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烬”的回答,如同在凌谕原本就波澜起伏的心湖中,投下了一颗足以改天换地的巨石。守望纪元之影,执掌寂灭余火,超脱修炼,审视宇宙弦理……这些概念,每一个都冲击着他固有的认知体系,让他窥见了一个远超界主、通天、乃至圣人境的、更加浩瀚无垠的力量层次。
然而,越是了解烬的深不可测,凌谕心中另一个盘旋已久的疑问,就越是强烈地涌动起来。他无法忘记,在最初相遇的那片奇异棋局空间,在神墟谷祭坛触发“裁决之光”时,都清晰无比地感受到,烬的身上,流淌着与武神戒律同源、却又似是而非的律法力量!
这股力量,是他获得戒律传承的根基,也是他目前探寻自身道路的核心。烬的存在,似乎与这力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让他无法抑制地想要探寻真相。
趁着烬似乎心情尚可(或者说,至少没有表现出不耐烦),凌谕深吸一口气,再次鼓起勇气,问出了那个关键的问题:
“烬前辈,”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晚辈还有一个疑问,萦绕心头已久……您身上,为何会拥有……与‘戒律’同源的力量?您……也是戒律的传承者吗?”
这个问题问出,连一旁正在小心翼翼探查前方路径的墨渊、林清瑶和搀扶着妍小妤的影谕,都不由自主地放轻了动作,竖起了耳朵。这同样是他们心底巨大的谜团。
走在前方的烬,脚步依旧平稳,提着青灯的手没有丝毫晃动。他没有立刻回答,青蓝色的眼眸望着前方一片由扭曲时空形成的、如同万花筒般的破碎景观,仿佛在透过那光怪陆离的景象,回溯着极其遥远的过去。
沉默持续了数息,就在凌谕以为又会得到一个模糊或玄奥的答案时,烬却缓缓开口了,声音依旧清冷,却少了几分缥缈,多了一丝……近乎陈述事实般的平静:
“传承者?”他轻轻重复了一遍这个词,语气中带着一丝极淡的、难以察觉的嘲弄,并非针对凌谕,而是针对这个称谓本身,“不。我并非……他的传承者。”
他顿了顿,似乎在寻找更准确的词语来描述那复杂的关系。
“若硬要说关联……”烬的目光似乎穿透了万古尘埃,落在了某个早已消逝在时光长河中的身影上,“我与他,曾是……同道。亦或……是某种意义上的……观察者与……记录者。”
同道?观察者与记录者?凌谕心中一震!这意味着,烬存在的年代,可能与武神戒律是同一时期!甚至……可能亲眼见证过戒律的成神之路!
“戒律……他走的,是‘立法’与‘审判’之路,以自身意志,化身为宇宙间最绝对的尺,丈量万物,裁定善恶,维系秩序。”烬的声音平淡地叙述着,仿佛在讲述一个与己无关的故事,“而他的力量根源,在于对‘规则’本身的绝对信仰与执行。”
“那您……”凌谕忍不住追问。
“我?”烬微微偏头,青蓝色的眼眸扫了凌谕一眼,那眼神深邃得仿佛能吞噬一切光线,“我的路,与他不同。若说他的力量是‘创造’并‘执掌’规则,那么我的力量……更接近于‘见证’规则的生灭,‘承载’规则的余烬。”
他抬起提着灯的手,青蓝色的灯焰安静地跳动着。
“这火焰,并非创造之光,而是……寂灭之后,规则残留的‘余温’。”他的声音带着一种万古孤寂的意味,“我行走于纪元之末,见证无数文明、神系、乃至宇宙法则的兴起与崩塌。当一种秩序走向终结,当一种规则归于寂灭,其最后的一丝‘存在’痕迹,便会化作……这样的余烬。”
“戒律的力量,是秩序鼎盛时的光辉;而我承载的,是秩序崩坏后,残留的……印记与……回响。”烬的目光再次看向前方,“所以,你感受到的同源,并非因为我继承了他的力量,而是因为……我们触碰的,是同一棵‘规则之树’的不同部分——他触碰的是生机盎然的枝叶与果实,而我……接触的,是深埋地底、滋养新生的……根与灰。”
凌谕听得心神摇曳,仿佛看到了一幅宏大的宇宙图景:武神戒律如同威严的法官,制定并维护着律法;而烬,则如同一个沉默的守墓人,徘徊在无数逝去秩序的坟墓之间,收集着它们最后的余温。一个代表“生”与“序”,一个象征“灭”与“烬”。看似对立,却又同源而生,共同构成了规则循环的两极!
