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磨村的晨雾裹着星核泉的湿润,在村中心的“物资仓库”前织成薄纱,0.17Sv/h的辐射让雾中悬浮的星核结晶泛着细碎的银光,落在仓库门前的石台上,与上面摆放的陶罐、布包、金属零件相映成趣。仓库是间翻新的星核岩屋,原本是老村长的储物间,现在被临时征用,门上挂着块木牌,用炭笔写着“战时物资统筹点”,字缝里还沾着点星核钢屑——那是李伯昨天帮忙加固门框时留下的。
林野站在仓库前的高台上,青铜刀斜插在腰间,刀身泛着与星核结晶同源的冷光。他手里拿着份泛黄的麻布清单,上面用苏明的旧笔迹写着“石磨村物资登记”,旁边被陈静用红笔添了新的条目:“缠魂藤种子:37罐(阿木培育)、星核膏:19陶碗(王婶熬制)、电磁地雷零件:24套(陈静拆解)、星核钢片:56块(李伯锻造)、麻叶汁:8坛(张三采集)……”他的目光扫过台下聚集的村民,声音沉稳得像仓库的星核岩墙:“赵衡三天后进攻,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每一份物资用在刀刃上——今天起,启用‘战时物资分配制度’,老村长会跟大家讲规矩,陈静负责统计,苏晴用感知帮着核对,我来统筹,有疑问的现在可以提。”
台下的村民安静了片刻,王婶抱着怀里的小孙子挤到前面,孩子的额头还贴着块星核膏,是昨天帮着搬物资时磕到的:“林小哥,俺想问,这物资是按人头分不?俺家小子还小,能不能多领点星核膏?还有俺家老头子腿不好,需要地热管道的零件修取暖石台,算不算特殊情况?”
老村长拄着星核木拐杖走到高台上,拐杖头在石台上敲出清脆的响,压下了村民们的窃窃私语:“王婶问得好,咱们石磨村的分配制度,从来不是‘一刀切’。”他的声音带着岁月的厚重,目光扫过台下一张张熟悉的脸,“早年没遭辐射的时候,咱们靠天吃饭,是‘按收成分,按人口补’;后来有了辐射,就改成‘按需求分,按力气补’;现在要打仗,就得加一条‘按战需分,按贡献补’——简单说,三类物资,三类规矩,大伙听仔细了。”
他伸手从怀里掏出块旧木牌,上面刻着三个歪歪扭扭的字:“医、防、常”,是老村长年轻时亲手刻的:“第一类,医疗物资,像星核膏、麻叶汁、凉心花、安神露,这是‘按需分配’,谁受伤、谁生病、谁家有老弱,就先给谁,陈静会用探测仪测伤势,苏晴用感知看体质,不准瞒报,也不会漏报;第二类,防御物资,缠魂藤种子、星核钢、电磁零件、爆燃果,这是‘按战需分配’,负责守村口的、埋陷阱的、修工事的,优先领,领多少看任务量,张三你负责记,不能多领浪费,也不能少领误事;第三类,日常物资,星核糖、星核泉活水、地热管道零件、工具,这是‘按需 按劳’,日常吃喝按人口分,工具、零件看谁出力多,李伯你是老木匠,领的钢片肯定比旁人多,因为你要做防御工具,大伙没意见吧?”
