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这些大明皇帝,难道和水天生犯冲不成??-《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

  洪武时期!

  老朱气得胡子直抖,看着这一幕,血压“嗖嗖”往上蹿!

  “抢太子?!这像话吗?!”

  “区区一个选侍,竟敢妄图操控太子,染指朝政!当诛九族!”

  老朱的怒火彻底压不住了。

  他早年便立下祖训,后宫不得干政。

  若是李选侍这般行径,搁他手里,恐怕连十族都要一并抄灭!

  什么?“诛十族”是老四发明的?

  “好!那就让老四亲自来斩她的十族!”

  在老朱眼里,除了自家闺女,其他任何后宫妃子敢插手朝政,他必是见一个杀一个。

  “此妇野心勃勃,必诛!”

  朱标虽性子比父皇温和,却也眼露寒光:

  “妄图步武则天后尘,妄想改朝换代?也不掂量掂量自己!”

  纵然他不像老朱杀心那般重,但真要动手,也绝不会手软。

  殿中群臣对视一眼,默默垂首,不敢作声。

  毕竟陛下怒火滔天,真要迁怒下来,他们可谁都担不起。

  梃击案、红丸案与移宫案。

  这被称作明末“三大案”的事件,本质上已经揭示了大明走向衰亡与混乱的征兆。

  宫廷之中一幕幕匪夷所思的场景——

  恰恰表明皇室对朝局已渐渐失去了掌控力。

  甚至他们身边最亲近的人,也不再能完全掌握。

  在这种背景下即位的皇帝们,所要面对的无疑是巨大的考验。

  此时,距离大明的最终崩塌,也只剩二十余年!

  崇祯固然成了“亡国之君”的代名词,但作为末代皇帝,他并不能独揽所有过失。

  而在他之前倒数第二位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同样难辞其咎。

  朱由校在位时,曾倚重东林党,一度形成“东林势盛,群贤盈朝”的局面。

  但他本人却痴迷木工,疏于政务,使得魏忠贤得以擅权,最终酿成大明史上最为黑暗的一幕。

  然而,事实真就如此简单吗?

  【李选侍移宫之后,年幼的熹宗在内廷无所依靠。】

  【他只得尊乳母客氏为奉圣夫人,而自小服侍他的太监魏忠贤,也被擢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

  【朱由校登基后,委任东林党人掌管内阁、都察院及六部,东林势力一度庞大,形成“群贤满朝”的局势。】

  【客氏与魏忠贤勾结,使得内廷与朝臣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

  【天启元年,努尔哈赤大举进攻沈阳,明军总兵尤世功、贺世贤皆战死。】

  【其后陈策、童仲揆、戚金、张名世率兵前往辽东救援,与后金军在浑河决战,却全军覆没。】

  【紧接着,努尔哈赤攻陷辽阳,经略袁应泰自杀殉国。】

  【辽阳失陷后,熹宗再度起用熊廷弼,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镇守辽东。】

  【同时升毛文龙为副总兵,派遣其驻守镇江。】

  【魏忠贤执掌东厂,利用阉党之力来牵制声势正盛的东林党。】

  种种迹象,都源自万历一朝留下的沉重积弊。

  明光宗朱常洛虽勉强处理了一些政事,但他仅仅在位一个月便撒手人寰。

  于是,这副千疮百孔的摊子,最终落在了年幼的朱由校肩上。

  朱由校登基后,东林党人逐渐掌控朝局,占据了大批要害职位。

  【朱由校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