“那……您为何要守望?又为何……要帮我?”凌谕问出了最核心的问题。这样一个超然的存在,为何会一次次出现在他身边?
烬沉默了更久。青蓝色的灯焰在他眼中映出跳动的光点。
“守望,是因为……‘终结’本身,也需要被‘观察’与‘记录’。”他的声音低沉了几分,“至于帮你……”
他再次看向凌谕,那目光仿佛穿透了他的肉身,直视他灵魂深处那枚律法真印,以及其中蕴含的、与戒律截然不同的可能性。
“或许是因为……你的出现,你的选择,你的‘道’……是这盘死棋中,一个罕见的……变数。”烬的语气中,第一次带上了一丝极其微弱的、近乎“兴趣”的情绪,“戒律的路,走到了极致,也走到了尽头。他所镇压的混乱,并未消失,只是在积蓄。而你……这条试图融合‘情’与‘法’的道路,虽然稚嫩,虽然充满不确定性……”
“……但或许,能带来一丝……不同的‘回响’。”
“我守望的,不仅是终结,也是……可能性。”烬最后说道,声音恢复了平时的淡漠,“仅此而已。”
说完,他不再言语,转身继续前行,仿佛刚才那番涉及宇宙本源的对话,只是随口点评了一下天气。
凌谕站在原地,消化着这巨大的信息量。同道、观察者、记录者、余烬、变数、可能性……烬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了一扇又一扇通往更高层次认知的大门。
他明白了,烬并非敌人,也并非单纯的守护者。他更像是一个位于更高维度的“考官”或者“史官”,在观察着这方宇宙的运转,记录着一切兴衰,而自己,则意外地成为了他观察名单上的一个“特殊样本”。
这种认知,既让凌谕感到一种被无形大手操控的寒意,却也奇异地激发了他骨子里的不屈与斗志。
变数?可能性?
那就让我这个“变数”,真正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路来!
他看了一眼身旁依旧虚弱但眼神坚定的妍小妤,又看了看并肩作战的墨渊、林清瑶和影谕,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
无论前路有多少未知的恐怖,无论背后有多少双眼睛在注视,他都要守护住眼前的一切,并走出属于自己的……律法之道!
他快步跟上烬的背影,目光灼灼地望向神墟谷的深处。
答案,就在前方。
然而,越是了解烬的深不可测,凌谕心中另一个盘旋已久的疑问,就越是强烈地涌动起来。他无法忘记,在最初相遇的那片奇异棋局空间,在神墟谷祭坛触发“裁决之光”时,都清晰无比地感受到,烬的身上,流淌着与武神戒律同源、却又似是而非的律法力量!
这股力量,是他获得戒律传承的根基,也是他目前探寻自身道路的核心。烬的存在,似乎与这力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让他无法抑制地想要探寻真相。
趁着烬似乎心情尚可(或者说,至少没有表现出不耐烦),凌谕深吸一口气,再次鼓起勇气,问出了那个关键的问题:
“烬前辈,”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晚辈还有一个疑问,萦绕心头已久……您身上,为何会拥有……与‘戒律’同源的力量?您……也是戒律的传承者吗?”
这个问题问出,连一旁正在小心翼翼探查前方路径的墨渊、林清瑶和搀扶着妍小妤的影谕,都不由自主地放轻了动作,竖起了耳朵。这同样是他们心底巨大的谜团。
走在前方的烬,脚步依旧平稳,提着青灯的手没有丝毫晃动。他没有立刻回答,青蓝色的眼眸望着前方一片由扭曲时空形成的、如同万花筒般的破碎景观,仿佛在透过那光怪陆离的景象,回溯着极其遥远的过去。
沉默持续了数息,就在凌谕以为又会得到一个模糊或玄奥的答案时,烬却缓缓开口了,声音依旧清冷,却少了几分缥缈,多了一丝……近乎陈述事实般的平静:
“传承者?”他轻轻重复了一遍这个词,语气中带着一丝极淡的、难以察觉的嘲弄,并非针对凌谕,而是针对这个称谓本身,“不。我并非……他的传承者。”
他顿了顿,似乎在寻找更准确的词语来描述那复杂的关系。
“若硬要说关联……”烬的目光似乎穿透了万古尘埃,落在了某个早已消逝在时光长河中的身影上,“我与他,曾是……同道。亦或……是某种意义上的……观察者与……记录者。”
同道?观察者与记录者?凌谕心中一震!这意味着,烬存在的年代,可能与武神戒律是同一时期!甚至……可能亲眼见证过戒律的成神之路!