台下的村民纷纷摇头,张三挠了挠头,大声说:“没意见!俺们守村口的,领了缠魂藤种子,也是为了护着全村,按战需分,公道!”李伯也点头,手里的星核钢撬棍还没放下:“俺多领钢片,是要做陷阱、修支架,最后也是给大伙用,没啥说的。”
陈静这时捧着探测仪和苏明的笔记走到台前,屏幕上显示着昨晚统计的“全村物资需求表”,用不同颜色标注着医疗、防御、日常三类:“我和苏晴昨晚核对过了,医疗物资里,星核膏还缺5碗,王婶说今天再熬;防御物资里,爆燃果粉末够,但缠魂藤种子需要阿木再培育10罐,确保三条地下通道都够;日常物资里,星核糖够吃五天,地热管道零件够修西巷和北巷的,南巷的还缺2个阀门,需要李伯用星核钢改一个。”她的半变异手指在屏幕上的“特殊需求”栏轻点,“还有阿木的植物化治疗物资,凉心花汁液需要每天换新,这算医疗优先项,单独留出来,不会算在普通分配里。”
苏晴站在陈静身边,辐射绘图本摊在胸前,屏幕上的石磨村模型标注着每个村民的位置和需求:“我的感知能看到,村西的张婆婆有风湿,需要多领点地热管道零件修取暖石台;村东的小豆子昨天帮着搬电磁地雷,胳膊被划了道口子,需要星核膏;还有负责守了望台的两个大叔,晚上冷,需要多领点星核糖补充能量——这些都记在‘特殊需求’里了,不会漏掉。”
阿木扛着个空陶筐走到台前,绿色的植物化纹路在他手臂上缓缓流动,与仓库里的缠魂藤种子产生共鸣。他用手语比划着:他愿意今天再培育15罐缠魂藤种子,比需要的多5罐,以防有种子不发芽;还可以在种子里多混点爆燃果粉末,增强警报效果——作为交换,他只需要领基础的日常物资,不用额外多给,因为他的植物化能量能从共生藤里获取养分,吃不了太多星核糖。
林野看着阿木的手语,点了点头,却补充道:“不行,种子要培育,但物资必须按标准领。”他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温和,“你是防御的关键,要是饿坏了,怎么培育种子?日常物资按成年男性的量领,额外再给你加半罐星核蜜,补身体——这是‘按贡献补’,你培育种子是大功,该得的。”
台下的村民都笑了,王婶打趣道:“阿木这孩子就是实诚,放心,婶子今天多熬点星核粥,给你留一碗!”阿木的脸有点红,绿色的纹路泛起淡淡的光,连忙用手语道谢。
物资分配的流程很快展开,仓库门口摆了三张木桌,分别对应医疗、防御、日常三类物资,每张桌前都有负责人:老村长管医疗,核对需求、分发物资;张三管防御,登记领用量、记录用途;李伯管日常,发放食物和工具、统计消耗。陈静拿着探测仪在三张桌间穿梭,随时核对数据;苏晴站在高台上,用感知盯着仓库里的物资存量,一旦某类物资快不够了,就立刻通知林野;阿正则帮着老村长递东西、给村民解释分配规则,忙得满头大汗。
“王婶,这是你的医疗物资:2碗星核膏,1小坛麻叶汁,给小孙子擦伤口,也给大叔治腿;日常物资:3斤星核糖,1袋星核米,够你们家吃三天;还有1个地热管道阀门,李伯说等会儿帮你装。”老村长一边递东西,一边在麻布清单上画勾,“记得用完了来登记,要是不够,三天后还能领。”
王婶接过东西,笑得合不拢嘴:“谢谢老村长,谢谢林小哥!俺家小子要是好了,也来帮着守村口!”她抱着物资,小心翼翼地避开人群,生怕碰洒了麻叶汁。
李伯给张三递过10块星核钢片和5罐缠魂藤种子:“你们守村口,钢片用来加固滚石槽,种子埋在共生藤旁边,记住,种子要离地面半尺深,不然容易被鸟啄走。”他又拿出一把新磨的星核钢凿,“这个给你,之前的凿子不是钝了吗?用这个快,省力气。”
张三接过东西,用力点头:“谢谢李伯!俺们肯定把村口守好,不让赵衡的人进来!”他身后的几个年轻村民也跟着领了物资,每个人都登记得清清楚楚,没人多要一块钢片、一罐种子。
