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京城“面圣”-《官道红颜:她们助我一路升迁》

  启明联盟的成立,在林远的刻意安排下,前期工作做的十分低调。

  但这种消息总是瞒不住了,这个刚有雏形的联盟,还在中国科技产业内,激起了不小的风浪。

  尤其是在德高望重的贺董亲自出山站台,并且联合了一批制造业的隐形冠军之后,这个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国企牵头发起的联盟,依然有了成长为庞然大物的趋势。

  一时间,整个行业都在议论纷纷。

  有唱衰的,认为这不过是一群各怀鬼胎的人马,抱团取暖的垂死挣扎。

  在苹果、谷歌等巨头构建的强大生态壁垒面前,不堪一击。

  有警惕的,特别是国内的龙头企业,他们敏锐地察觉到,这个联盟的开源和跨平台理念将对他们苦心经营的封闭生态,构成最致命的威胁。

  当然,更多的是持币观望的,吃瓜看热闹。

  无数的中小企业和开发者,都在翘首以盼,想看看这个号称要打破壁垒、重新定义世界的新生联盟,到底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而作为这场风暴的中心,林远却在联盟成立后的第二天,便悄无声息地,独自一人登上了一班飞往京城的早班机。

  他知道,商业上的合纵连横已经初见成效。

  但要能够真正地在国内站稳脚跟并走向世界。

  他们还有很长一段的路要走,就如眼下这趟京城之行,林远就是希望能够得到高层决策者的认可。

  经贺董引荐,他这次准备拜访的是国家某部委副主任赵启年,分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这位副主任与贺董的关系非同一般。

  下午三点,国家某部委南楼,一间并不算大的办公室里。

  林远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赵公。

  与想象中那种不苟言笑、官威十足的部委领导不同,眼前的赵启年看起来更像一位儒雅的大学教授。

  年约六旬,头发虽然已经花白,但梳理得一丝不苟。

  脸上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眼神温和而又睿智,仿佛能洞穿一切。

  他身上那件半旧的中山装,领口和袖口,都洗得有些发白却依旧笔挺。

  “你就是林远吧?”赵启年亲自为林远倒了一杯热茶,脸上带着和煦的笑意,“老贺跟我提起你好几次了,说你是他近些年,见过的最出色的年轻人。今日一见,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

  他口中的老贺,自然就是DM集团的贺董。

  这种亲切的称呼,瞬间就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

  “赵主任,您过奖了。”林远连忙站起身,恭敬地接过茶杯,“在您和贺董面前,我只是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学生而已。”

  “呵呵,坐吧,不用拘谨。”赵启年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

  “说吧,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到我这里来,所为何事呀?”

  他的话,虽然说得轻松,但林远却听出了另一层含义。

  “冒着这么大的风险”。

  显然,燕家通过政治背景在京城对林远进行打压的事情,赵启年也是心知肚明的。

  林远心中一凛,他知道在这位高人面前,任何的隐瞒和绕圈子都是最愚蠢的行为。

  他没有再有任何的保留。

  他将那份早已烂熟于心的启明联盟构想以及那份百亿级的《产业基金计划》,从技术、商业、到最终的战略目的,原封不动地向赵启年做了一次交底。

  整个汇报过程,持续了足足半小时。

  赵启年一直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只是时不时地,端起茶杯,轻轻地抿上一口。

  那双隐藏在金丝眼镜后面的睿智眼眸,却在随着林远的讲述,变得越来越亮,越来越亮……

  当林远讲到,他们最终的目的,是要用一个产业联盟去反向挑战美国的技术霸权时,

  赵启年的眼中,甚至迸发出了一股灼热的光。

  “好!好一个釜底抽薪!好一个另起炉灶!”

  林远话音刚落,赵启年拍手称好。

  “这些年,我们跟在美国人后面,追得太久了,也追得太累了!我们总是想着如何去补短板,如何去搞国产替代。却从来没有人敢像你这样跳出棋盘,从新制定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游戏规则!”

