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守护数字时代的安宁-《硅谷晨昏线》

  办公室的门被无声地推开,艾伦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她的脸上带着一丝罕见的严肃,手中拿着一份薄薄的文件夹。

  “陆董,”艾伦的声音压得很低,即使是在这间隔音的办公室里,“刚收到的消息,来自我们在开曼的联络人。那家基金会——‘数字艺术前沿基金会’的注册信息有蹊跷。”

  陆彬的目光从窗外收回,投向艾伦:“说。”

  “注册文件上的签名律师,是一位三年前就已经去世的老先生。”

  艾伦将文件夹放在陆彬面前,上面是那位已故律师的签名影印件和死亡证明的对比。

  “文件伪造得很高明,几乎可以乱真,但在生效日期上露出了马脚。”

  “这意味着,对方不仅资金流转隐蔽,连法律外壳都构建得如此仓促和……傲慢。”

  陆彬的指尖在那份死亡证明的日期上轻轻一点,“他们似乎并不担心我们会查到这个深度,或者,他们自信我们查到了也来不及反应。”

  “更值得注意的是,”艾伦补充道,“那家被收购的区块链媒体,名为‘星链视野’,其创始人兼cEo,一位名叫陈哲的年轻人,在收购完成后便以‘环球考察web3.0应用’为由离开了国内,他的航班信息显示,最终目的地是……爱尔兰的都柏林。”

  爱尔兰。又一个信息枢纽地,并且以其相对宽松的某些监管环境而着称。

  “找到他。”陆彬的声音没有丝毫波动,“用一切合法的方式,我要知道他在为谁工作,收购案背后真正的指令来自哪里。”

  “是沃克,还是那个‘裁缝’,或者其他我们还没看到的角色。”

  “已经在尝试联系,但他的所有公开联系方式都已失效。私人号码无法接通。”艾伦回答,“看起来,像是一次精心的‘消失’。”

  “那就从他的人际关系网、过去的同学、同事入手。没有人能完全不留痕迹地消失。让‘清道夫’团队介入调查。”

  “明白。”艾伦点头,随即又道,“另外,番茄小说平台那边对突然关闭ApI接口有些不满,他们的cto直接打电话来询问,语气相当焦急。”

  “艾伦按照您的指示,以近期全球范围内ApI安全漏洞频发,我方进行预防性紧急加固为由暂时安抚住了,但他们要求给出明确的时间表。”

  “告诉他们,安全评估至少需要48小时。如果他们等不及,可以单方面永久关闭这个合作接口。”

  陆彬的语气不容置疑,“损失由我们承担。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商量的余地。”

  “是。”艾伦记下要点,转身准备离开。

  “艾伦,”陆彬叫住他,“让公关部准备一份声明草稿,主题是关于我们如何坚定不移地将用户数据和资金安全置于商业合作之上。”

  “措辞要强硬,但要传达出负责任的姿态。以备不时之需。”

  “您预计会有舆论风波?”

  “当毒蛇的通道被堵住,它可能会试图抬头咬人,或者嘶嘶作响地恐吓。”陆彬冷静地说,“未雨绸缪。”

  艾伦离开后,陆彬再次看向平板屏幕上那些舞动的红色线条。

  技术上的攻防,资金流的追踪,法律外壳的剥茧,甚至舆论场的预备……这一切如同精密齿轮般咬合转动。

  他拿起手机,屏幕上是儿子谦谦和睿睿刚刚发来的一组照片——他们在学校美术课上画的几幅画,画上是阳光下的陆彬和冰洁牵着谦谦睿睿,色彩明亮而温暖。

  陆彬的指尖在屏幕上轻轻划过,回复了一句:“画得真棒,爸爸妈妈很喜欢。”

  放下手机,他眼中的柔和瞬间敛去,重新被锐利和冷静取代。

  守护这份平凡而真实的温暖,正是他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必须不断构筑更高、更智能壁垒的全部理由。