阿木领物资时,老村长特意多给了他半罐星核蜜:“拿着,这是林小哥特意交代的,别推辞。”他看着阿木的手臂,补充道,“凉心花汁液我给你装了两小瓶,一瓶白天用,一瓶晚上用,要是纹路又疼了,就来找我,别硬扛。”
阿木接过蜜罐和汁液,用手语比划着“谢谢”,然后走到仓库角落,开始整理刚领的缠魂藤种子,绿色的纹路在种子上轻轻划过,像在检查种子的活性——他要尽快开始培育,争取今天就能多出15罐。
苏晴的感知突然捕捉到仓库里的异常,连忙对林野说:“林哥,南巷的刘爷爷来了,他没走正门,在仓库后面徘徊,好像不好意思来领物资。”她的后颈纤维痕迹亮了亮,“我的感知能看到,刘爷爷的取暖石台坏了,冷得睡不着,但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能帮忙防御,不好意思领管道零件。”
林野立刻让阿正去请刘爷爷,自己则拿着个地热管道阀门走过去。刘爷爷果然在仓库后墙的阴影里,手里攥着个旧布包,看到林野,脸有点红:“林小哥,俺……俺不是来要东西的,就是想看看……”
“刘爷爷,别客气。”林野把阀门递过去,声音很轻,“这是给您的地热管道阀门,李伯说您的石台是旧款,这个阀门刚好能用,他等会儿就去帮您装。”他又从口袋里掏出块星核糖,“还有这个,您牙口不好,这糖软,能含着吃,补充能量。”
刘爷爷接过阀门和糖,眼眶有点湿:“林小哥,俺都这么大年纪了,帮不上啥忙,还领这么多……”
“您能好好活着,就是帮我们的忙。”林野打断他,笑着说,“等打败了赵衡,还得听您讲以前的故事呢!快拿着,别让风把糖吹凉了。”
刘爷爷点点头,攥着阀门,慢慢走回南巷,背影却比来时挺直了些——他知道,自己不是累赘,村里还想着他。
物资分配快结束时,陈静突然发现医疗物资里的凉心花汁液少了2小瓶,她拿着探测仪在仓库里扫了一圈,没找到。苏晴的感知立刻展开,很快指着仓库角落的一个竹筐:“在那里!是村西的小花偷偷放进去的,她妈妈生病了,需要凉心花汁液,但她怕大家说她多领,就想偷偷拿两瓶。”
林野走到竹筐旁,果然看到里面藏着2小瓶汁液,小花正躲在筐后,眼睛红红的,像要哭了。他没有生气,反而拿起汁液,走到小花面前,蹲下身:“小花,是不是妈妈生病了?”
小花点点头,声音带着哭腔:“妈妈咳嗽得厉害,俺想拿点汁液给她擦喉咙,可是……可是俺没帮着干活,不好意思跟老村长说……”
“傻孩子,医疗物资本来就是给需要的人。”林野把汁液递给她,又从自己的日常物资里拿出块星核糖,“这个也给你,给妈妈含着,能舒服点。记得告诉妈妈,要是不够,明天再来领,不用偷偷拿,我们都愿意帮你。”
小花接过汁液和糖,破涕为笑:“谢谢林小哥!俺妈妈好了,也来帮着熬粥!”她抱着东西,蹦蹦跳跳地跑了,辫子上的红绳在晨雾中晃出淡淡的影。
陈静看着这一幕,笑着对林野说:“看来咱们的制度还得加一条‘主动询问’,有些村民不好意思说,得我们主动问。”
林野点头:“对,明天让苏晴用感知多留意下,看看还有没有像刘爷爷、小花这样的情况,主动把物资送过去——分配制度不是冷冰冰的规矩,是要让每个人都觉得踏实。”
中午时分,物资分配基本结束,仓库里还剩下些备用物资:5碗星核膏,8块星核钢片,3罐缠魂藤种子,2斤星核糖。林野让陈静把这些物资登记好,锁在仓库的里间,贴上“应急备用”的木牌,只有遇到紧急情况,比如村民突然受伤、防御物资损坏,才能动用,而且必须经过他和老村长的共同同意。
老村长坐在仓库门口的石凳上,翻着麻布清单,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多少年没这么整齐地分过物资了,以前遭灾的时候,还得抢,现在倒好,按需分、按贡献补,没人争、没人抢,这才像个村子。”
