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远方的召唤-《开挂人生黄金瞳》

  内部士气被成功激发,但张大山清醒地知道,光靠一股心气儿,无法弥补与“巨鳄”之间巨大的实力差距。他必须找到一条差异化的生存发展之路,避开对手的优势火力,开辟新的战场。梁致远提到的“一带一路”市场,成了他眼中最有可能的突破口。

  这些国家,大多有使用植物药的传统,对中医药文化有天然的亲近感,同时又不像欧美市场那样被严格的专利壁垒和巨头公司垄断,这正为大山药业这样具有特色产品和文化的企业提供了机会。

  他让梁致远集中精力,搜集东南亚、中东欧等地区的中医药市场信息,寻找潜在的合作伙伴。同时,他做了一个更重要的决定:亲自出去看一看。

  这个想法遭到了周明和王斌的强烈反对。

  “张总,现在公司内外压力这么大,您怎么能在这个时候离开?”周明忧心忡忡,“家里需要您坐镇啊!”

  “是啊,”王斌附和道,“而且国外人生地不熟,风险太大。让梁总先去探路不是更稳妥?”

  连李秀云都有些担心:“大山,你的身体吃得消吗?再说,语言也是个问题。”

  张大山却异常坚定:“坐镇家里,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我们必须走出去,亲眼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机会在哪里。老梁能力再强,有些决策也需要我亲自感受、亲自拍板。语言不通可以带翻译,身体没问题!这件事,我必须去!”

  他力排众议,迅速办理了护照和签证,并让梁致远联系好当地可靠的商务对接人和翻译。临行前,他召开了最后一次管理层会议,将公司日常管理权暂时交由李秀云、周明、王斌三人共同负责,遇重大事项电话沟通决策。

  几天后,张大山带着一名翻译和简单的行李,踏上了飞往东南亚某国的航班。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走出国门。飞机起飞时,他看着窗外逐渐变小的城市,心中既有对未知的忐忑,更有一种开拓新天地的豪情。

  抵达目的地后,紧张的商务考察开始了。在梁致远事先联系好的当地华人商会帮助下,张大山拜访了几家颇有实力的中药进口商和连锁诊所。他带去了精心准备的“紫丹参”和“地涌金莲”样品、详细的检测报告和GAP基地的介绍资料。

  起初,谈判并不顺利。对方对来自中国一个陌生县城的企业抱有疑虑,更关心价格和供货稳定性。张大山没有急于推销,而是耐心地讲述大山药业的故事:如何从靠山屯起步,如何坚持道地药材和标准化种植,如何克服困难研发新产品。他的坦诚和务实,以及产品过硬的质量数据,逐渐打动了对方。

  特别是在参观了一家对药材原料要求极其苛刻的当地知名中药厂后,对方负责人对“紫丹参”的高含量和稳定品质赞不绝口,当场表达了试订单意向。

  更让张大山惊喜的是,在一次文化交流活动中,他展示的“地涌金莲”因其独特的名称和功效,引起了当地一位王室成员的注意。经过深入沟通,对方对将这种“东方秘草”引入本国高端保健市场表现出浓厚兴趣,这为大山药业打开了一扇通往高端市场的大门。

  短短十几天行程,张大山的眼界被极大地开阔了。他看到了中医药在海外巨大的潜在市场,也更清晰地认识到大山药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文化底蕴、道地品质和扎实的科技支撑。

  回国途中,张大山心潮澎湃。这次走出去,虽然只是迈出了一小步,却让他看到了跳出国内红海竞争、在更广阔蓝海中发展的巨大可能。一个清晰的战略方向在他脑海中形成:立足国内根本,深耕“一带一路”,用文化和品质敲开全球市场的大门。

  飞机落地,张大山打开手机,收到的第一条信息是李秀云发来的:“家里一切安好,勿念。盼归。”

  看着这条简单的信息,张大山心中充满了温暖和力量。他知道,无论走多远,靠山屯都是他最坚实的后盾。而这次远行带回的希望和蓝图,将指引大山药业走向全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