“戒律……他走的,是‘立法’与‘审判’之路,以自身意志,化身为宇宙间最绝对的尺,丈量万物,裁定善恶,维系秩序。”烬的声音平淡地叙述着,仿佛在讲述一个与己无关的故事,“而他的力量根源,在于对‘规则’本身的绝对信仰与执行。”
“那您……”凌谕忍不住追问。
“我?”烬微微偏头,青蓝色的眼眸扫了凌谕一眼,那眼神深邃得仿佛能吞噬一切光线,“我的路,与他不同。若说他的力量是‘创造’并‘执掌’规则,那么我的力量……更接近于‘见证’规则的生灭,‘承载’规则的余烬。”
他抬起提着灯的手,青蓝色的灯焰安静地跳动着。
“这火焰,并非创造之光,而是……寂灭之后,规则残留的‘余温’。”他的声音带着一种万古孤寂的意味,“我行走于纪元之末,见证无数文明、神系、乃至宇宙法则的兴起与崩塌。当一种秩序走向终结,当一种规则归于寂灭,其最后的一丝‘存在’痕迹,便会化作……这样的余烬。”
“戒律的力量,是秩序鼎盛时的光辉;而我承载的,是秩序崩坏后,残留的……印记与……回响。”烬的目光再次看向前方,“所以,你感受到的同源,并非因为我继承了他的力量,而是因为……我们触碰的,是同一棵‘规则之树’的不同部分——他触碰的是生机盎然的枝叶与果实,而我……接触的,是深埋地底、滋养新生的……根与灰。”
凌谕听得心神摇曳,仿佛看到了一幅宏大的宇宙图景:武神戒律如同威严的法官,制定并维护着律法;而烬,则如同一个沉默的守墓人,徘徊在无数逝去秩序的坟墓之间,收集着它们最后的余温。一个代表“生”与“序”,一个象征“灭”与“烬”。看似对立,却又同源而生,共同构成了规则循环的两极!
“那……您为何要守望?又为何……要帮我?”凌谕问出了最核心的问题。这样一个超然的存在,为何会一次次出现在他身边?
烬沉默了更久。青蓝色的灯焰在他眼中映出跳动的光点。
“守望,是因为……‘终结’本身,也需要被‘观察’与‘记录’。”他的声音低沉了几分,“至于帮你……”
他再次看向凌谕,那目光仿佛穿透了他的肉身,直视他灵魂深处那枚律法真印,以及其中蕴含的、与戒律截然不同的可能性。
“或许是因为……你的出现,你的选择,你的‘道’……是这盘死棋中,一个罕见的……变数。”烬的语气中,第一次带上了一丝极其微弱的、近乎“兴趣”的情绪,“戒律的路,走到了极致,也走到了尽头。他所镇压的混乱,并未消失,只是在积蓄。而你……这条试图融合‘情’与‘法’的道路,虽然稚嫩,虽然充满不确定性……”
“……但或许,能带来一丝……不同的‘回响’。”
“我守望的,不仅是终结,也是……可能性。”烬最后说道,声音恢复了平时的淡漠,“仅此而已。”
说完,他不再言语,转身继续前行,仿佛刚才那番涉及宇宙本源的对话,只是随口点评了一下天气。
凌谕站在原地,消化着这巨大的信息量。同道、观察者、记录者、余烬、变数、可能性……烬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了一扇又一扇通往更高层次认知的大门。
他明白了,烬并非敌人,也并非单纯的守护者。他更像是一个位于更高维度的“考官”或者“史官”,在观察着这方宇宙的运转,记录着一切兴衰,而自己,则意外地成为了他观察名单上的一个“特殊样本”。
这种认知,既让凌谕感到一种被无形大手操控的寒意,却也奇异地激发了他骨子里的不屈与斗志。
变数?可能性?
那就让我这个“变数”,真正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路来!
他看了一眼身旁依旧虚弱但眼神坚定的妍小妤,又看了看并肩作战的墨渊、林清瑶和影谕,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
无论前路有多少未知的恐怖,无论背后有多少双眼睛在注视,他都要守护住眼前的一切,并走出属于自己的……律法之道!
他快步跟上烬的背影,目光灼灼地望向神墟谷的深处。
答案,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