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首战-《浮世钉》

  “清源”的李老板对林薇拿出的初步方案目瞪口呆。方案没有追求华丽的广告和大面积的媒体投放,而是聚焦于一个点:真实。

  “我们的核心策略是:‘告别虚假润滑,感受真实滋养’。”林薇解释道,“我们不和他们在流量红海里竞争,我们开辟一个新的战场——信任。”

  整个方案围绕沈浩发现的数据漏洞展开,但却不直接攻击。而是用三万元预算,做三件小事:

  Koc(关键意见消费者)计划: 寻找一批真正的手部干燥、粗糙的潜在用户(如护士、洗碗工、手工爱好者),免费赠送产品,换取最真实的使用体验和反馈视频。费用:产品成本加少量激励金,约一万。

  数据可视化报告: 由沈浩主导,制作一份简洁易懂的数据报告,匿名揭示市场上部分护手霜“好评如潮”的异常现象,引导消费者关注产品真实口碑。通过低成本的技术社群和行业论坛发布。费用:几乎为零。

  线下快闪体验: 在目标用户聚集的区域(如医院附近、家政服务点),设立一个小小的“真实护理站”,提供免费试用和手部护理服务,直接触达用户。由乔娜和秦悦负责协调场地和执行,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场地和物料,约两万。

  李老板将信将疑,但最终还是点头同意了。

  计划悄然启动。

  沈浩负责的Koc招募和数据报告同步进行。他利用技术手段,精准地找到了那些在社交媒体上抱怨手部问题、但粉丝极少的真实用户。乔娜则运用她强大的沟通和行政能力,以极低的价格谈下了几个理想的线下点位,并确保了活动的合法合规。秦悦严格审批每一笔支出,确保钱都花在实处。

  林薇则亲自撰写所有的文案内容。她没有使用任何夸张的修辞,只是平实地讲述“清源”二十多年的历史,讲述产品成分的简单有效,甚至坦诚地承认包装不够时尚,但所有的成本都用于了成分本身。

  这些看似微小的行动,像一颗颗种子,被精准地播撒出去。

  一周后,变化开始显现。

  首先是在几个小众的技术论坛和数据分析爱好者的社群里,沈浩的那份数据报告开始被讨论和转发。虽然范围不广,但吸引了一批追求“真相”和“数据”的硬核用户。

  紧接着,那些真实的Koc试用视频开始出现在他们的个人社交账号上。没有华丽的剪辑,没有夸张的赞美,只有粗糙的手部使用前后的对比,和朴实的感受分享:“嗯,挺滋润的,不油腻。”“味道是老式雪花膏的味道,但第二天起来手确实没那么干了。”

  这种极度真实的反馈,与竞品那边清一色模板化的“惊艳”、“YYdS”、“无限回购”形成了鲜明对比。开始有消费者在竞品的商品问答区和评论区提出质疑:“为什么好多好评都像刷的?”“真的有那么好用吗?和‘清源’的老牌护手霜比哪个更滋润?”

  这些问题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一圈圈涟漪。虽然竞品的销量依然巨大,但一种关于“真实”与“虚假”的讨论,已经开始在很小的范围内暗自滋生。

  “(清源)的营销你看到了吗?有点意思。”一家广告公司的总监在群里分享链接。

  “数据打假?这角度清奇啊。”一个营销大V转发了报告。

  “我奶奶就说这个老牌子好用,你们非不信……”一条普通微博获得了不少点赞。

  “清源”护手霜的销量开始以缓慢但异常稳定的趋势爬升。虽然绝对数量远不能与竞品相比,但对于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品牌来说,已是奇迹。

  李老板兴奋地给林薇打电话,表示要追加预算。林薇拒绝了。“现在追加预算,只会打乱节奏,暴露我们自己。保持住,让‘真实’的口碑再飞一会儿。”

  然而,就在林薇以为一切顺利时,乔娜发来了一条紧急加密信息:

  “薇薇,小心!徐天今天在会上提到了‘清源’!他说‘数据驱动的小规模精准营销有点意思,不像野路子’,还问了苏曼君一句‘这是不是你之前那个手下做的?’苏曼君脸色很难看!他们可能真的要注意到你了!”

  林薇的心猛地一沉。

  成功引起了徐天的注意?这究竟是更大的机遇,还是即将到来的、真正的毁灭性打击?巨人的目光已经投下,她这根刚刚钉入墙缝的小钉子,能否承受住这审视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