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江北烽火-《尸卒:开局吞噬华雄》

  寿春城头,战云密布。

  张辽与张绣脸色凝重,探子探明,孙权大军步步为营,沿路扫荡诸县,不日将兵临城下。

  “文远,江东军势大,我军守城,恐难持久。”张绣语气沉重。

  张辽微微一笑:“佑维不必担忧。寿春城高,粮草充足,我军虽少,但据城而守,足以耗其实力。待其师老兵疲,或主公率军回援,便可反击。”

  “但愿吧。”张绣顿了顿,问道:“派去淮安求援的信使有回音否?”

  张辽摇头:“尚无。淮安兵力亦不充裕,元直先生他们想必也在为难。”

  正商议间,亲兵来报:“将军,城外有一支人马,约六七百人,自称廖化及赎罪营,乃奉徐庶、贾诩二位先生之命,前来助战,听候将军调遣。”

  亲兵递上一封书信与令牌。

  “廖化?”张辽接过看罢,挑挑眉,“便是元直信中所说那个看了报纸来投效的原黄巾渠帅?”

  “正是。”

  张绣皱眉:“此等降匪,可信否?莫不是江东派来的细作?”

  张辽沉吟片刻:“二位先生直既派他来,必有考量。且先唤他上城一观。”

  很快,廖化被带上城头。他一身轻甲,背负短戟,虽一路赶来,略显风霜,但精神抖擞。

  “末将廖化,参见二位将军!”廖化抱拳。

  张辽打量着他,直接问道:“廖化,你既来助战,可知眼下形势?”

  廖化抬头,沉声道:“江东军势大,我军势弱。”

  “既知势弱,你还来投?”

  “势弱非不能胜,其劳师远征,利在速战。我军只需稳守,挫其锐气,待其粮尽或后方生变,便可破敌。”

  张辽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此人倒有些见识。

  “你麾下儿郎,擅长何种战法?”

  “回将军,我等久居山林,擅长山地奔走、潜伏侦查、袭扰粮道。愿为将军耳目,或深入敌后,断其粮草,焚其营垒!”廖化道。

  张辽与张绣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意动。

  如今两军即将对峙,情报至关重要。若有一支熟悉山地、善于潜伏的队伍在敌后活动,确实能起到奇效。

  “好!”张辽拍板,“廖化,我命你为侦缉营司马,率本部人马,即日潜在城外,深入敌后,侦查敌军粮道、兵力部署。若有战机,可伺机袭扰,但不可恋战。”

  “末将领命!”廖化大声应诺。

  当日,廖化便率领麾下健儿,消失在山林之中。

  数日后,张辽陆续接到廖化派人送回的情报。

  江东军粮草囤积于合肥,由大将蒋钦看守。每日有大量民夫和军队护送粮队前往前线。沿途有几处险要之地,适合设伏。

  张辽根据这些情报,调整城防部署,重点防御江东军可能的主攻方向,同时派出小股精锐骑兵,配合廖化部,伺机袭击江东粮队。

  此举虽未能造成决定性打击,但也让江东军不胜其烦,后勤压力大增,进军之势为之一缓。

  周瑜很快察觉到异常。

  “我军粮队屡遭袭扰,行动似乎皆在对方预料之中。看来,有一双眼睛在暗中盯着我们。”周瑜对吕蒙道。

  吕蒙脸色难看:“定是有熟悉地理,善于潜伏之人在指挥。末将请令,率一支精兵,入山清剿此敌!”

  周瑜点头:“务必小心。”

  吕蒙领命,亲自挑选两千山地精锐,进入寿春周边山林搜捕廖化部。

  江北战场,由此从明面上的城池攻防,蔓延到了暗地里的山林绞杀。然而,廖化等人山匪出身,并不与他们硬拼。

  吕蒙数次清剿,皆不能尽胜,只好小心防范,继续进军。

  这一日,大军压境。

  张辽与张绣两人登上城头,望向南方。

  远处黑云压顶,云下面,正是即将逼近的江东大军。

  “孙权携大胜之威,兵力恐不下十万众。”张绣语气沉重,“我等合兵一处,亦不足两万人。寿春城虽坚,但久守必失。”

  张辽双手按在城垛上,扫过城外地形,越看双眼越亮——敌军仓促,连营十数里,简直就是一条坐等他打七寸的蠢蛇。

  “守?为何要守?”张辽大笑:“我已有破敌之策。”

  张绣一愣:“文远的意思是?”

  张辽转身,眼中闪烁着惊人的战意:

  “孙权新得九江,自以为势如破竹,必生骄矜之心。其大军远来,立足未稳,各部之间协调不畅。此正是破敌良机!”

  “你要出击?”张绣大吃一惊,“我军兵少,固守尚恐不足,主动出击,是否太过行险?”

  张辽摇头,淡笑道:“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彼众我寡,待其合围,四面攻打,则寿春危矣。

  唯有主动出击,挫其锐气,方能扭转战局!”

  他盯着张绣:“佑维,你可敢再战?”

  张绣看着张辽毫无畏惧的眼神,一咬牙道:“有何不敢!你说,怎么打?”

  张辽道:“你率步卒守城,稳住阵脚。我亲率八百骑兵,趁夜出城,直冲孙权中军大营!”

  “八百人冲击十万大军?”张绣倒吸一口凉气,“文远,这……”

  “孙仲谋必然料不到我敢冲营,以奇制胜,方能吓破他的胆!”

  “周瑜亦在军中,岂能无防备!”张绣忧心忡忡摇头。

  张辽咧嘴,露出一丝冷冽的笑容,“孙权小儿,未经大战,骤登高位,内心必傲,且不听良言。你且看这连营布局,除去少数营区布防严密,余者皆漏洞百出。

  我料定一旦中军遇袭,则敌军必惶恐。只要阵脚一乱,大军不战自溃!”

  张绣回想起【打更人】送来关于孙权的个人情报,再看看城外不算严谨的连营,点点头:“好似有些道理,骄兵必败,或可一试,文远需小心行事,事不可违当速退。”

  “好!”

  是夜,月黑风高。

  寿春城南,孙权大军连营十数里,灯火通明,巡夜士兵往来不绝。

  中军大营内,孙权正与周瑜、吕蒙等人商议明日攻城事宜。

  “拿下寿春,江北便去一半,犹如断刘骏一脊。”孙权意气风发,“届时兵临庐江,看黄忠老儿能支撑几时!”

  周瑜却微微皱眉:“主公,张文远非是易与之辈。其用兵骁勇,不可不防。我军连营十数里,首尾难顾,实在不妥,需谨防张辽劫营。”

  孙权不以为意:“公瑾多虑了。我军势大,张辽困守孤城,安敢出战?何况巡营兵马众多,他敢来,定叫他有来无回!”

  周瑜想想也是,张辽与张绣的兵马,他早已打探清楚。大多是步卒,仅有少量骑兵。

  步卒劫营等同送死,骑兵?总不能靠几百骑兵冲杀十万大军吧?

  世上岂有如此这般的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