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至宫门,常顺轻声提醒:“娘子,到了。”
从这到慈宁宫要过三道宫门,经两条长街。
九疑扶着常顺的手下轿,宫道幽深,朱墙高耸。
这,便是天家禁地,是爹爹一生都未能踏入的地方。
抵达慈宁宫时,天色已暗。
九疑在阶前停下,借着整理裙摆的间隙深吸一口气。
常顺低声提点:“娘子且记住,太后若问起什么,便照实说。”
太后一行人方才在临溪亭,此刻已在慈宁宫东暖阁。
宫人进去通传后,便来带九疑进去。
踏入殿门的一瞬,九疑的指尖在袖中收紧。
殿内烛火通明,她垂着眼,不敢东张西望,只能借助余光扫视周围的一切。
她依着从前学的规矩行大礼:“臣女桑九疑,恭请太后娘娘、陛下、皇后娘娘万福金安。”
她垂首跪拜时,余光瞥见东首座位下的官靴。
封正在这。
“平身。”太后的声音从上方传来,又道:“瞧着很懂规矩,很有大家风范。”
这样的礼节,九疑曾在俞家学过无数遍,那时她想着总有一日会诰命加身,风风光光地进宫领宴。
如今真用上时,却不再是俞家妇。
“臣女惶恐,只是跟着家中长辈学过几日规矩。”
她答得恭谨,太后抚着翡翠佛珠的手却顿了顿。
“抬头回话。”
抬头的那一瞬,上首诸人皆看清了。
这女子生得雪肤花貌,气度、仪态无一不精,像是高门教养出来的闺秀。
九疑明白这是要她自报家门,依言抬头,目光垂视下方。
“家父桑志,任阶州同知,臣女曾嫁昆山俞家十二郎,现已和离。”
这般品貌,竟嫁过人。
皇后不由看向萧护,却见萧护果然一直盯着九疑,那目光深沉难辨,竟带着几分少见的专注。
皇后心头一紧,觉得封正今日种种,怕是要将桑氏往御前引。
特意私下献礼,还提及桑氏通诗书,分明是要勾起陛下的好奇。
这般费心安排,根本不是在太后跟前举荐绣娘。
萧护在看见九疑的容貌时,也生了疑。
容貌实在太过出挑,那通身的气度也太耀眼。
莫不是封正特意养在玉衡巷调教,只为今日献给他。
若真是如此,这美人他愿意笑纳,只是......封正用心太过明显,反倒让他心生警惕。
萧护忽然轻笑,看向封正:“昆山俞家,都察院那个俞鸿可是出自这一支?”
“正是。”封正答得坦荡。
萧护微微挑眉,笑道:“朕曾读《梅谱》,见其载‘绿萼梅,凡梅花跗蒂,皆绛紫色,惟此纯绿,枝梗亦青,特为清高’,今日得见桑娘子,方知书中不虚。”
皇后闻言微微色变。
九疑心中咯噔一下,从入殿到现在没提过屏风一句,反倒绕着她的身世、名字大做文章。
这太不寻常了。
她是嫁过人的,知道一个男人若对女子过分关注,要么是有意,要么是另有所图。
可她不敢看上首任何一个人,无法从他们的神色判断。
封正忽而开口:“绿萼梅虽品格清高,终究是山野之物,当不起陛下如此赞誉。”
萧护闻言轻笑,目光在九疑身上落下后,又看向封正。
“执中此言差矣,能在山野绝境中开花的人,往往比温室的娇蕊更值得珍视。”
这也是封正最欣赏九疑的一点,她从未被苦难磨去韧性。
一如当初在昆山被孙六绑走,她以碎瓷为刃,将其插入孙六喉间,救了自己。
从昆山到应天,从应天到京城,她撑起栖针阁,又让自己的绣艺入了太后的眼。
这一切,绝非偶然,也不是他一力举荐就可以做到的。
“陛下说的在理。”封正垂首敛目。
太后更欣赏的还是九疑的绣艺,此刻笑道:“赐座。”
见九疑坐下,太后说道:“双面异色绣虽不新奇,但你将湘绣的厚重与苏绣的灵秀融会贯通,这便难得。”
太后顿了一下,又道:“先前听皇后和执中提起你将诗词融入配色,哀家还不甚明白,现在见了你,方知何为以针为笔,以线为墨。”
九疑现在才明白自己为何被召入宫,定是封正在太后跟前没少用言语为那架屏风增色。
太后与她说话时,她才敢抬眼去看这位天下最尊贵的女人。
太后穿着绛紫色常服,发饰华贵,看着倒比想象中随和。
“只是些取巧的野路子,多谢太后夸奖。”
太后拨着佛珠笑了笑:“哀家就喜欢实在人,既然你手艺好,往后常进宫来,给哀家绣些新鲜花样。”
九疑心头一紧,她是希望屏风得太后喜欢,可她不想常进宫,不想日日以此刻的心态生活。
正想着如何拒绝才不失礼,萧护却开了口。
“母后既然喜欢,不如让桑娘子暂住宫中,朕记得钟粹宫的倚梅坞还空着。”
