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本钱够吗?货出到哪里?-《长姐回家,带领全家走上人生巅峰》

  刘有成正与几个堂表兄弟在一桌说话。

  看见叶青萝过来,他笑着向那几人道:“在炕屋种菜就是这丫头想的,叫什么……温室效应。”

  在座的刘有康、刘有明、刘有华、刘有余都是隔房堂舅,也就是刘有成的叔伯兄弟(堂兄弟)。

  之前与叶青萝寒暄的那几个表哥还有刘菊刘芳她们那些姐妹,都是这几家的,所以亲戚关系还是很近的。

  刘有成说起反季菜,说明他们几家都有在做了。

  叶青萝笑得腼腆,乖巧地站在大舅身边,刘有成立刻注意到了,忙低声问:“可是有事情要与大舅说?去堂屋说?”

  他们这一桌还在慢慢喝酒,和老头们那一桌一样,属于少数还未散席的桌。

  其他妇孺们、少年后生们早就吃完了,桌子收拾了,碗筷也有妇人去洗,只有喝酒的三桌还在慢吞吞地边吃边聊。

  刘有成这才有去堂屋说话的提议。

  叶青萝见状自然不会这般不识礼,连忙摇头笑道:“没事儿,我就过来转转,刚还陪外婆姨婆她们说话呢。”

  见她这么说,刘有成不禁笑了。

  “也就你这么个聪明又大气的,半天里认识了这么多亲戚,不管是长辈还是兄弟姐妹都能处得过来,换了别的丫头可没这么镇定。”

  其他堂舅表舅们都笑了起来,纷纷夸起叶青萝。

  叶青萝又陪着他们说了会儿家常,实则是她在做市调,从日常里了解刘家畈的整体风气以及这些亲戚们的为人。

  没等太久,叶青枫就赶着驴车来了。

  叶青萝估算了一下时间有些惊讶,走出去才发现驴车上堆着箩筐,这才恍然。

  叶青枫已经主动说起:“我先把订单送到了塾里,转回来接你们,比平时送货早了些。”

  平时只要在申时之前送到就行,应了塾里下订单的要求,货到还热乎着。

  但若有事提前送去也不算什么,这又不是硬性要求。

  平时叶青枫没空都是他爹去送,他娘有空就会跟着去,反正有驴车了也不用他们走路。

  今天叶青枫还要接二叔一家回去,就他一个人去镇上送货,转回来直接过来刘家畈。

  叶青枫套好驴车走进院子,与院子里的刘家长辈们也一一行礼寒暄,知道叶家人要回去了,也纷纷起身打算回去。

  刘有成这边忙着将准备的回礼往驴车上搬。

  看着那一担还散发着果香的秋梨,叶青萝人麻了。

  她往刘家送了一头活猪,大舅这次没再去买鸡,改买梨了……

  这一担没个一百斤也有八十斤,按镇上市集的行价十文,也有八百文往上了……

  还有十斤红糖、两斤冰糖、两斤百合,加上秋梨总花费都有一两多银子了。

  如果她不送那一头猪,大舅的回礼是不是也会少送一些?大舅精明又好颜面,却因她不得不花费这么多银钱。

  刘有成将东西放到驴车上一转身看到表情呆滞的外甥女,不由好笑道:“你这丫头别胡思乱想了。”

  “今天这宴是大舅要办的,本来就要花费,何况你已经替大舅分担了不少,大舅拿出来的只是小头了。”

  叶家不送来一头猪,他也要去买至少半扇猪回来,宴客哪能没有肉?

  不过是叶家送得多,除了猪肉,还多了排骨、猪蹄、猪头猪耳还有上水下水那些,还有猪血也添了菜。

  原定的八大碗是超过的,席面更丰盛罢了。

  还有不少剩菜呢,给叔伯家里再送一些,自家也还要吃几天。

  虽然回礼花了不少钱,但也是给外甥买了梨吃,他已经打算在屋旁边种棵梨树、桔树、枣树了。

  以前没想种果树是懒得费心思,还要防着村里崽子们来偷摘,现在是有些后悔的。

  家里还有个小儿子呢,外甥年纪也都不大,若他种了,自家吃总是方便的。

  何况长子娶了媳妇,过两年要抱孙子了,早点为孙子预备两棵果树也是好的。

  叶青萝见大舅这么说,也就没纠结这事了,不过在上驴车前她看看四周没有别人在,便压低了声音。

  “大舅,帮我打听一下刘家畈做针线活儿的人手,针线手艺、绣花手艺,我除了干货作坊,还有一间成衣作坊也要人手。”

  “如果刘家畈这边缝衣针线好的人多,我在刘家畈再建个作坊,买地建宅的事大舅可以帮我操办,三、四亩地都行。”

  “除了成衣作坊,有手艺好的绣娘还可以按我的花样子绣一些小绣件,绣布和针线我出。”

  “所有人每天在作坊缝衣和绣花,绣完按数量收,质量不过关就要赔我的布料和针线。”

  叶青萝迅速将自己的需求和要求说了一遍,刘有成都听懵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

  “本钱够吗?货出到哪里?”

  叶青萝微微一笑,低声道:“够的。”

  “顾公子有布庄,他便宜卖布给我,我这边做好成衣再供货给他,他开成衣铺子,分利给我。”

  所以,又是顾公子收货!

  刘有成闭了闭眼,再睁开眼时又问:“家里知道吗?你两个堂哥咋说?”

  叶青萝忙道:“知道的。”

  “我买的周家那三亩半地,对外是给二堂哥建宅子,实则是一半做干货库房、一半为成衣作坊。”

  见叶家人支持,刘有成便没再多问了。

  点头道:“好,一会我往各家走走,看看各家妇人和丫头们的针线手艺如何,回头告诉你。”

  “她们平日里都是在自家绣花,攒些绣品再往镇上绣庄卖的,倒是没人做出来衣裳拿去卖的。”

  “你也可以直接在她们手中收绣品,就不用再花钱建作坊了,买地建宅要不少钱的。”

  叶青萝却摇了摇头,解释道:“在家里做固然方便她们,但也太方便她们而感受不到做工的紧迫。”

  “何时上工、何时下工,做工时可能专心认真去做这件事呢?在家里要忙于家事,绣品质量如何也没人盯着。”

  “说个不好听的,成衣可是要卖给有钱人的,交出来的货若是哪里弄脏了可就废了,到时候还要撕扯矛盾影响作坊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