林野坐在他身边,看着台下村民们互相帮忙搬物资、修工事、熬粥,心里也暖暖的:“这就是制度的用处,不是约束人,是凝聚人。”他的目光望向红锈林的方向,青铜刀的刀身映着阳光,“赵衡想靠武力打垮我们,可他不知道,我们靠的不是武器,是人心——物资分好了,人心齐了,再强的机甲也打不垮我们。”
陈静的探测仪屏幕上,物资分配的最终数据已经生成:医疗物资分发率92%(8%备用),防御物资分发率95%(5%备用),日常物资分发率88%(12%备用),所有村民的需求都得到满足,没有一人漏领、没有一人多领。她把屏幕递给林野:“数据很好,三天后的决战,物资应该够了。”
苏晴的辐射绘图本自动保存了物资分配的记录,屏幕上最后一页用红笔写了句话:“最好的物资制度,不是分得多公平,是让每个人都觉得被需要、被牵挂。”女孩的手指轻轻抚摸着这句话,后颈的纤维痕迹在阳光下,泛着健康的淡粉色。
下午的石磨村,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王婶在熬星核粥,锅里飘出淡淡的香;李伯在帮刘爷爷装地热阀门,锤子敲在管道上,发出“叮叮”的响;张三带着村民加固滚石槽,星核钢片被牢牢钉在槽壁上;阿木在共生藤防御带旁培育种子,绿色的藤蔓在他身边缓缓生长;苏晴在了望台上,用感知盯着红锈林的方向,随时警惕异常;林野则和陈静一起,检查仓库的备用物资,确保应急时能立刻拿到。
夕阳西下时,林野站在村中心的石磨旁,看着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听着村里的动静——粥香、锤声、笑声、藤蔓生长的“滋滋”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像首温暖的歌。他知道,物资分配制度不仅仅是分东西那么简单,它是石磨村在决战前的一次“凝心”,让每个人都明白,他们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个整体,有饭一起吃,有活一起干,有危险一起扛。
三天后的决战,或许会很艰难,但林野一点都不担心。因为他知道,石磨村最强大的“物资”,不是星核钢、不是缠魂藤,而是人心——是老村长的智慧,是村民们的团结,是每个人都愿意为这个家付出的心意。
夜幕降临时,仓库的星核灯还亮着,老村长在里面整理今天的分配清单,准备明天再核对一遍;林野和陈静坐在仓库门口,讨论着明天的防御调整;远处的共生藤防御带泛着淡绿色的光,像一圈守护的光环,将石磨村紧紧抱住。
石磨村的物资分配制度,就这样在晨雾中开始,在夜色中沉淀,成为决战前最坚实的基石之一。
林野站在仓库前的高台上,青铜刀斜插在腰间,刀身泛着与星核结晶同源的冷光。他手里拿着份泛黄的麻布清单,上面用苏明的旧笔迹写着“石磨村物资登记”,旁边被陈静用红笔添了新的条目:“缠魂藤种子:37罐(阿木培育)、星核膏:19陶碗(王婶熬制)、电磁地雷零件:24套(陈静拆解)、星核钢片:56块(李伯锻造)、麻叶汁:8坛(张三采集)……”他的目光扫过台下聚集的村民,声音沉稳得像仓库的星核岩墙:“赵衡三天后进攻,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每一份物资用在刀刃上——今天起,启用‘战时物资分配制度’,老村长会跟大家讲规矩,陈静负责统计,苏晴用感知帮着核对,我来统筹,有疑问的现在可以提。”
台下的村民安静了片刻,王婶抱着怀里的小孙子挤到前面,孩子的额头还贴着块星核膏,是昨天帮着搬物资时磕到的:“林小哥,俺想问,这物资是按人头分不?俺家小子还小,能不能多领点星核膏?还有俺家老头子腿不好,需要地热管道的零件修取暖石台,算不算特殊情况?”