  “小林啊,”他看着林远的眼神,充满了欣赏,“你这个计划不是简单的商业计划。这是一份,足以影响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国家产业战略走向的部署。”

  得到如此高的评价,林远的心中,也是一阵狂喜。

  但他依旧保持着谦逊。

  “赵主任,您谬赞了。这个计划,现在还只是现在初始尝试阶段,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风险。我这次来,就是想……就是想听听您的指示,看看我们这个方向到底对不对。”

  他将问题带了出来。

  赵启年闻言,却是哈哈一笑。

  他站起身,在办公室来回踱步,久久没有说话。

  “小林啊,”良久之后,他才缓缓地开口, “你知道,我们国家这艘大船能走到今天,靠的是什么吗?”

  林远没有说话,静静地听着。

  “我们靠的从来都不是某一个天才的设计,也不是什么所谓运气。”赵启年的声音,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靠就是一股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他转过身看着林远,一字一句地说道:

  “我们从来不怕犯错误。我们唯一怕的是僵化,是固步自封,是不敢去闯,不敢去试!”

  “你这个启明联盟,就是一块很好的试金石。通过这个联盟去探索一下,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走出一条既不同于美国自由竞争,也不同于我们过去计划指导的,全新道路!”

  “所以,”他的目光,变得无比坚定,“我的意见只有四个字。”

  “大胆地干!”

  这四个字,如同一道圣旨,瞬间就为林远的启明联盟,注入了强大的政治背景。

  “至于你担心的那些风险,”赵启年微笑着说道,“无论是来自国外的技术打压,还是来自国内的某些……某些不和谐的声音吧。你都不用担心。”

  这句话说的已经十分明确了,林远自然是明白。

  “你记住,”他看着林远缓缓说道,“我们部委的职责是什么?就是指导发展与改革创新嘛!”

  “所以,任何利于发展和改革创新的事物,我们都会为它保驾护航!”

  他走回办公桌前,拿起那部红色的内部专线电话,当着林远的面直接拨通了一个号码。

  “喂,是信通院的老王吗?我是赵启年。”

  “……对,我找你有点事。我这里有一个关于新一代物联网开源标准的课题,我觉得很有价值,也很有必要。我希望你们信通院能牵头,组织一下国内的相关企业和专家,进行一次深度的研讨。”

  “研讨的牵头单位嘛……”他看了一眼林远,笑着说道,“就让江南之芯集团,来试试吧。我听说他们最近搞得不错。”

  一旁的林远听的是心脏狂跳了。

  他知道,赵启年这个电话的分量。

  信通院,那是国家部委直属的科研单位,是中国信息通信领域所有国家标准的制定者和发布者。

  赵启年这个电话,等于是在告诉整个行业:

  启明联盟,不是草台班子。它的背后,站着的是国家!

  “怎么样?”挂断电话,赵启年看着目瞪口呆的林远,笑着问道,“这份支持力度,还够用吗?”

  “够了!太够了!”林远激动得,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只是第一步。”赵启年摆了摆手,“要想让这个联盟真正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光有我们自己的背书还不够,你还需要得到国际上的认可。”

  他从抽屉里,拿出了一张名片递给了林远。

  “这个人叫卡尔·拉米,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总干事助理,也是欧盟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

  “下个月他会来中国参加一个论坛,我可以帮你约好,你到时候可以单独跟他聊半个小时。”

  “好好好,这太好了!”林远头点的如小鸡食米。

  赵启年接着说道。

  “他是一个坚定的全球化和多边主义者,对美国现在搞的这套单边主义和技术霸权,非常反感。”

  “如果你能说服他,获得他的认可支持,你这盘棋才真算是地下活了。”

  林远接过那张薄薄的名片,感觉自己的手都在微微地颤抖。

  “赵主任真的太感谢了…… 我……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什么都别说。”赵启年拍了拍他的肩膀。

  “去做吧。可别让我失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