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滴水不漏-《官道红颜:她们助我一路升迁》

  从孙大琴家出来,已经是凌晨一点了。

  凛冽的山风,夹杂着夜的寒意,吹在脸上,却丝毫无法吹散陈建和马驰两人心中的那团火。

  他们没有再继续走访,而是立刻驱车,返回了丽景大酒店的秘密指挥部。

  孟彦已经提前回到了建投集团。

  这是林远今天在听取完周云帆的汇报后,特意打电话向他交代的。

  “小孟,查案办案,不是你的强项。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把我们建投那三驾马车,给我稳稳地,跑起来!记住,经济发展,才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

  林远不希望,他这个自己最看重的经济干将,过多地卷入到这些危险而又复杂的漩旋涡之中。

  当然,孟彦的心思是极其缜密的。

  他虽然离开了,但却把所有的后勤保障工作都安排得妥妥帖帖。

  整个指挥中心,被他布置得如同一个密不透风的“安全屋”。

  所有的网络通讯,都是用的单独专用网络,与外网是逻辑隔离状态。

  所有进出的人员,都必须经过两道门禁和指纹识别。

  甚至连指挥部里,所有成员的一日三餐,都是由他最信任的,酒店的总经理和后勤主管两个人,亲自配送,以防万一。

  吃穿用度,可谓是面面俱到。

  此刻,指挥部里灯火通明。

  巨大的电子白板前,除了周云帆和张强,还多了三个陌生的面孔。

  一个是县政府办公室的副主任,刘洋。

  他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眼神里却透着一股精明干练的中年干部。

  他是以“请假外出学习”的名义,被周云帆,从政府那边,临时抽调过来的,负责整个专案组的统筹协调和材料汇总工作。

  这个刘洋,在青川县政府里,是出了名的“活字典”和“实干派”。

  青川县大大小小,所有部门的人事关系,历史沿革,他都了如指掌。

  更厉害的是,他写得一手好文章,逻辑缜密,滴水不漏。

  当年,周正国刚来青川,想把他收归麾下,结果硬是没撬动。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刘洋这个人,只对事,不对人。

  谁想让他,干那些溜须拍马,颠倒黑白的脏活,他宁可辞职不干,也绝不低头。

  也正因为如此,他虽然能力出众,却一直在副主任这个位置上,干了整整六年,始终得不到提拔。

  另外两个,则是从县刑警队里,精挑细选出来的,两名业务骨干。

  一个叫王涛,一个叫李默。他们两个,一个壮得像头熊,一个瘦得像只猴,看起来平平无奇,却是局里公认的审讯专家和技术尖兵。

  他们两个,则是拿着一份由临安县公安局,亲自发过来的“借调函”,以“协助邻县办理一起重大盗窃案”的名义,被张强,给秘密抽调了过来。

  这个王涛,外号“王大锤”,是局里出了名的“硬骨头克星”。

  据说,去年市里扫黑,抓回来一个嘴硬无比的黑社会老大,市局的审讯专家,轮番上阵,审了三天三夜,都没让他开口。

  最后,还是张强把王涛给派了过去。

  王涛什么都没干,就搬了把椅子,坐在那个老大对面,陪着他不吃不喝不睡,就那么死死地,盯了他整整二十四小时。

  最后,那个在道上杀人不眨眼的黑老大,竟然被他活活地,给盯崩溃了!

  他知道自己遇到狠人了,哭着喊着,求着要交代问题。

  而那个李默,外号“猴子”,则是局里的“技术大神”。

  他虽然看起来瘦瘦弱弱,跟个网瘾少年一样,但那颗脑袋,却比超级计算机还厉害。

  据说,有一次局里追查一个跨省的电信诈骗团伙,所有的线索都断了。

  就是这个李默,把自己关在机房里,三天三夜,靠着半箱方便面和一箱红牛,硬生生地李永自己开发的工具,从上百万条杂乱无章的数据里,找到了那个隐藏在虚拟世界里的犯罪网络,最后配合兄弟单位,将整个团伙一网打尽。

