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学院讲谈-《珠魂:十二武脉》

  武脉学院的大礼堂里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空气中弥漫着兴奋与期待的气息。这次“月球武脉探索讲座”消息一出,不仅学院的500名在读学员全部报名,全球各地的武脉者、科技从业者甚至普通爱好者,都通过全息投影的方式参与进来,大礼堂的四面墙壁上布满了一个个虚拟光屏,每张光屏里都坐着专注聆听的观众。

  轩峰站在讲台中央,身后的全息投影设备已经就绪,旁边的工作人员做了个“可以开始”的手势。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现场和光屏上的观众,开口道:“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不仅是一次登月探索的经历,更是我们在太空环境中,对武脉运用的全新认知。”

  话音刚落,现场就响起一阵轻微的掌声,光屏上的观众也纷纷点头,眼神中满是期待。

  “首先是登月前的准备。”轩峰抬手,身后的投影切换出太空训练中心的画面,“太空环境和地球最大的不同,是失重和强辐射,这对武脉者的内力控制提出了极高要求。我们在模拟失重舱中训练时,很多队员一开始都会出现内力紊乱的情况,甚至有队员因为运力不当,身体不受控制地飘离固定点。”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罗汉伏魔功的运力法门——缩腹提气,将内力聚于丹田,再随着月面引力微调输出节奏。这种方法的核心是‘稳’,就像在风浪中掌舵,不求快但求准,能让内力在失重环境中形成稳定的循环,避免失控。”

  投影画面随之切换到队员们训练的场景,有的在模拟失重舱中缓慢运转内力,有的在轩峰的指导下调整呼吸节奏,画面下方还标注着关键的运力要点。“除了失重适应,我们还做了抗辐射和应急修复训练。”轩峰补充道,“登月舱和月球基地都安装了武脉能量屏蔽层,这种屏蔽层能通过注入内力增强防护效果,我们训练时要求每个人都能在三分钟内完成屏蔽层的能量补充,确保在辐射突然增强时能及时应对。”

  现场的学员们听得格外认真,不少人拿出特制的武脉笔记本来记录,有的甚至用设备录制下来,方便后续反复学习。光屏上有观众举手提问,工作人员立刻接通了语音:“轩院长,请问在失重环境下,武脉者的攻击威力会不会受影响?比如越女剑法的灵动性,会不会因为失重而打折扣?”

  轩峰笑了笑,回答道:“会有影响,但可以通过技巧弥补。失重环境下,身体的移动速度会变快,但发力点不好掌控。我们的解决方法是‘借力打力’,比如在应对月球遗迹中的上古武脉者虚影时,我们没有硬拼,而是利用失重带来的惯性,配合越女剑法的灵动,顺着虚影的攻击轨迹引导,既节省了内力,又能精准化解威胁。简单说,就是把失重从‘阻碍’变成‘助力’。”

  接下来,轩峰讲到了登月途中遭遇的太空武脉能量流和月球上的武脉风暴,投影画面切换出能量流撞击登月舱、双层防护网抵御风暴的惊险场景,现场和光屏上的观众都发出了阵阵惊叹。

  “应对太空能量流,核心是‘顺势而为’。”轩峰的语气变得严肃,“当时能量流裹挟着星体残骸撞来,登月舱系统紊乱,我们启动了武脉护盾后,并没有硬抗,而是通过注入柔和内力,引导护盾顺着能量流的方向偏转,就像水流遇到弯道会自然转向一样,最终避开了正面冲击。这一点,和我们在地球应对强气流、强冲击的思路相通,但太空能量更狂暴,对内力的精准度要求更高。”

  讲到月球遗迹的防护时,他重点强调了“团队联动”的重要性:“面对足以摧毁遗迹的武脉风暴,我们分了两队,一队返回基地启动能量护盾,一队留下用武脉联动阵筑防护网。这种联动阵的关键是所有人的内力节奏一致,就像十二块铜牌共鸣破障一样,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让防护网的能量形成闭环,抵御住风暴的冲击。”

  现场的先天武脉者客座教授们频频点头,一位白发教授低声对身边的人说:“这些都是实战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比书本上的理论更有用,对学员们的成长太重要了。”

  讲座进行到一半,进入了互动环节,学员们的提问络绎不绝。有学员站起来问道:“轩院长,我们发现太空武脉的纯度比地球高,这种差异会不会影响未来武脉科技的发展?比如我们研发的武脉设备,到了太空会不会无法正常运转?”

  这个问题正好问到了关键点,轩峰抬手示意学员坐下,身后的投影切换出晶体能量的分析数据:“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太空武脉和地球武脉的差异,核心在于纯度,而非本质——它们的基础频率、能量属性是一致的,只是太空武脉没有受到地球环境的污染,纯度更高、更稳定。”

  他顿了顿,继续解释:“这种差异不仅不会阻碍武脉科技的发展,反而能成为升级的契机。比如我们带回的月球晶体,其能量中含有特殊的活性因子,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这种因子,优化现有武脉设备的能量传导模块,让设备在地球环境下也能达到更高的效率。未来的武脉科技,会朝着‘兼容高纯度能量’的方向发展,无论是太空探索还是地球应用,都能适配。”

  这个回答让现场和光屏上的观众豁然开朗,不少从事武脉科技研发的观众立刻拿出设备记录,还有人在虚拟留言板上留言:“原来如此,之前一直担心太空能量和地球设备不兼容,现在明白了,重点是优化传导模块!”

