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DM集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的喜讯,如同一股东风,吹散了笼罩在江南之芯集团上空连日来的阴霾。
整个集团从管理层到一线的工程师,都迸发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
之前因为前途未卜而有些浮动的人心,在这一刻彻底凝聚了起来。
林远趁热打铁,将集团的资源重新进行了精准的划分,形成了两条清晰明确、并行不悖的战线。
第一条战线,民用市场攻坚战。
由刘华美挂帅,从商务、法务、市场等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一支阵容豪华的DM集团专项服务小组。
这支小组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之前与李俊峰敲定的那个合作框架,变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合同。
为此,刘华美几乎是以办公室为家,每天的睡眠时间压缩到了不足四个小时。
她带领着团队与DM集团那边由李俊峰亲自负责的专项小组,展开了堪称远程谈判。
从技术指标的量化,到适配成本的分摊;
从知识产权的归属,到利润分成的阶梯式模型;
从产品交付的时间表,到售后服务的响应等级……
上百个大项,上千个小项,每一个条款,双方都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激烈博弈。
第二条战线,军用技术预研。
这条战线,则由王海冰和他最信任的副手,以及柳眉请来的那个华为前员工组成的团队共同负责。
他们的任务,比刘华美那边更加艰巨。
他们要挑战的,是石坚教授提出的那个任务,在硬件上攻克电磁兼容,在软件上摆脱底层依赖。
林远给予了他们最大的支持。
他顶着巨大的财务压力,特批了一笔高达五千万的专项研发经费,在园区内,兴建了一座达到军用最高标准的电磁屏蔽与环境模拟实验室。
同时,他还利用自己数产办主任的身份,协调了江南大学和省内几家军工研究所的资源,为王海冰的团队提供了最顶尖的理论支持和人才储备。
整个江南之芯集团,就像一台被按下了启动键的精密机器,每一个齿轮,都在自己的轨道上高速而又精准地运转着。
上下一心,埋头苦干。
所有人都沉浸在这种热火朝天的奋斗氛围之中,坚信着光明的未来,就在不远的前方。
然而,他们都忽略了一件事。
在阳光普照的战场之外,总有毒蛇潜伏在最阴暗的角落里,等待着发起致命一击的时机。
这天傍晚,林远刚刚结束了一场与省内几家科研院校的合作推进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办公室。
他刚坐下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水,手机就震动了一下。
是一条来自苏菲的信息。
信息里只有几个链接,以及一句简短的话:
“你们被人盯上了。小心!”
林远的心咯噔了一下。
他立刻点开了第一个链接。
那是一家在国内财经界极具影响力的网络媒体,发布的一篇深度分析文章。
文章的标题,极其耸人听闻:
《豪掷百亿,血本无归?起底江南之芯集团背后的国有资产流失疑云》
文章的开篇,并没有直接攻击,反而先是以一种看似客观的笔调,肯定了江南省成立江南之芯集团的战略远见,甚至还赞扬了林远个人的魄力和能力。
但从第二段开始,笔锋就陡然一转,变得阴险而又恶毒。
文章以知情人士爆料的口吻,精准地曝光了他们与DM集团合作谈判中的一些核心细节。
“……据DM集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称,江南之芯集团为了拿下这笔订单,向DM方面开出了极其优厚的条件。其中包括,前期免费提供价值数亿元的一百万片芯片,并派遣核心技术团队入驻DM,承担所有适配成本……”
“……消息人士还透露,江南之芯集团之所以如此急于求成,是因为其核心产品启明一号,在之前的军方项目竞标中,因技术不达标而惨遭淘汰。为了挽回颜面,也为了给省里的投资方一个交代,他们不得不饮鸩止渴,用倒贴的方式去寻求向民营企业倾销……”
文章的字里行间,都充斥着一种强烈的暗示:
江南之芯集团,就是一个好大喜功、技术不过关的面子工程。
而林远则是一个为了个人政绩,不惜牺牲国家利益,向民营企业进行利益输送的败家子。
文章的结尾,更是直接发出了灵魂拷问:
“……我们不禁要问,用纳税人的钱去为一家年营收数千亿的民营企业,提供如此不计成本的芯片供应,这其中是否存在着不为人知的利益交换?我们呼吁省纪委和国资监管部门介入调查,给所有关注此事的民众,一个交代!”