老村长拄着星核木拐杖走到高台上,拐杖头在石台上敲出清脆的响,压下了村民们的窃窃私语:“王婶问得好,咱们石磨村的分配制度,从来不是‘一刀切’。”他的声音带着岁月的厚重,目光扫过台下一张张熟悉的脸,“早年没遭辐射的时候,咱们靠天吃饭,是‘按收成分,按人口补’;后来有了辐射,就改成‘按需求分,按力气补’;现在要打仗,就得加一条‘按战需分,按贡献补’——简单说,三类物资,三类规矩,大伙听仔细了。”
他伸手从怀里掏出块旧木牌,上面刻着三个歪歪扭扭的字:“医、防、常”,是老村长年轻时亲手刻的:“第一类,医疗物资,像星核膏、麻叶汁、凉心花、安神露,这是‘按需分配’,谁受伤、谁生病、谁家有老弱,就先给谁,陈静会用探测仪测伤势,苏晴用感知看体质,不准瞒报,也不会漏报;第二类,防御物资,缠魂藤种子、星核钢、电磁零件、爆燃果,这是‘按战需分配’,负责守村口的、埋陷阱的、修工事的,优先领,领多少看任务量,张三你负责记,不能多领浪费,也不能少领误事;第三类,日常物资,星核糖、星核泉活水、地热管道零件、工具,这是‘按需 按劳’,日常吃喝按人口分,工具、零件看谁出力多,李伯你是老木匠,领的钢片肯定比旁人多,因为你要做防御工具,大伙没意见吧?”
台下的村民纷纷摇头,张三挠了挠头,大声说:“没意见!俺们守村口的,领了缠魂藤种子,也是为了护着全村,按战需分,公道!”李伯也点头,手里的星核钢撬棍还没放下:“俺多领钢片,是要做陷阱、修支架,最后也是给大伙用,没啥说的。”
陈静这时捧着探测仪和苏明的笔记走到台前,屏幕上显示着昨晚统计的“全村物资需求表”,用不同颜色标注着医疗、防御、日常三类:“我和苏晴昨晚核对过了,医疗物资里,星核膏还缺5碗,王婶说今天再熬;防御物资里,爆燃果粉末够,但缠魂藤种子需要阿木再培育10罐,确保三条地下通道都够;日常物资里,星核糖够吃五天,地热管道零件够修西巷和北巷的,南巷的还缺2个阀门,需要李伯用星核钢改一个。”她的半变异手指在屏幕上的“特殊需求”栏轻点,“还有阿木的植物化治疗物资,凉心花汁液需要每天换新,这算医疗优先项,单独留出来,不会算在普通分配里。”
苏晴站在陈静身边,辐射绘图本摊在胸前,屏幕上的石磨村模型标注着每个村民的位置和需求:“我的感知能看到,村西的张婆婆有风湿,需要多领点地热管道零件修取暖石台;村东的小豆子昨天帮着搬电磁地雷,胳膊被划了道口子,需要星核膏;还有负责守了望台的两个大叔,晚上冷,需要多领点星核糖补充能量——这些都记在‘特殊需求’里了,不会漏掉。”
阿木扛着个空陶筐走到台前,绿色的植物化纹路在他手臂上缓缓流动,与仓库里的缠魂藤种子产生共鸣。他用手语比划着:他愿意今天再培育15罐缠魂藤种子,比需要的多5罐,以防有种子不发芽;还可以在种子里多混点爆燃果粉末,增强警报效果——作为交换,他只需要领基础的日常物资,不用额外多给,因为他的植物化能量能从共生藤里获取养分,吃不了太多星核糖。
林野看着阿木的手语,点了点头,却补充道:“不行,种子要培育,但物资必须按标准领。”他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温和,“你是防御的关键,要是饿坏了,怎么培育种子?日常物资按成年男性的量领,额外再给你加半罐星核蜜,补身体——这是‘按贡献补’,你培育种子是大功,该得的。”
台下的村民都笑了,王婶打趣道:“阿木这孩子就是实诚,放心,婶子今天多熬点星核粥,给你留一碗!”阿木的脸有点红,绿色的纹路泛起淡淡的光,连忙用手语道谢。