  硅谷的阳光依旧炽烈,但在其照耀不到的数据深渊里,狩猎与反狩猎的节奏,正在加快。

  艾伦离开后,办公室并未立刻恢复之前的绝对寂静。

  陆彬桌上的另一台加密通讯设备发出极轻微的震动,指示灯闪烁着代表最高优先级的蓝色冷光。

  是“清道夫”团队的直属线路。

  陆彬按下接听键,没有开口。

  “陆董,”听筒里传来一个经过特殊处理、略显电子化的声音,冰冷且毫无情绪波动,与张小慧或李文博的汇报截然不同,“目标陈哲,数字足迹最后一次出现于都柏林机场入境大厅的监控。”

  “之后,无酒店登记、无信用卡消费、无公共交通记录。初步判断,已启用预先部署的物理隐匿程序。”

  “爱尔兰当地的‘资源’启动了吗?”陆彬问。

  “已激活。三组人员正对其可能出现的区域进行网格化排查。但对方反侦察意识极强,预计需要12至24小时才有初步反馈。”

  “太慢。”陆彬的语气里没有责备,只是陈述一个需要被改变的事实,“他不会在都柏林久留。重点排查小型私人机场、无登记记录的短途航运,以及通往北爱的陆路通道。他需要快速移动到下一个信息茧房。”

  “明白。已调整排查优先级。”电子音回答,“另一条线:对开曼基金会资金链的深度溯源遇到非技术性障碍。”

  “瑞士私人银行账户的历史交易记录,部分关键节点的访问权限……需要更高级别的授权才能解锁。”

  所谓的“更高级别的授权”,意味着需要动用某些隐藏在规则边缘、甚至规则之外的力量。

  陆彬沉默了片刻,目光扫过平板上那些依旧肆虐的红色数据流。

  时间,才是对方真正的护盾,也是他们最昂贵的成本。

  “授权给你。”陆彬的声音低沉而清晰,“用一切必要手段,拿到完整链条。”

  “我要看到最终受益人的名字,或者,指向那个名字的足够证据。”

  “收到。授权已确认。预计4小时内给您初步报告。”电子音没有丝毫迟疑,通讯随即切断。

  几乎在加密通讯结束的下一秒,内线电话再次响起。是李文博。

  “陆董!”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兴奋,语速更快,“联邦学习的动态模型刚刚在模拟环境中拦截了一次高阶跳变攻击!”

  “虽然没能完全扼杀,但成功将其资金流出效率降低了17%!这是一个突破口!”

  “17%?”陆彬重复道,大脑飞速计算着这个数字在实战中能争取到的时间和挽回的损失。

  “还不够。对手的下一次进化很快就会到来。基于这次拦截,算法学到了什么?”

  “它开始识别出一种极微弱的模式——不是交易模式本身,而是多重跳变之间的‘协调性’偏差。”

  李文博语速极快地解释,“就像再精密的合唱,也会因为多个声部的独立调整而产生几乎不可闻的走音。”

  “我们的模型正在尝试捕捉这种‘走音’。”

  “很好。”陆彬肯定道,“将这种‘协调性偏差’特征码,立刻同步给‘清道夫’和审计团队。”

  “让他们在真实世界的海量交易里,优先筛查具备这种微弱‘杂音’的数据流。”

  “已经在做数据打包和加密传输,五分钟内到位!”李文博回答,背景音里能听到他团队人员激动而又紧张的讨论声。

  战斗在每一个层面激烈地进行。技术实验室里的每一次微小突破,立刻转化为追踪线索,输送到全球各地的审计与安全网络;

  而后方挖掘出的每一片情报碎片,又可能为前方的算法攻坚指明新的方向。

  陆彬挂断电话,目光再次落回儿子的画作上。那明亮的色彩是对另一种生活——平静、温暖、寻常——的短暂一瞥。

  他关闭了屏幕。

  此刻,他是这座精密战争机器的核心。他必须比对手更快、更准、更无情。

  他拿起内部电话,接通秘书:“取消今天下午所有非必要会议。”

  “另外,通知后勤部,给研发部‘护盾’项目组和战略审计办公室送餐和咖啡,标准按最高优先级执行。他们需要持续作战。”

  “好的,陆董。”

  命令下达完毕,陆彬重新调出全球资金流动的监控总图,上面代表异常活动的红色光点仍在不断闪烁,如同这个数字时代躯体上流淌毒素的伤口。

  他的眼神锐利如刀。

  狩猎,已经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