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德禄带着人狼狈退走,那扇门被“砰”地一声关上,像是一道惊雷,将宛君阁里最后的生气也一并震散。
方才强撑起来的勇气如潮水般退去,董小宛的身子软了下来,若不是锦儿眼疾手快地扶住,她几乎要瘫倒在地。她的脸上一丝血色也无,嘴唇微微颤抖,指尖冰凉得像是刚从冬日的河水里捞出来。
“小姐!小姐您别吓我!”锦儿的声音带着哭腔,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滚滚而下。
董小宛靠在锦儿的肩上,闭着眼,急促地喘息了几下,才勉强稳住心神。她没有哭,只是那股深入骨髓的寒意,让她整个人都像是被冻住了一般。
她不怕与恶人对峙,也不怕言语上的刀光剑影。她怕的,是这种无望。就像一只被困在蛛网中央的蝴蝶,无论如何振翅,都挣不脱那层层叠叠、无处不在的束缚。每一次抗争,都只是让那蛛网收得更紧,让自己陷得更深。
“我没事。”她轻轻推开锦儿,自己走到梳妆台前坐下,声音沙哑,却异常平静。
锦儿看着自家小姐那张苍白的脸,心疼得无以复加。她知道,小姐不是没事,她是将所有的惊惧与绝望,都压在了心底最深处,用那层薄薄的、名为“清高”的冰壳封存了起来。可那冰壳,又能撑多久呢?
“小姐,咱们……咱们现在可怎么办啊?”锦儿六神无主,只能重复着这句话。
董小宛没有回答。她看着镜中的自己,那张脸,清丽依旧,眼底却已是一片死水。她缓缓地,一下一下地,解开了发髻上的那根碧玉簪。乌黑如瀑的长发倾泻而下,披散在月白色的长裙上,黑白分明,竟有种触目惊心的凄美。
她没有梳理,只是静静地看着。仿佛在看一个与自己无关的、即将凋零的陌生人。
过了许久,她忽然开口,声音轻得像一声叹息:“锦儿,去把我的琴拿来。”
“拿琴?”锦儿愣住了,“小姐,都什么时候了……”
“去吧。”董小宛的语气不容置喙。
锦儿不敢再多问,只好从墙角取下那张被小姐视若珍宝的“绿绮”琴,小心翼翼地放在了琴案上。
董小宛走到琴案前,伸出纤细的手指,轻轻拂过琴弦。那琴弦冰冷,一如她的心境。她没有立刻弹奏,而是从一旁的香盒里,取出三支上好的檀香,点燃,恭恭敬敬地插入了窗边的香炉里。
青烟袅袅,盘旋而上,带着一丝宁静的香气,在死寂的房间里弥散开来。
做完这一切,她才重新坐下,将双手放在琴弦上。
“小姐,您这是……”锦儿看着小姐这一连串反常的举动,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这不像是在弹琴,更像是在进行某种庄重的仪式。
“铮——”
一声清越的琴音,骤然响起。
没有平日里的婉转悠扬,也没有风花雪月的旖旎。这一声琴音,如金石裂帛,带着一股决绝的、慷慨悲歌的意味,瞬间刺破了满室的沉寂。
锦儿浑身一颤,呆呆地看着董小宛。
只见她双目微闭,十指在琴弦上翻飞。弹的,竟是那曲《广陵散》。
相传此曲,乃是嵇康受刑前所奏,弹罢,他长叹一声“《广陵散》于今绝矣”,从容赴死。此曲,是绝命之音。
琴声时而激昂,如刀枪并举,千军万马在冲杀;时而悲愤,如志士扼腕,泣血问天;时而沉郁,如穷途末路,四面楚歌。每一个音符,都像是从董小宛的心头血里浸过,带着她的不甘,她的愤怒,她的决绝。
她不是在弹琴,她是在用这琴声,做最后的抗争。
你朱由榔能囚我之身,却锁不住我之心。你能用权势逼我就范,却休想折断我的风骨!