  互动环节结束后,轩峰示意工作人员展示下一个环节。这时,武脉科技系的几名学生推着一个展示台走上台,展示台上放着一套银灰色的航天服,设计轻便,表面有淡淡的武脉纹路。“这是我们科技系的学生团队,结合月球探索的经验,设计的‘武脉辅助太空服’。”轩峰介绍道,“大家可以看看,这套太空服的核心亮点,是利用了月球晶体的能量原理,内置了自动调节模块,能根据太空环境的变化,比如失重、辐射强度、能量波动,自动调整武脉能量的输出,帮助使用者在太空更稳定地运转内力。”

  一名学生代表上前补充道:“这套太空服还能储存少量晶体能量,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动力支持,比如短时间的太空移动、设备应急供电。我们测试过,它能让武脉者在失重环境下的内力损耗降低40%,行动灵活性提升30%。”

  轩峰仔细观察着太空服,伸手触摸了一下表面的武脉纹路,感受着其中的能量流转,点头称赞:“设计思路很清晰,也很实用,能结合实际探索需求进行创新,后生可畏。”他话锋一转,提出了改进建议:“不过我有个想法,能不能加入‘能量应急修复功能’?比如在太空遇到设备破损、能量线路断裂的情况,使用者可以通过注入内力,借助太空服储存的晶体能量,快速修复破损部位的能量传导,就像我们在返航时修复登月舱引擎那样。这样一来,太空服的应急能力会更强,也更符合太空探索的未知性需求。”

  学生代表眼睛一亮,立刻拿出笔记本记录:“谢谢轩院长的建议!我们之前确实没考虑到应急修复,这个功能太重要了,我们回去就着手优化。”

  就在这时,轩峰手腕上的浅绿珠子微微亮起,袁承志魂的声音在他脑海中响起:“这班后生有创新精神,能将实战经验与科技结合,将来必能为武脉发展出大力。你的建议很关键,应急修复功能在复杂环境中能救命,正好契合后续探索的需求。”

  轩峰心中认同,对着学生们鼓励道:“科技的发展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你们能关注到太空探索的实际需求,已经走在了前面。后续如果需要晶体能量的数据支持,或者武脉运用的技巧指导,都可以随时联系我。”

  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不仅是为学生们的创新设计,也是为轩峰的实用建议。光屏上的观众也纷纷留言点赞,有观众说:“这样的太空服如果研发成功,未来的星际探索就更有保障了!”还有人说:“武脉与科技的结合,果然潜力无限!”

  讲座的最后,轩峰总结道:“月球探索让我们看到了武脉的广阔前景,它不仅能用于地球的民生、医疗,还能成为星际探索的助力。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启发,无论是武脉修炼还是科技研发,都要坚守‘正道’,以造福人类、探索未知为目标。”

  讲座结束后,学员们和现场的专家纷纷围了上来,有的继续请教太空武脉运用的细节,有的探讨武脉科技的创新方向,还有的表示希望能加入后续的星际探索项目。轩峰耐心地一一解答,直到半个多小时后,人群才逐渐散去。

  武脉学院的院长握着轩峰的手,感慨道:“你的讲座太精彩了,既分享了实战经验,又给学员们指明了方向。现在学院里,很多学生都把‘星际武脉探索’当成了目标,科技系更是直接启动了‘星际武脉飞船’研发项目,这对武脉的发展太重要了!”

  “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轩峰回应道,“武脉的发展需要新鲜血液,学院能培养出这么多有想法、有担当的学员,才是最关键的。”

  就在这时,轩峰的通讯器震动了一下,是公司研发团队发来的消息:“晶体强化型武脉设备的初步设计方案已完成,等待你审核;林薇医生那边,便携式武脉医疗仪和高原稳定药剂也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交接。”

  轩峰看了一眼消息,心中了然——昆仑雪山的探索筹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他和院长简单道别后,立刻对身边的助理说:“把讲座的相关资料整理好,发给学院和联盟的数据库,方便大家查阅;另外,通知团队,明天上午召开雪山探索的筹备会议,确定最终的人员分工和装备清单。”

  “明白!”助理立刻应声,开始忙碌起来。

  轩峰走出大礼堂,午后的阳光洒在学院的科技园区里,远处的研发楼里隐约传来机器运转的声音。他抬头望向天空,脑海中浮现出昆仑雪山的影像,还有老和尚发来的消息——能量异常、恐有变故。他握紧手腕上的手串,十二颗珠子散发着微弱的暖意,像是在提醒他前路的挑战,也像是在给予他力量。

  没有多余的感慨,轩峰快步走向停车场,他知道,讲座的结束,意味着另一场重要探索的开始。接下来的时间里,他需要全身心投入到雪山探索的筹备中,确保团队能顺利应对高海拔、严寒和可能出现的未知危险,找到那里的先天武脉节点和遗迹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