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四合院:棒梗逼我掏出金条》

  结合之前从李放那儿听来的事,不用想也知道,他肯定想到了什么不好的事。

  可也正是这样,李支书对棒梗更觉得头疼。

  如果这小子聪明点,就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像之前那两个知青一样。

  别看他们总欺负新来的,但也不会太过分,甚至还会挑人欺负,可棒梗显然做不到这点。

  要是这货笨点,倒也不用担心他会惹事。

  偏偏他既不笨,又不够聪明,最容易闹出乱子!

  “好了,人也看了,就这样吧。”李放说着还伸手给棒梗掖了下被子,“李支书,天下知青是一家,要是棒梗出什么事,记得通知我,让我也帮帮忙。”

  强撑着装睡的棒梗,心里又气又恼。

  你刚才想说的应该是‘让我也开心开心’吧?一定是!

  还好意思说我之前在你面前幸灾乐祸,你现在不是更过分?我当初至少没外人在,现在倒好,李支书和张翠花都在!

  越想越恨,棒梗脸色难看至极。

  “李支书,咱们别打扰棒梗休息了,我找您有事,回去再说吧。”李放看向李支书。

  “好,回去说。”李支书点头。

  张翠花送他们出门时,热情地邀请李放留下来吃饭。

  换作别人家,李放或许会答应,但张家太穷,实在不合适。

  再加上棒梗这个对手在场,他不想让带的东西便宜了对方,所以直接拒绝了。

  回到李支书家后,两人又上了炕。

  “支书,张大姐的儿子到底怎么了,看起来不太对劲。”李放问。

  “唉……翠花命苦。”李支书叹了口气,拿出两支黄金叶递过去,李放摆手说不抽,李支书又收回去一支,接着说道:

  “以前翠花也是象牙屯的漂亮姑娘,嫁的人家也不错,当时很多人都羡慕她们。”

  “结婚第二年生了个儿子,一家三口虽说日子过得不算好,但也不算差。”

  “后来她男人进山打猎遇到了人熊,人就没了,张翠花只能一个人带着孩子过日子。”

  “再后来,她忙活的时候没看住孩子,孩子掉进了水里。”

  “虽然救上来了,但后来发烧烧坏了脑子,人没事,但脑子……”

  “唉!都是命啊。”

  “他们就没亲戚或者长辈吗?”李放好奇地问。

  “别提了。”李支书掏出火柴点上烟,吸了一口又吐出,“亲戚是有,但现在谁家有钱?更别说还有这种累赘,想帮也帮不上。”

  “双方的长辈之前也来过几次。这不是贾知表出了事需要人照顾嘛,镇上和村里也会给点补助,原本我不打算让她来的,但翠花自己来找我求。”

  “她们家确实不容易,我想了想,就答应了。”

  “可棒梗也不小了,张大姐看着也不大,这样不会有问题吗?”李放提醒了一句。

  “呵呵……连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谁还在乎名声?”李支书明白她的意思,知道她刚刚那句话的意思,“再说,贾知青到底是知青,说不定……”

  后面的话他没说完,但李放懂了。

  这就像之前跟葛二炮和老支书喝酒时听过的风俗,有人讲过,一个女人撑着一个家,男人残疾了,实在撑不下去了,就找个男人搭伙过日子。

  “拉帮套”是指当男人无法抚养妻子和孩子、赡养老人时,在得到丈夫同意后,妻子另找一个善良的男人来支撑整个家庭,等丈夫去世后,再与这个男人正式结为夫妻。

  据老支书他们的说法,这种事现在也不算稀奇。

  比如张鹏程他们五个知青,其中有一对已经这样在一起生活了。

  没有结婚证,也没有婚礼,甚至不敢告诉家里,村里也管不了。

  说到底都是为了活下去,没什么丢人的。

  不过以李放对棒梗的了解,指望他能为张翠花做点什么,基本不可能。

  但李支书刚才那番话,让李放之前模糊的想法变得清晰了。

  “支书,能麻烦您把张大姐叫过来一趟吗?我有事想跟她说。”

  李放神情有些意味深长。

  叫人而已,李支书自然不会拒绝,他也想知道李放找张翠花有什么事。

  但他没往别处想,毕竟张翠花虽然还剩些姿色,但李放长相不错、有能力,再加上岗岗营子那边也不缺漂亮姑娘,怎么看都不可能对张翠花感兴趣。

  于是立刻让老婆去把张翠花叫来,顺便还送了她10斤玉米面。

  李放知道,这玉米面多半是看在他面子上给的。

  想着以后还要跟这位李支书打交道,他又从身上(游戏世界)拿出十张全国粮票递给对方。

  “小李,你这是什么意思?打我脸?”李支书不高兴地把粮票推回去,“我给的那10斤玉米面,是村里给贾知青的补助,我怎么能收你的粮票。”