物资分配的流程很快展开,仓库门口摆了三张木桌,分别对应医疗、防御、日常三类物资,每张桌前都有负责人:老村长管医疗,核对需求、分发物资;张三管防御,登记领用量、记录用途;李伯管日常,发放食物和工具、统计消耗。陈静拿着探测仪在三张桌间穿梭,随时核对数据;苏晴站在高台上,用感知盯着仓库里的物资存量,一旦某类物资快不够了,就立刻通知林野;阿正则帮着老村长递东西、给村民解释分配规则,忙得满头大汗。
“王婶,这是你的医疗物资:2碗星核膏,1小坛麻叶汁,给小孙子擦伤口,也给大叔治腿;日常物资:3斤星核糖,1袋星核米,够你们家吃三天;还有1个地热管道阀门,李伯说等会儿帮你装。”老村长一边递东西,一边在麻布清单上画勾,“记得用完了来登记,要是不够,三天后还能领。”
王婶接过东西,笑得合不拢嘴:“谢谢老村长,谢谢林小哥!俺家小子要是好了,也来帮着守村口!”她抱着物资,小心翼翼地避开人群,生怕碰洒了麻叶汁。
李伯给张三递过10块星核钢片和5罐缠魂藤种子:“你们守村口,钢片用来加固滚石槽,种子埋在共生藤旁边,记住,种子要离地面半尺深,不然容易被鸟啄走。”他又拿出一把新磨的星核钢凿,“这个给你,之前的凿子不是钝了吗?用这个快,省力气。”
张三接过东西,用力点头:“谢谢李伯!俺们肯定把村口守好,不让赵衡的人进来!”他身后的几个年轻村民也跟着领了物资,每个人都登记得清清楚楚,没人多要一块钢片、一罐种子。
阿木领物资时,老村长特意多给了他半罐星核蜜:“拿着,这是林小哥特意交代的,别推辞。”他看着阿木的手臂,补充道,“凉心花汁液我给你装了两小瓶,一瓶白天用,一瓶晚上用,要是纹路又疼了,就来找我,别硬扛。”
阿木接过蜜罐和汁液,用手语比划着“谢谢”,然后走到仓库角落,开始整理刚领的缠魂藤种子,绿色的纹路在种子上轻轻划过,像在检查种子的活性——他要尽快开始培育,争取今天就能多出15罐。
苏晴的感知突然捕捉到仓库里的异常,连忙对林野说:“林哥,南巷的刘爷爷来了,他没走正门,在仓库后面徘徊,好像不好意思来领物资。”她的后颈纤维痕迹亮了亮,“我的感知能看到,刘爷爷的取暖石台坏了,冷得睡不着,但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能帮忙防御,不好意思领管道零件。”
林野立刻让阿正去请刘爷爷,自己则拿着个地热管道阀门走过去。刘爷爷果然在仓库后墙的阴影里,手里攥着个旧布包,看到林野,脸有点红:“林小哥,俺……俺不是来要东西的,就是想看看……”
“刘爷爷,别客气。”林野把阀门递过去,声音很轻,“这是给您的地热管道阀门,李伯说您的石台是旧款,这个阀门刚好能用,他等会儿就去帮您装。”他又从口袋里掏出块星核糖,“还有这个,您牙口不好,这糖软,能含着吃,补充能量。”
刘爷爷接过阀门和糖,眼眶有点湿:“林小哥,俺都这么大年纪了,帮不上啥忙,还领这么多……”
“您能好好活着,就是帮我们的忙。”林野打断他,笑着说,“等打败了赵衡,还得听您讲以前的故事呢!快拿着,别让风把糖吹凉了。”
刘爷爷点点头,攥着阀门,慢慢走回南巷,背影却比来时挺直了些——他知道,自己不是累赘,村里还想着他。
物资分配快结束时,陈静突然发现医疗物资里的凉心花汁液少了2小瓶,她拿着探测仪在仓库里扫了一圈,没找到。苏晴的感知立刻展开,很快指着仓库角落的一个竹筐:“在那里!是村西的小花偷偷放进去的,她妈妈生病了,需要凉心花汁液,但她怕大家说她多领,就想偷偷拿两瓶。”
林野走到竹筐旁,果然看到里面藏着2小瓶汁液,小花正躲在筐后,眼睛红红的,像要哭了。他没有生气,反而拿起汁液,走到小花面前,蹲下身:“小花,是不是妈妈生病了?”
