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若有机会为何不要?-《长姐回家,带领全家走上人生巅峰》

  “都开成衣铺了,增加一些绣品和屏风摆件买卖也合适吧,我既要忙这些,还要督导弟弟们读书呢。”

  顾子熙见她无意搬去县城住,自己以后想吃她做的菜也没机会,心下难免有一丝失落。

  但也知道她家中情况。

  她一个小姑娘也不能自己搬过去,若全家搬去县城,她三个弟弟读书光是束修都是一大笔。

  他已经从青彦兄这里了解到,仙桂村里有村塾,一个月束修是一百文,书籍笔墨自备。

  对农家子弟来说,识字明理、增长见闻都是从这里启蒙的。

  之后若有天赋还勤奋,想要试试科举就全靠自己和有没有钱去更好的私塾入学了,村塾里是供不出秀才来的。

  秀才不是在继续考科举的路上,就是已经找到比开村塾更有利益的活计了。

  当然,已然放弃科举又有教书意愿的老秀才,另当别论。

  但在村塾里读书的学童,多是识字明理算帐,将来不做白丁而已,像叶青彦这样能考上童生的,有,但不多。

  “青萝,将来若你愿意搬来县城了,你弟弟他们可以去清风书院读书的。”

  “你知道,我祖父是书院的院长,我送几个学童进书院还是容易的。”

  顾子熙说完又看了叶青彦一眼,笑道:“青彦兄若去,随时可以。”

  叶青彦忙婉谢了,他不去。

  清风书院自然是青河县学子们向往的读书圣地。

  但束修更高,有钱子弟不一定考得进去,考得进去的读书人不见得能读得起。

  他可不想占人便宜,不管是占顾子熙这点情分的举荐便宜,还是占堂妹出钱送他进书院的便宜。

  他早就想好了。

  明年院试和乡试若能一鼓作气考过去,自然是好,若是考不过去,他也坦然接受,等下一科便是。

  他还年轻。

  乡试之后他也可以在家写话本赚钱,一边攒盘缠、一边等三年后继续再考。

  十年之内考不上……那就培养下一代吧。

  他可不想一辈子只做无用书生,奔一个无法达到的目标而耗费一生。

  原本他以为他这想法有够颓废丧志的。

  今天与顾子熙一番交谈后他才知道,混不好的才叫颓废,但读书人的路却并不止科举一条。

  像顾子熙这样的,不就很豁达、很潇洒?

  所以,清风书院再好,也不是他需要不择手段去走的路。

  见他拒绝了,顾子熙也没强求,因为院试就在明年四月,叶青彦这时候进书院也有些晚了。

  他倒不怕麻烦人,就怕叶青彦进了书院有不适应的地方反而影响了明年院试表现,得不偿失。

  若明年院试……退一万步讲若叶青彦院试未过,他再将人送进清风书院读三年吧。

  顾子熙心里有了主意,而后又看向叶青萝。

  叶青萝这次没再拒绝得那么干脆,只笑道:

  “若将来我家有机会搬去县城,再拜托你帮忙了,毕竟清风书院那么好,对我弟弟们将来的科举路也是有保障的。”

  这是她的真心所想,若有机会为何不要?

  只有她的三个弟弟都能入仕并且前程似锦,她的发家致富才有意义,也才有保障。

  她和弟弟们的钱和势,是互为倚望的、互相依托的。

  这是现实问题。

  话说到这里,外头传来一阵马蹄声,很快叶青宣进来说,顾公子的马车到了。

  叶青宣和叶青安在院子里坐着,很是尽责地盯着外头的动静。

  叶青宇见外头起了些风,这才回屋坐在窗前看书,也不时朝外瞧一瞧。

  “青宣弟弟,让他们在马车那儿等着,我过会儿走。”顾子熙忙道。

  “噢。”叶青宣答应一声就转身跑了出去传话。

  顾子熙的近身小厮一般只带两个,也是上午过来的那两个。

  这时候听见主子让小娃传话,他们便没进院子,在外头慢慢掉转马车,等在原地。

  叶青萝知道生意都谈得差不多了,现在就是要写契书了,赶紧回屋拿来笔墨和纸张。

  契书是顾子熙与叶青彦商量之后由叶青彦来写,一契两份,顾子熙签下名字。

  而后顾子熙掏出一千两银票,全是一百两的银票。

  之后……顾子熙又数出二十张,笑道:“食方的银票还没给你,两千两的人情我就先领下了,宅子的事……”

  “以后交道还多,等你有需要时我再送,那时候你可不能再拒绝了,咱们一起发财。”

  他最后一句说得市侩,叶青萝却听得高兴,连忙点头不再客气。

  “好。”

  叶青萝想了想,又叮嘱顾子熙。

  “食方有些多,你就当作你的底牌吧,你刚开酒楼怕经验不足,不要一下把底牌都亮出来了。”

  “还有那些春卷的几种饼子搭配吃法和炸鸡,可以放在茶楼,也可以在清风书院卖,年轻人应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