口安全的地方,指着里面开始说:

  “爷奶,你们看,这里以后是吧台…”

  她滔滔不绝,眼睛里闪着光,仿佛已经看到了咖啡馆未来的样子。

  奶奶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

  粗糙的手摸着已经砌好的隔断墙,嘴里反复念叨:

  “好,好,真好啊…萍萍,你这是真出息了,奶奶这就放心了…”

  她看向李萍的眼神里,充满了欣慰和前所未有的认可,之前所有的精明算计,

  在此刻都化为了对孙女由衷的骄傲。

  曹昆陪着老爷子在旁边看着,偶尔和走过来的工头简单聊了两句进度。

  中午在外面吃了顿便饭,稍事休息后,

  就在周边逛了逛,熟悉熟悉环境,迟一点得去姑姑家。

  九月末的天气也不是太热了,小区里有不少老人在溜达。

  爷爷奶奶看着整洁的环境和完善的设施,脸上一直带着笑,

  尤其是偶尔有人跟他们点头打招呼时,更是觉得脸上有光。

  回家歇到五点过一些,李萍说道:

  “姑刚发信息了,咱们过去吧。”

  于是几个人带上奶奶给姑姑的土特产,李萍又顺手拿了几斤米和肉。

  到了姑姑家,姑姑早就准备好了。

  一开门,小表妹丫丫就扑了上来“姥姥姥爷!” “哎!我的乖孙!”

  奶奶笑得见牙不见眼,一把搂住外孙女,那份隔辈的亲昵溢于言表。

  姑姑看到李萍手里那么一大袋老家特产,嗔怪道:

  “妈!你怎么带这么多啊,多沉啊!”

  但眼里的高兴是藏不住的。

  “都是家里自养的,给你和萍萍就带了点。”

  晚上的饭桌更是热闹非凡,人一多饭菜吃着更香了。

  席间充满了欢声笑语,奶奶看着自己的女儿以及孙辈们都在北京安家立业,相处和睦,脸上的皱纹都笑深了几分。

  吃完饭,又聊了会家常,姑姑主动开口:

  “爸妈今天就住这儿吧,明个再回那边,房间都收拾好了。”

  奶奶看了看爷爷,老爷子点点头表示没意见。

  她便爽快应下:“行!那今晚就住这儿,跟我外孙女儿亲香亲香!”

  九点多,曹昆和李萍便带着李娟,三人告辞离开了姑姑家。

  车上,李娟兴奋地还在说今天奶奶震惊的样子,李萍时不时附和两句。

  曹昆听着身边姐妹俩的叽叽喳喳,心里那种安稳踏实的感觉又满溢了出来。

  这些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烟火气,才是能让人更加脚踏实地的心安。

  至于那些星光熠熠的远方,偶尔看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