小花点点头,声音带着哭腔:“妈妈咳嗽得厉害,俺想拿点汁液给她擦喉咙,可是……可是俺没帮着干活,不好意思跟老村长说……”
“傻孩子,医疗物资本来就是给需要的人。”林野把汁液递给她,又从自己的日常物资里拿出块星核糖,“这个也给你,给妈妈含着,能舒服点。记得告诉妈妈,要是不够,明天再来领,不用偷偷拿,我们都愿意帮你。”
小花接过汁液和糖,破涕为笑:“谢谢林小哥!俺妈妈好了,也来帮着熬粥!”她抱着东西,蹦蹦跳跳地跑了,辫子上的红绳在晨雾中晃出淡淡的影。
陈静看着这一幕,笑着对林野说:“看来咱们的制度还得加一条‘主动询问’,有些村民不好意思说,得我们主动问。”
林野点头:“对,明天让苏晴用感知多留意下,看看还有没有像刘爷爷、小花这样的情况,主动把物资送过去——分配制度不是冷冰冰的规矩,是要让每个人都觉得踏实。”
中午时分,物资分配基本结束,仓库里还剩下些备用物资:5碗星核膏,8块星核钢片,3罐缠魂藤种子,2斤星核糖。林野让陈静把这些物资登记好,锁在仓库的里间,贴上“应急备用”的木牌,只有遇到紧急情况,比如村民突然受伤、防御物资损坏,才能动用,而且必须经过他和老村长的共同同意。
老村长坐在仓库门口的石凳上,翻着麻布清单,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多少年没这么整齐地分过物资了,以前遭灾的时候,还得抢,现在倒好,按需分、按贡献补,没人争、没人抢,这才像个村子。”
林野坐在他身边,看着台下村民们互相帮忙搬物资、修工事、熬粥,心里也暖暖的:“这就是制度的用处,不是约束人,是凝聚人。”他的目光望向红锈林的方向,青铜刀的刀身映着阳光,“赵衡想靠武力打垮我们,可他不知道,我们靠的不是武器,是人心——物资分好了,人心齐了,再强的机甲也打不垮我们。”
陈静的探测仪屏幕上,物资分配的最终数据已经生成:医疗物资分发率92%(8%备用),防御物资分发率95%(5%备用),日常物资分发率88%(12%备用),所有村民的需求都得到满足,没有一人漏领、没有一人多领。她把屏幕递给林野:“数据很好,三天后的决战,物资应该够了。”
苏晴的辐射绘图本自动保存了物资分配的记录,屏幕上最后一页用红笔写了句话:“最好的物资制度,不是分得多公平,是让每个人都觉得被需要、被牵挂。”女孩的手指轻轻抚摸着这句话,后颈的纤维痕迹在阳光下,泛着健康的淡粉色。
下午的石磨村,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王婶在熬星核粥,锅里飘出淡淡的香;李伯在帮刘爷爷装地热阀门,锤子敲在管道上,发出“叮叮”的响;张三带着村民加固滚石槽,星核钢片被牢牢钉在槽壁上;阿木在共生藤防御带旁培育种子,绿色的藤蔓在他身边缓缓生长;苏晴在了望台上,用感知盯着红锈林的方向,随时警惕异常;林野则和陈静一起,检查仓库的备用物资,确保应急时能立刻拿到。
夕阳西下时,林野站在村中心的石磨旁,看着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听着村里的动静——粥香、锤声、笑声、藤蔓生长的“滋滋”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像首温暖的歌。他知道,物资分配制度不仅仅是分东西那么简单,它是石磨村在决战前的一次“凝心”,让每个人都明白,他们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个整体,有饭一起吃,有活一起干,有危险一起扛。
三天后的决战,或许会很艰难,但林野一点都不担心。因为他知道,石磨村最强大的“物资”,不是星核钢、不是缠魂藤,而是人心——是老村长的智慧,是村民们的团结,是每个人都愿意为这个家付出的心意。
夜幕降临时,仓库的星核灯还亮着,老村长在里面整理今天的分配清单,准备明天再核对一遍;林野和陈静坐在仓库门口,讨论着明天的防御调整;远处的共生藤防御带泛着淡绿色的光,像一圈守护的光环,将石磨村紧紧抱住。
石磨村的物资分配制度,就这样在晨雾中开始,在夜色中沉淀,成为决战前最坚实的基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