  这三个人加上陈建和马驰,就是这次“张氏家族专案”的全部核心办案人员了。

  人不多,但个个,都是能独当一面的精兵强将。

  不得不说,这次的部署是极其周密的。

  陈建和马驰推门走进来的时候,那三个人正围在白板前,对着那张错综复杂的案情信息,低声讨论着什么。

  看到他们两个进来,三个人都愣了一下,立刻停止了讨论,用一种审视的目光望了过来。

  张强立刻站起身,为众人做了介绍。

  “老刘,王涛,李默,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两位,就是我跟你们说过的,从临安县请来的贵客,也是我们这次专案组的‘刑侦专家,陈建同志和马驰同志。”

  他又转过头,对着陈建和马驰说道:“老陈,老马,这三位也都是咱们自己人,绝对可靠。”

  众人听完,都纷纷点头致意,那原本还有些陌生的气氛,也瞬间融洽了许多。

  周云帆也笑着,补充道:“这次的行动,黄峰队长部署得非常周密。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到了。”

  张强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个苦涩的笑容:“是啊,要是这样,还办不好这个案子。那咱们,就真的对不起县长的信任,也对不起青川的老百姓了。”

  周云帆拍了拍他的肩膀,打趣道:“行了,老张,别给自己那么大压力。真办不好,我是真没脸再干下去了,咱们都回家卖红薯去吧。”

  众人听完,都会心地笑了起来。

  那原本有些压抑和凝重的气氛,也瞬间缓和了许多。

  只有黄峰没有笑,脸色有点凝重。

  他从陈建的手里,接过了那支录音笔和那个装着李根遗物的证物袋。

  他一个人走到角落里,点上一根烟将录音笔里的内容,导入电脑戴上耳机。

  他一言不发地,仔细听着,仔细看着。

  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许久,他才缓缓地,摘下耳机。

  将一沓材料拿到扫描仪前做了扫描和影印。

  他走到白板前,拿起一支红色的记号笔,在那张巨大的关系网图上,王小虎、孙大琴、李根和李大庄的名字旁边,重重地画上了一个五角星。

  然后,他又在那七八个,由孙大琴亲口指证的,同样被迫害过的村民名字旁边,一一画上了圆圈。

  接着他将材料的扫描件投到了大屏幕上,他转过身看着众人说道。

  “刚刚我自己过了一遍老陈和小马收集的证据材料,可以说这次我们的取证非常扎实。”

  边说,他边将材料一页页的轮训播放,让在座的众人都能充分的了解。

  “但是,这还不够,我建议尽快将剩余的受害村民证据都归集起来。”

  他边说边看向了周云帆和张强。

  两人对视一眼,周云帆朝张强点点头。

  很明显,他们两人也是一致赞同的。

  张强说道,

  “黄队长说的很对,我们现在,必须趁热打铁。”

  周云帆补充道。

  “我也同意!同志们,目前我们的时间急,任务重,随时都会受到外界的压力和干扰。因此必须办成铁案,当所有的受害者,都愿意站出来指证的时候,任何人都推翻不了我们了。”

  在座的各位都是精明人,一点就懂,纷纷表示赞同。

  最后他定了调子,“最迟三天内,我们要完成所有受害村民的证据采集和固定!散会!大家各忙各的去吧!”

  众人纷纷忙碌起来。

  而刘洋则向黄峰走来,他向黄峰递过来一支烟。

  一边给黄峰点烟,一边说道:“黄队长,下次材料扫描,资料归集这样的工作您让我来就行了,哪能劳您亲自干这这些呢?”

  他说的倒是真心话,同在青川县工作,刑警队长黄峰,他是早有耳闻。

  他对黄峰的办案能力和人品,是认可的。

  而且,他这人做事认死理,他的工作就是整理归集材料,协助专案组分析案情、梳理人脉关系。

  黄峰似乎心事重重,刘洋的话让他愣了几秒钟。

  随即他尴尬的笑了一下说:“哎呀,刘主任,你这不是刚过来吗?我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哈哈。下次一定注意!”

  说完,两人握了握手,各忙各的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