这篇文章,写得极其高明。
它真假掺半,逻辑看似严谨,角度极其刁钻。
它没有直接捏造事实,而是通过对部分事实的片面解读和恶意引导,成功地将一场本该被视为国企担当的战略合作,描绘成了一场肮脏的官商勾结和利益勾兑。
林远看完,轻轻摇头。
接着他面无表情地点开了第二个链接。
那是一家知名的科技自媒体KOL发布的视频。
视频里,一个戴着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博主正对着镜头侃侃而谈。
“最近啊,这个江南之芯集团的启明一号,被吹得是神乎其神。但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科技博主,我必须告诉大家一个残酷的真相。那就是这款芯片,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它只能是一个在低端市场内卷的命。”
视频中,那个博主拿出了一份PPT,上面赫然罗列着王海冰团队,当初在测控基地时石教授提出的几个短板问题。
“大家看到了吗?连最基础的军用标准都达不到,连底层指令集都无法摆脱国外的开源架构。这样的芯片,又什么资格谈自主可控?还标榜为国之重器,真是可笑。”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穿着国产外衣的组装货。它的上限已经被锁死了,它唯一的出路,就是利用政府的补贴,在国内的空调、冰箱、洗衣机这些低端市场上,跟其他国产厂商打价格战,搞恶性竞争!”
“我在这里也奉劝江南省的领导们一句,不要再被这些华丽的PPT和口号给蒙蔽了。把宝贵的国家资源,投入到这种技术空心化的项目上,最终只会沦为一个骗取国家经费的巨大空壳!”
林远一个接一个地看下去。
短短一个小时之内,网络上,关于江南之芯集团的负面信息,呈几何级数爆发。
从专业的财经媒体,到拥有数百万粉丝的微博大V;
从技术论坛里所谓的专家分析,到普通网友的跟帖评论……
一场策划周密、组织有序、覆盖全网的舆论绞杀战,已经全面打响。
叮铃铃——
办公桌上的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是刘华美的内线。
“林主任,舆论爆了!我们的公关部门,已经快被打爆了!”
“稳住。”林远的声音,听不出任何情绪,“让公关部先不要做任何回应。静观其变。”
“可是……”
“执行命令。”林远冷冷地打断了她。
挂断电话,他又拨通了苏菲的号码。
“能查到源头吗?”
“很难。”苏菲叹了口气,“他们很聪明,所有的爆料,都用了知情人士、内部消息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让你根本抓不到任何把柄。”
他靠在椅背上,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说实话,对于这些网络上的“黑稿”,他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他相信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这些谣言最终会不攻自破。
他之前在青川县,在江钢集团,在江州市,经历过比这更凶险的舆论危机,最后不都挺过来了吗?
就在他准备打电话给刘华美和苏菲,商议下一步的反击策略时。
办公桌上那部红色的内部专线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电话是省委副书记郑宏图的秘书,亲自打来的。
“林主任,您好。郑书记请您现在立刻来他办公室一趟。”
整个集团从管理层到一线的工程师,都迸发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
之前因为前途未卜而有些浮动的人心,在这一刻彻底凝聚了起来。
林远趁热打铁,将集团的资源重新进行了精准的划分,形成了两条清晰明确、并行不悖的战线。
第一条战线,民用市场攻坚战。
由刘华美挂帅,从商务、法务、市场等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一支阵容豪华的DM集团专项服务小组。
这支小组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之前与李俊峰敲定的那个合作框架,变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合同。
为此,刘华美几乎是以办公室为家,每天的睡眠时间压缩到了不足四个小时。
她带领着团队与DM集团那边由李俊峰亲自负责的专项小组,展开了堪称远程谈判。
从技术指标的量化,到适配成本的分摊;
从知识产权的归属,到利润分成的阶梯式模型;
从产品交付的时间表,到售后服务的响应等级……
上百个大项,上千个小项,每一个条款,双方都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激烈博弈。
第二条战线,军用技术预研。
这条战线,则由王海冰和他最信任的副手,以及柳眉请来的那个华为前员工组成的团队共同负责。
他们的任务,比刘华美那边更加艰巨。
他们要挑战的,是石坚教授提出的那个任务,在硬件上攻克电磁兼容,在软件上摆脱底层依赖。
林远给予了他们最大的支持。
他顶着巨大的财务压力,特批了一笔高达五千万的专项研发经费,在园区内,兴建了一座达到军用最高标准的电磁屏蔽与环境模拟实验室。
同时,他还利用自己数产办主任的身份,协调了江南大学和省内几家军工研究所的资源,为王海冰的团队提供了最顶尖的理论支持和人才储备。
整个江南之芯集团,就像一台被按下了启动键的精密机器,每一个齿轮,都在自己的轨道上高速而又精准地运转着。
上下一心,埋头苦干。
所有人都沉浸在这种热火朝天的奋斗氛围之中,坚信着光明的未来,就在不远的前方。
然而,他们都忽略了一件事。
在阳光普照的战场之外,总有毒蛇潜伏在最阴暗的角落里,等待着发起致命一击的时机。
这天傍晚,林远刚刚结束了一场与省内几家科研院校的合作推进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办公室。
他刚坐下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水,手机就震动了一下。
是一条来自苏菲的信息。
信息里只有几个链接,以及一句简短的话:
“你们被人盯上了。小心!”