  “支书,这粮票不是给您的。”李放笑了笑,“我刚刚也看了,张大姐家的情况确实很差。您也知道我跟棒梗之间的恩怨,所以,这50斤全国粮票,我先放您这儿。”

  “回头吧,你看着合适再转交给张大姐。这粮票不多,但都是细粮,里面还有油,要是愿意换成粗粮还能多换不少,对她来说多少也是点帮助。”

  “不过我不希望这些粮票用在那29个人身上,您也别觉得我小气记仇。实话实说,我能把棒梗调过来,而不是送大西北或者高土高原,就已经是看在大家住一个院的份上了。”

  李支书看了看面前的十张面额五市斤的全国粮票,又看了眼对方,心里越发感慨,同样是四九城来的知青,甚至还是住在一个大院,可人与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放心吧,小李,这事我一定帮你办妥。”李支书点点头,但还是补充了一句,“不过翠花和贾知青之间的事,我虽然是支书,也做不了太多。”

  “这些粮票我会尽量帮你处理好,但如果真到了翠花那边……我就真的无能为力了。”

  “支书,我不信你还能信谁?”李放笑着摆了摆手,“我只是心里过意不去,给张大姐一点帮忙而已。粮票我已经给了,具体怎么弄,我也不想去操那份心。”

  “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李支书没再多说,直接收下了粮票。

  两人正说着,张翠花匆匆走了进来。

  “支书,您找我?”

  “不是我找你,是李知青找你。”李支书一边说一边从炕上下来穿鞋,“我去趟厕所,你们先聊。”

  说完也不等张翠花反应,就出了屋子,其实没去厕所,只是在院子里点了一根烟。

  李放透过窗户看到这一幕,不得不承认,李支书虽然不如老支书一心为村,可能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在识趣这方面确实老练,以后要是有什么不涉及关键的问题,倒是可以考虑找他,当然,肯定得给点好处。

  “李……李知青,您找我有事?”张翠花见李支书在场,有些慌乱。

  她自己知道自家事,觉得自己恐怕帮不上眼前这个看起来有能力的年轻人。

  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自己还剩几分姿色的身体,但显然对方也不会看得上。

  “大姐,你家孩子的事情我听村支书说了。”李放知道她紧张,就没再绕弯子,“我以前跟一位老中医学过一些医术,对您孩子的状况,多少也懂一些。”

  “刚才我也看了,这孩子确实挺不容易的。我刚来这儿插队,也想为农村出点力。所以我想问问您,如果我想试着给您孩子治一治,您看……”

  “我同意!”张翠花没等她说完,就激动地抢着回答。

  “大姐,您能答应我当然好。”李放摆了摆手,“不过我得跟您说清楚,这种脑子的毛病,不是说治就能治好的。我不骗您,也不说那些空话。”

  “我只是想在您儿子身上试试我的医术。能不能治好我也不敢保证,但我能保证的是,孩子在我那儿不会饿着,病情也不会更严重。”

  “所以您得想清楚……”

  “李知青,我决定了,我同意!”张翠花又抢着说,脸上带着一丝沧桑的笑容,“我娃儿我当然心疼,可他现在已经这样了,还能坏到哪儿去?”

  “最开始的时候我也给他看过,家里钱都花光了,也只是保住了命。您也看见我们家的情况了,我这个当妈的……也只能让他不饿死。”

  说到这儿,张翠花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唉……”李放叹了口气,也能理解她的迫切心情。

  不管能不能治好,只要能吃饱穿暖有人照顾,对张翠花来说已经是最大的帮助了。

  其实如果不是带着个傻儿子,以张翠花的长相,不愁没人愿意娶。

  可这几年年景不好,大家都为了活下去拼命,谁还敢要个拖累?

  如果没有这个傻儿子,张翠花的日子一定会轻松许多。但作为母亲,她又能怎么办?

  真的忍心不管儿子吗?

  是的,有些人会这么做,但她不会!

  李放提出的建议,对张翠花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至于儿子之后会不会出问题,正如她刚才所说,就算再糟糕,又能糟糕到哪里去?

  “既然你同意了,那这事就这么定了。”李放点头说,“不过这件事,希望你能保密。我跟你说实话,我和住在你家的那个人有矛盾,挺深的。”

  “要是让对方知道了,我怕自己好心办坏事,到时候影响到你过日子,我就成了罪人。”

  “俺明白,俺不会说出去的!”张翠花赶紧擦掉眼泪,“俺就说把儿子送到亲戚那边待一段时间,只要支书不说,肯定没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