一曲将尽,琴声愈发激越,几个高音拔地而起,犹如凤鸣九天,裂石穿云。最后一个音符落下,董小宛猛地按住琴弦,琴声戛然而止。
“噗——”
她再也抑制不住,一口心血喷出,点点红梅,溅落在雪白的裙摆和身前的琴弦上。那鲜红的颜色,刺得人眼睛生疼。
“小姐!”锦儿惊叫一声,扑了过来。
“别碰我。”董小宛抬手阻止了她,自己用手帕擦去嘴角的血迹,脸上却露出了一丝近乎解脱的笑容。
弹完这一曲,她心中那股郁结之气,仿佛也随之宣泄了出来。剩下的,只有一片澄明与坦然。
她站起身,一步步走到妆台前,拉开了最下面的那个抽屉。
那把冒辟疆送她的匕首,正静静地躺在其中。
她将匕首取了出来,缓缓拔出。一道寒光闪过,映出她苍白而坚毅的脸。匕首不长,却锋利异常,刃口在烛光下泛着幽蓝的光。
锦儿看到这一幕,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跪倒在董小宛脚下,抱住她的腿,哭喊道:“小姐!不要!您千万不能做傻事啊!”
“傻事?”董小宛低头看着脚下的丫鬟,眼神里竟带着几分怜悯,“锦儿,苟活于世,任人折辱,才是真正的傻事。清白赴死,方得解脱。”
她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不带一丝一毫的犹豫。
她已经想得很清楚了。冒郎远在如皋,即便收到消息,也断无可能在三日内赶回。那些所谓的名士朋友,早已作鸟兽散。官府,更是蛇鼠一窝。这世间,再无人能救她。
既然如此,她只能自救。
用这三尺锋刃,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清白的句号。
她轻轻推开锦儿,走到窗边,望着窗外依旧繁华的秦淮河景。她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教她读书写字的先生,想起了与冒辟疆初见时的那场桃花雨。一幕幕,如走马灯般在眼前闪过。
她的人生,何其短暂,又何其不幸。
她不恨任何人,只恨这世道。恨这世道不公,视女子如玩物;恨这世道浑浊,容不下一颗干净的心。
她将匕首横在自己颈间,冰冷的触感让她精神一振。她闭上眼睛,准备迎接那最后的解脱。
就在这时,楼下忽然传来一阵比之前更加喧闹的嘈杂声。
那声音里,有媚香楼妈妈的惊呼,有家奴们的起哄,还有一些陌生人的议论。声音很大,断断续续地传了上来。
“听说了吗?望江楼那边贴出告示了!”
“什么告示?”
“桂王府的朱小王爷,要在三天后,办一场‘秦淮第一才子大会’!”
“嚯!这位小王爷不好好当他的王孙,怎么想起附庸风雅来了?”
“你懂什么!这叫风雅吗?这叫杀人诛心!人家说了,诗会的彩头,就是咱们这媚香楼的头牌,董小宛姑娘!”
“什么?!把董姑娘当彩头?”
“可不是嘛!谁能在诗会上拔得头筹,写出最好的诗词,谁就能抱得美人归!朱小王爷这是要告诉全江南的读书人,他不仅权势比你们大,才华也比你们高!那董小宛倾心的冒辟疆,在他面前,屁都不是!”
“啧啧啧,太狠了!这哪是诗会,这分明是当着全天下人的面,扒光了董姑娘的衣服,再狠狠地抽她的脸啊!”
这些污言秽语,像一把把淬了毒的锥子,一字不落地扎进了董小宛的耳朵里。
她猛地睁开眼睛,握着匕首的手,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
一股前所未有的屈辱感,如同烧熔的铁水,瞬间浇遍了她的全身。
囚禁她,威胁她,她都可以忍受。因为那是恶徒的本性,她不屑与之争辩。
可现在,他竟要将她当成一个物件,一个彩头,摆在万众瞩目之下,任人评说,任人争抢?他要用这种方式,来羞辱她,来羞辱她所珍视的一切!来玷污她与冒郎之间那份纯粹的情感!
这比杀了她,还要残忍百倍!
她忽然笑了。
那笑声,先是低低的,带着一丝自嘲,而后越来越大,越来越凄厉,在空旷的房间里回荡。笑着笑着,眼泪终于决堤而出。
她不是为自己哭,她是为这世间的荒唐而哭。
原来,一个女子最后的尊严,在权势面前,竟是如此的不值一提。
她缓缓放下手中的匕首。
她不准备立刻就死了。
死,太便宜他了。
她看着镜中那个泪流满面的自己,眼神却一点点变得冰冷、坚定。
朱由榔,你不是要办诗会吗?你不是要让我当彩头吗?
好。
我便如你所愿。
三日之后,望江楼上,我倒要看看,你如何收场。我董小宛,便是化作厉鬼,也绝不会让你这等奸邪小人,得逞分毫!