林远的心咯噔了一下。
他立刻点开了第一个链接。
那是一家在国内财经界极具影响力的网络媒体,发布的一篇深度分析文章。
文章的标题,极其耸人听闻:
《豪掷百亿,血本无归?起底江南之芯集团背后的国有资产流失疑云》
文章的开篇,并没有直接攻击,反而先是以一种看似客观的笔调,肯定了江南省成立江南之芯集团的战略远见,甚至还赞扬了林远个人的魄力和能力。
但从第二段开始,笔锋就陡然一转,变得阴险而又恶毒。
文章以知情人士爆料的口吻,精准地曝光了他们与DM集团合作谈判中的一些核心细节。
“……据DM集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称,江南之芯集团为了拿下这笔订单,向DM方面开出了极其优厚的条件。其中包括,前期免费提供价值数亿元的一百万片芯片,并派遣核心技术团队入驻DM,承担所有适配成本……”
“……消息人士还透露,江南之芯集团之所以如此急于求成,是因为其核心产品启明一号,在之前的军方项目竞标中,因技术不达标而惨遭淘汰。为了挽回颜面,也为了给省里的投资方一个交代,他们不得不饮鸩止渴,用倒贴的方式去寻求向民营企业倾销……”
文章的字里行间,都充斥着一种强烈的暗示:
江南之芯集团,就是一个好大喜功、技术不过关的面子工程。
而林远则是一个为了个人政绩,不惜牺牲国家利益,向民营企业进行利益输送的败家子。
文章的结尾,更是直接发出了灵魂拷问:
“……我们不禁要问,用纳税人的钱去为一家年营收数千亿的民营企业,提供如此不计成本的芯片供应,这其中是否存在着不为人知的利益交换?我们呼吁省纪委和国资监管部门介入调查,给所有关注此事的民众,一个交代!”
这篇文章,写得极其高明。
它真假掺半,逻辑看似严谨,角度极其刁钻。
它没有直接捏造事实,而是通过对部分事实的片面解读和恶意引导,成功地将一场本该被视为国企担当的战略合作,描绘成了一场肮脏的官商勾结和利益勾兑。
林远看完,轻轻摇头。
接着他面无表情地点开了第二个链接。
那是一家知名的科技自媒体KOL发布的视频。
视频里,一个戴着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博主正对着镜头侃侃而谈。
“最近啊,这个江南之芯集团的启明一号,被吹得是神乎其神。但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科技博主,我必须告诉大家一个残酷的真相。那就是这款芯片,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它只能是一个在低端市场内卷的命。”
视频中,那个博主拿出了一份PPT,上面赫然罗列着王海冰团队,当初在测控基地时石教授提出的几个短板问题。
“大家看到了吗?连最基础的军用标准都达不到,连底层指令集都无法摆脱国外的开源架构。这样的芯片,又什么资格谈自主可控?还标榜为国之重器,真是可笑。”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穿着国产外衣的组装货。它的上限已经被锁死了,它唯一的出路,就是利用政府的补贴,在国内的空调、冰箱、洗衣机这些低端市场上,跟其他国产厂商打价格战,搞恶性竞争!”
“我在这里也奉劝江南省的领导们一句,不要再被这些华丽的PPT和口号给蒙蔽了。把宝贵的国家资源,投入到这种技术空心化的项目上,最终只会沦为一个骗取国家经费的巨大空壳!”
林远一个接一个地看下去。
短短一个小时之内,网络上,关于江南之芯集团的负面信息,呈几何级数爆发。
从专业的财经媒体,到拥有数百万粉丝的微博大V;
从技术论坛里所谓的专家分析,到普通网友的跟帖评论……
一场策划周密、组织有序、覆盖全网的舆论绞杀战,已经全面打响。
叮铃铃——
办公桌上的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是刘华美的内线。
“林主任,舆论爆了!我们的公关部门,已经快被打爆了!”
“稳住。”林远的声音,听不出任何情绪,“让公关部先不要做任何回应。静观其变。”
“可是……”
“执行命令。”林远冷冷地打断了她。
挂断电话,他又拨通了苏菲的号码。
“能查到源头吗?”
“很难。”苏菲叹了口气,“他们很聪明,所有的爆料,都用了知情人士、内部消息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让你根本抓不到任何把柄。”
他靠在椅背上,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说实话,对于这些网络上的“黑稿”,他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他相信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这些谣言最终会不攻自破。
他之前在青川县,在江钢集团,在江州市,经历过比这更凶险的舆论危机,最后不都挺过来了吗?
就在他准备打电话给刘华美和苏菲,商议下一步的反击策略时。
办公桌上那部红色的内部专线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电话是省委副书记郑宏图的秘书,亲自打来的。
“林主任,您好。郑书记请您现在立刻来他办公室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