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市委书记的敲打-《重生最强大脑登上权力巅峰》

  “解决问题,需要时间,需要方法,更需要大家保持冷静和秩序!堵马路,喊口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会影响交通,影响治安,让事情变得更复杂!这也不是我们工人阶级应有的担当!”

  他扫视全场,声音带着恳切。

  “请大家相信我一次!给我一点时间!给我一个深入了解情况、寻找解决之道的空间!我向大家保证:第一,关于裁员分流的问题,市政府会立刻介入调查,确保过程公平公正公开,坚决杜绝任何违规操作!任何损害工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第二,关于养老保险欠缴、拖欠工资等问题,市政府会成立专项工作组,协调河钢集团和相关部门,尽快拿出解决方案和时间表!该补的必须补!该发的必须发!”

  “第三,关于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和生活保障,市政府会研究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帮扶措施!技能培训要真正有用!就业岗位要努力开发!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必须兜底!”

  郑开叶的承诺清晰、具体、有力,掷地有声,他举起右手。

  “我郑开叶说话算话!请大家先回去,推举几位代表,把你们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整理好,明天上午九点,我在市政府会议室,专门听取工人代表的意见!有任何诉求,直接向我反映!”

  他看着人群。

  “大家能不能信我这一次?能不能先让开道路,恢复秩序?”

  人群出现了短暂的沉默和犹豫,一位头发花白、看起来像老劳模的工人挤出人群,声音沙哑地问。

  “郑市长,您说的…当真?明天真能见您?”

  “当真!”

  郑开叶目光坦荡地迎向他。

  “明天上午九点,市政府会议室,我等着工人代表!这位老师傅,您贵姓?明天请您务必到场!”

  “我姓王,王德海!”老工人重重地点了点头。

  “好!王师傅,明天我等你!”

  郑开叶又看向其他人,“还有谁愿意做代表?现在就可以推举!”

  人群中开始低声议论,最终推举出了包括王德海在内的五名代表。

  郑开叶对梁鸿飞说。

  “鸿飞市长,记下这几位代表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确保他们明天能顺利进入市政府,安排车辆,如果需要,送工友们回家。”

  他又转向人群。

  “大家先回去,保重身体!明天,我们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市委市政府和河钢几万工人,是一条船上的人!河钢要转型,要活下去,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和理解!我们共同努力,一起闯过这个难关!我郑开叶,和大家一起扛!”

  他的话语真诚,姿态放得极低,却又展现出强大的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决心,那份“一起扛”的担当,触动了许多工人的心。

  “听郑市长的!”

  “我们先回去!”

  “明天看代表怎么说!”

  “郑市长,您可要说话算话啊!”

  人群的情绪渐渐平复,在代表和警察的疏导下,开始有序散去。堵塞的道路渐渐恢复畅通。

  郑开叶一直站在原地,目送着工人们离去,直到最后几个人影消失,秋风吹动他的衣角,他挺拔的身影在空旷下来的街道上显得格外凝重。

  梁鸿飞走上前,低声道。

  “市长,您刚才太冒险了…不过,处理得真漂亮。”

  他语气里带着由衷的敬佩和后怕,对于一位经常坐在办公室处理事情的人,刚刚的一幕确实让他有点招架不暇。

  郑开叶摇摇头,脸色没有丝毫放松。

  “这只是暂时安抚,鸿飞,看到了吗?这就是河阳的冰山一角,一个河钢,背后是多少家庭的生计,是多少亟待解决的沉疴痼疾!刚才那些横幅上的每一个字,都是压在我们肩上的石头!”

  他转身走向汽车,声音低沉而坚定:“去河阳重机!我们的调研,才刚开始,这‘沉舟侧畔’的第一道浪,已经打过来了。”

  他拉开车门,坐了进去,目光投向窗外河阳灰蒙蒙的天空,眼神锐利如刀。梁鸿飞和陈默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沉重,也看到了跟随这位年轻市长破浪前行的决心,车子再次启动,驶向河阳重工业腹地的更深处。

  车厢里只剩下引擎低沉的嗡鸣,河阳重机厂那标志性的、巨大而锈迹斑斑的龙门吊轮廓,已经出现在视野尽头,如同一个垂暮的钢铁巨人,无声地诉说着昔日的荣光与今日的落寞。

  就在此时,郑开叶口袋里的手机突兀地震动起来,打破了车内的沉寂,屏幕上跳动的名字,市委书记吴均己。

  郑开叶按下接听键,将手机贴近耳边:“吴书记。”

  电话那头传来吴均己一贯沉稳平和、带着长辈般温和笑意的声音,只是此刻这笑意之下,似乎多了一层难以捉摸的意味。

  “开叶同志,到重机厂了吧?路上辛苦了。”

  不等郑开叶回答,那温和的声音继续流淌,却像裹着棉花的针。

  “刚才河钢门口的事,下面同志跟我汇报了,开叶同志反应迅速,处置得当,及时化解了群体事件,维护了稳定大局,这很好,体现了你的担当和能力啊。”

  郑开叶的嘴角几不可察地绷紧了一瞬。

  “吴书记过奖了,分内之事,工人兄弟们有实际困难,情绪激动可以理解。”

  “理解,当然理解。”

  吴均己的声音依旧和煦如春风。

  “工人兄弟是我们的根基嘛,不过啊,开叶同志,” 他话锋一转,语气陡然加重,那层温和的笑意仿佛瞬间被抽离,只剩下一种深潭般的平静,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河阳的情况,比你在黄县遇到的要复杂得多,也敏感得多,这里的水,深着呢,几十年的老工业基地,积弊如山,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电话那头顿了顿,似乎在给郑开叶消化这句话的时间,然后才继续,语速放得更慢,每一个字都像精心打磨过。

  “改革,要讲方法,讲策略,更要讲时机,尤其是人事调整、职工安置这些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事情,一定要慎之又慎,步子,要一步一步,稳稳当当地迈,不能急,急了,就容易摔跤,摔了跤,不仅你自己疼,河阳这艘大船,也会跟着晃荡,得不偿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