张德禄带着人狼狈退走,那扇门被“砰”地一声关上,像是一道惊雷,将宛君阁里最后的生气也一并震散。
方才强撑起来的勇气如潮水般退去,董小宛的身子软了下来,若不是锦儿眼疾手快地扶住,她几乎要瘫倒在地。她的脸上一丝血色也无,嘴唇微微颤抖,指尖冰凉得像是刚从冬日的河水里捞出来。
“小姐!小姐您别吓我!”锦儿的声音带着哭腔,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滚滚而下。
董小宛靠在锦儿的肩上,闭着眼,急促地喘息了几下,才勉强稳住心神。她没有哭,只是那股深入骨髓的寒意,让她整个人都像是被冻住了一般。
她不怕与恶人对峙,也不怕言语上的刀光剑影。她怕的,是这种无望。就像一只被困在蛛网中央的蝴蝶,无论如何振翅,都挣不脱那层层叠叠、无处不在的束缚。每一次抗争,都只是让那蛛网收得更紧,让自己陷得更深。
“我没事。”她轻轻推开锦儿,自己走到梳妆台前坐下,声音沙哑,却异常平静。
锦儿看着自家小姐那张苍白的脸,心疼得无以复加。她知道,小姐不是没事,她是将所有的惊惧与绝望,都压在了心底最深处,用那层薄薄的、名为“清高”的冰壳封存了起来。可那冰壳,又能撑多久呢?
“小姐,咱们……咱们现在可怎么办啊?”锦儿六神无主,只能重复着这句话。
董小宛没有回答。她看着镜中的自己,那张脸,清丽依旧,眼底却已是一片死水。她缓缓地,一下一下地,解开了发髻上的那根碧玉簪。乌黑如瀑的长发倾泻而下,披散在月白色的长裙上,黑白分明,竟有种触目惊心的凄美。
她没有梳理,只是静静地看着。仿佛在看一个与自己无关的、即将凋零的陌生人。
过了许久,她忽然开口,声音轻得像一声叹息:“锦儿,去把我的琴拿来。”
“拿琴?”锦儿愣住了,“小姐,都什么时候了……”
“去吧。”董小宛的语气不容置喙。
锦儿不敢再多问,只好从墙角取下那张被小姐视若珍宝的“绿绮”琴,小心翼翼地放在了琴案上。
董小宛走到琴案前,伸出纤细的手指,轻轻拂过琴弦。那琴弦冰冷,一如她的心境。她没有立刻弹奏,而是从一旁的香盒里,取出三支上好的檀香,点燃,恭恭敬敬地插入了窗边的香炉里。
青烟袅袅,盘旋而上,带着一丝宁静的香气,在死寂的房间里弥散开来。
做完这一切,她才重新坐下,将双手放在琴弦上。
“小姐,您这是……”锦儿看着小姐这一连串反常的举动,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这不像是在弹琴,更像是在进行某种庄重的仪式。
“铮——”
一声清越的琴音,骤然响起。
没有平日里的婉转悠扬,也没有风花雪月的旖旎。这一声琴音,如金石裂帛,带着一股决绝的、慷慨悲歌的意味,瞬间刺破了满室的沉寂。
锦儿浑身一颤,呆呆地看着董小宛。
只见她双目微闭,十指在琴弦上翻飞。弹的,竟是那曲《广陵散》。
相传此曲,乃是嵇康受刑前所奏,弹罢,他长叹一声“《广陵散》于今绝矣”,从容赴死。此曲,是绝命之音。
琴声时而激昂,如刀枪并举,千军万马在冲杀;时而悲愤,如志士扼腕,泣血问天;时而沉郁,如穷途末路,四面楚歌。每一个音符,都像是从董小宛的心头血里浸过,带着她的不甘,她的愤怒,她的决绝。
她不是在弹琴,她是在用这琴声,做最后的抗争。
你朱由榔能囚我之身,却锁不住我之心。你能用权势逼我就范,却休想折断我的风骨!
