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赌注-《九疑赋》

  这话说得含蓄,亭中众人都听懂了,太后定是听到外头的传言了。

  萧护握拳轻咳一声,皇后低头整理袖口。

  杨昉也似憋笑一般,随后清了清喉看向封正。

  封正面色瞧着还算正常,但太后当着这么多人面说这个,终究有些难为情。

  “臣身子无碍,只是公务繁忙。”

  太后只当封正不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承认身子有疾,便体贴地不再追问。

  萧护适时开口:“执中的婚事,儿心中有数,母后为旁人挑挑吧。”

  太后一直想为封正好好张罗婚事,可封正总是推三阻四,外头有传言他身有隐疾的,还有传言他好男风,她若为谁家姑娘做主,反倒像是害了人家。

  想到此,太后轻叹一声,对萧护说道:“罢了,这事哀家不管了,你多替执中留心些。”

  萧护心中清楚,这个留心些可不是留心谁家姑娘,而是留心大夫。

  萧护知道封正身边一个女人都没有,先前以为是心中背负太多所致,后来封家洗清冤屈,封正仍是清心寡欲,萧护这才觉出不对劲。

  他私下查过,封正常去玉衡巷见一位女子,原以为是金屋藏娇,细查之下才发现封正从未留宿,与那女子清清白白。

  那女子不过是阶州同知桑志之女,还是嫁过人的妇人。

  至于封正是如何与她相识,如何结下情谊,又为何以这样的方式相处,萧护并未深究。

  他只是猜测,莫不是封正真的身子有疾不愿耽误人家?

  这事他须得挑个合适的时机,好好问问封正,也得请太医去给他瞧瞧。

  “母后放心。”萧护应下,心中已有计较。

  封正趁势开口:“臣今日另有寿礼献上,特在此敬献太后。”

  此言一出,连萧护都没想到。

  先前那尊白玉观音是他许了的,品相、寓意皆是上佳,没想到还有旁的寿礼。

  萧护挑眉看向封正,眼中满是好奇。

  太后也放下茶盏,笑道:“你这孩子,总是这般出人意料。”

  “方才的观音是替天下人进献给太后的,这个才是臣今日的寿礼。”

  封正这番话,说得极有分寸。

  萧护暗暗点头。

  太后眼中也含着一丝期待。

  随后,两名内侍抬着一架紫檀木屏风缓步而入。

  那屏风约一人高,覆着素锦,瞧不出端倪。

  太后今日见了不少屏风,这个并未在她心中掀起太大波澜,只含笑等着封正展示。

  待素锦落下,太后眼前赫然是一幅百鸟朝凤屏风,只瞧一眼便知精贵。

  皇后笑道:“凤凰尾羽上用的是年初南洋进贡的东珠吧。”

  皇后记得,这东珠是过了她的手才到封正府上的,当时还特意嘱咐挑个头匀称的,没想到用在这了。

  太后说道:“这百鸟的姿态竟无一重复。”

  端看太后神色,封正就知她满意。

  那些栩栩如生的猫蝶图,气势磅礴的山水,金翠夺目的孔雀开屏图,都只是精致的玩意儿而已。

  太后出身低微,在端王府谨小慎微近二十载,若非生了萧护,连抬妾的资格都没有。

  每一任端王妃都被众人簇拥,她始终是角落里无人问津的雀鸟。

  如今,她成了太后,居于慈宁宫,受万民朝拜,可那些谨小慎微的日子,那些被轻视、被冷落的过往,她始终记得。

  她也如那凤凰,历经苦难,终得百鸟朝拜,尽享尊荣。

  封正捕捉到太后眼中的动容,适时开口:“太后请看,这屏风另有玄机。”

  封正示意内侍转动屏风。

  当屏风另一面展现在众人面前时,连萧护都不由生了几分兴致。

  另一面,绣的是瑶池仙会。

  “双面异色绣。”皇后出身高门,自幼见惯珍玩,此刻也不禁动容。

  这一面九疑选的色调柔和些的丝线,月白、淡粉、浅青交错,将瑶池仙会绣得如梦似幻。

  与百鸟朝凤相较,这一面更显缥缈。

  “各有千秋,难为这绣娘了。”太后眼神柔和。

  见此,皇后含笑开口:“这瑶池仙会的意境,倒让妾想起曾读过的一句诗: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封正唇角微勾:“皇后殿下博闻强识,绣娘说,她正是以此诗为灵感,特意选了月白、浅青这些冷色调,想绣出月下瑶台的清冷仙气。”

  太后满意地看了眼皇后,随后对封正口中这位绣娘生了几分好奇。

  “哦,这绣娘竟是饱读诗书之人。”

  萧护说道:“寻常绣娘能识得几个字便不错了。”

  说完便意味深长地看了眼封正,这绣娘不会就是玉衡巷那女子吧,竟有这般才情。

  随后侧身对太后说道:“若这绣娘在京,母后不如见见,这般技艺,又精通诗画,想来是个妙人。”

  太后看了眼天色,又见封正颔首表示在京中,于是说道:“今日时辰不算太晚,不如就传她此刻入宫吧。”

  莫说太后好奇,皇后也好奇究竟是怎样的女子,熟读诗书,还能以针线绣出这般意境。

  这话说得随意,却让封正心口一缩,有喜,有忧。

  他人生的每一次转折,似乎都在赌。

  选择萧护是如此,南阳藏书阁为萧护挡刀是如此,建议萧护奉隆兴帝为亲父也是如此,杀世子、平藩乱......每一次都是把身家性命押在赌桌上。

  而这一次,赌注是九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