行至宫门,常顺轻声提醒:“娘子,到了。”
从这到慈宁宫要过三道宫门,经两条长街。
九疑扶着常顺的手下轿,宫道幽深,朱墙高耸。
这,便是天家禁地,是爹爹一生都未能踏入的地方。
抵达慈宁宫时,天色已暗。
九疑在阶前停下,借着整理裙摆的间隙深吸一口气。
常顺低声提点:“娘子且记住,太后若问起什么,便照实说。”
太后一行人方才在临溪亭,此刻已在慈宁宫东暖阁。
宫人进去通传后,便来带九疑进去。
踏入殿门的一瞬,九疑的指尖在袖中收紧。
殿内烛火通明,她垂着眼,不敢东张西望,只能借助余光扫视周围的一切。
她依着从前学的规矩行大礼:“臣女桑九疑,恭请太后娘娘、陛下、皇后娘娘万福金安。”
她垂首跪拜时,余光瞥见东首座位下的官靴。
封正在这。
“平身。”太后的声音从上方传来,又道:“瞧着很懂规矩,很有大家风范。”
这样的礼节,九疑曾在俞家学过无数遍,那时她想着总有一日会诰命加身,风风光光地进宫领宴。
如今真用上时,却不再是俞家妇。
“臣女惶恐,只是跟着家中长辈学过几日规矩。”
她答得恭谨,太后抚着翡翠佛珠的手却顿了顿。
“抬头回话。”
抬头的那一瞬,上首诸人皆看清了。
这女子生得雪肤花貌,气度、仪态无一不精,像是高门教养出来的闺秀。
九疑明白这是要她自报家门,依言抬头,目光垂视下方。
“家父桑志,任阶州同知,臣女曾嫁昆山俞家十二郎,现已和离。”
这般品貌,竟嫁过人。
皇后不由看向萧护,却见萧护果然一直盯着九疑,那目光深沉难辨,竟带着几分少见的专注。
皇后心头一紧,觉得封正今日种种,怕是要将桑氏往御前引。
特意私下献礼,还提及桑氏通诗书,分明是要勾起陛下的好奇。
这般费心安排,根本不是在太后跟前举荐绣娘。
萧护在看见九疑的容貌时,也生了疑。
容貌实在太过出挑,那通身的气度也太耀眼。
莫不是封正特意养在玉衡巷调教,只为今日献给他。
若真是如此,这美人他愿意笑纳,只是......封正用心太过明显,反倒让他心生警惕。
萧护忽然轻笑,看向封正:“昆山俞家,都察院那个俞鸿可是出自这一支?”
“正是。”封正答得坦荡。
萧护微微挑眉,笑道:“朕曾读《梅谱》,见其载‘绿萼梅,凡梅花跗蒂,皆绛紫色,惟此纯绿,枝梗亦青,特为清高’,今日得见桑娘子,方知书中不虚。”
皇后闻言微微色变。
九疑心中咯噔一下,从入殿到现在没提过屏风一句,反倒绕着她的身世、名字大做文章。
这太不寻常了。
她是嫁过人的,知道一个男人若对女子过分关注,要么是有意,要么是另有所图。
可她不敢看上首任何一个人,无法从他们的神色判断。
封正忽而开口:“绿萼梅虽品格清高,终究是山野之物,当不起陛下如此赞誉。”
萧护闻言轻笑,目光在九疑身上落下后,又看向封正。
“执中此言差矣,能在山野绝境中开花的人,往往比温室的娇蕊更值得珍视。”
这也是封正最欣赏九疑的一点,她从未被苦难磨去韧性。
一如当初在昆山被孙六绑走,她以碎瓷为刃,将其插入孙六喉间,救了自己。
从昆山到应天,从应天到京城,她撑起栖针阁,又让自己的绣艺入了太后的眼。
这一切,绝非偶然,也不是他一力举荐就可以做到的。
“陛下说的在理。”封正垂首敛目。
太后更欣赏的还是九疑的绣艺,此刻笑道:“赐座。”
见九疑坐下,太后说道:“双面异色绣虽不新奇,但你将湘绣的厚重与苏绣的灵秀融会贯通,这便难得。”
太后顿了一下,又道:“先前听皇后和执中提起你将诗词融入配色,哀家还不甚明白,现在见了你,方知何为以针为笔,以线为墨。”
九疑现在才明白自己为何被召入宫,定是封正在太后跟前没少用言语为那架屏风增色。
太后与她说话时,她才敢抬眼去看这位天下最尊贵的女人。
太后穿着绛紫色常服,发饰华贵,看着倒比想象中随和。
“只是些取巧的野路子,多谢太后夸奖。”
太后拨着佛珠笑了笑:“哀家就喜欢实在人,既然你手艺好,往后常进宫来,给哀家绣些新鲜花样。”
九疑心头一紧,她是希望屏风得太后喜欢,可她不想常进宫,不想日日以此刻的心态生活。
正想着如何拒绝才不失礼,萧护却开了口。
“母后既然喜欢,不如让桑娘子暂住宫中,朕记得钟粹宫的倚梅坞还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