一曲将尽,琴声愈发激越,几个高音拔地而起,犹如凤鸣九天,裂石穿云。最后一个音符落下,董小宛猛地按住琴弦,琴声戛然而止。
“噗——”
她再也抑制不住,一口心血喷出,点点红梅,溅落在雪白的裙摆和身前的琴弦上。那鲜红的颜色,刺得人眼睛生疼。
“小姐!”锦儿惊叫一声,扑了过来。
“别碰我。”董小宛抬手阻止了她,自己用手帕擦去嘴角的血迹,脸上却露出了一丝近乎解脱的笑容。
弹完这一曲,她心中那股郁结之气,仿佛也随之宣泄了出来。剩下的,只有一片澄明与坦然。
她站起身,一步步走到妆台前,拉开了最下面的那个抽屉。
那把冒辟疆送她的匕首,正静静地躺在其中。
她将匕首取了出来,缓缓拔出。一道寒光闪过,映出她苍白而坚毅的脸。匕首不长,却锋利异常,刃口在烛光下泛着幽蓝的光。
锦儿看到这一幕,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跪倒在董小宛脚下,抱住她的腿,哭喊道:“小姐!不要!您千万不能做傻事啊!”
“傻事?”董小宛低头看着脚下的丫鬟,眼神里竟带着几分怜悯,“锦儿,苟活于世,任人折辱,才是真正的傻事。清白赴死,方得解脱。”
她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不带一丝一毫的犹豫。
她已经想得很清楚了。冒郎远在如皋,即便收到消息,也断无可能在三日内赶回。那些所谓的名士朋友,早已作鸟兽散。官府,更是蛇鼠一窝。这世间,再无人能救她。
既然如此,她只能自救。
用这三尺锋刃,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清白的句号。
她轻轻推开锦儿,走到窗边,望着窗外依旧繁华的秦淮河景。她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教她读书写字的先生,想起了与冒辟疆初见时的那场桃花雨。一幕幕,如走马灯般在眼前闪过。
她的人生,何其短暂,又何其不幸。
她不恨任何人,只恨这世道。恨这世道不公,视女子如玩物;恨这世道浑浊,容不下一颗干净的心。
她将匕首横在自己颈间,冰冷的触感让她精神一振。她闭上眼睛,准备迎接那最后的解脱。
就在这时,楼下忽然传来一阵比之前更加喧闹的嘈杂声。
那声音里,有媚香楼妈妈的惊呼,有家奴们的起哄,还有一些陌生人的议论。声音很大,断断续续地传了上来。
“听说了吗?望江楼那边贴出告示了!”
“什么告示?”
“桂王府的朱小王爷,要在三天后,办一场‘秦淮第一才子大会’!”
“嚯!这位小王爷不好好当他的王孙,怎么想起附庸风雅来了?”
“你懂什么!这叫风雅吗?这叫杀人诛心!人家说了,诗会的彩头,就是咱们这媚香楼的头牌,董小宛姑娘!”
“什么?!把董姑娘当彩头?”
“可不是嘛!谁能在诗会上拔得头筹,写出最好的诗词,谁就能抱得美人归!朱小王爷这是要告诉全江南的读书人,他不仅权势比你们大,才华也比你们高!那董小宛倾心的冒辟疆,在他面前,屁都不是!”
“啧啧啧,太狠了!这哪是诗会,这分明是当着全天下人的面,扒光了董姑娘的衣服,再狠狠地抽她的脸啊!”
这些污言秽语,像一把把淬了毒的锥子,一字不落地扎进了董小宛的耳朵里。
她猛地睁开眼睛,握着匕首的手,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
一股前所未有的屈辱感,如同烧熔的铁水,瞬间浇遍了她的全身。
囚禁她,威胁她,她都可以忍受。因为那是恶徒的本性,她不屑与之争辩。
可现在,他竟要将她当成一个物件,一个彩头,摆在万众瞩目之下,任人评说,任人争抢?他要用这种方式,来羞辱她,来羞辱她所珍视的一切!来玷污她与冒郎之间那份纯粹的情感!
这比杀了她,还要残忍百倍!
她忽然笑了。
那笑声,先是低低的,带着一丝自嘲,而后越来越大,越来越凄厉,在空旷的房间里回荡。笑着笑着,眼泪终于决堤而出。
她不是为自己哭,她是为这世间的荒唐而哭。
原来,一个女子最后的尊严,在权势面前,竟是如此的不值一提。
她缓缓放下手中的匕首。
她不准备立刻就死了。
死,太便宜他了。
她看着镜中那个泪流满面的自己,眼神却一点点变得冰冷、坚定。
朱由榔,你不是要办诗会吗?你不是要让我当彩头吗?
好。
我便如你所愿。
三日之后,望江楼上,我倒要看看,你如何收场。我董小宛,便是化作厉鬼,也绝不会让你这等奸邪小人,得逞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