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沉代表天穹星文明,正式向星际议会提出加入申请,这标志着这个多灾多难的星球,主动掀开了自身历史全新的一页。然而,通往星际文明行列的道路,绝非一纸申请所能铺就。星盟使者团接下来的“文明等级评估”,如同一场严苛的升学考试,考验着天穹星从硬件到软件,从个体到集体的方方面面。
评估在申请提出的次日便迅速展开,伊恩、巨石·撼地者、冰华·凝辉三位使者,以其各自文明独特的视角和手段,对天穹星进行了全方位、多维度的审视。
评估的第一站,是科技与修真融合研究院。
在陈明和玄机子的陪同下,三位使者走进了这座位于地下、略显拥挤和杂乱,却充满了思维火花的研究中心。伊恩的目光扫过那些利用残存设备和新材料拼凑出的实验台,以及白板上密密麻麻的、混合了数学公式、物理定律与符文结构的推演过程,微微颔首。
“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条件下,能进行如此深度的能量本质与应用交叉研究,思路具有相当的潜力。”伊恩评价道,他的手指轻轻拂过一个正在测试的、结合了灵能共振与电磁原理的短距通讯器原型,一道微不可查的蓝色扫描光束掠过,“能量利用效率有待提升,结构稳定性不足,但创新性值得肯定。符合初步踏入‘能量精细化应用’阶段的特征。”
巨石·撼地者则对研究院内利用土系法术和简陋机械结合,进行金属冶炼和构件成型的工坊更感兴趣。他拿起一块刚刚熔铸出的、掺杂了特定矿物粉末的合金锭,粗壮的手指用力一捏,合金锭发出令人牙酸的嘎吱声,却并未碎裂。
“材质……粗糙。”巨石的声音如同岩石摩擦,“但思路正确。引入地脉火炁与机械压力协同锻造,能提升基础材料的强度。可惜,对微观结构的控制几乎为零。” 他放下合金锭,看向陈明和玄机子,“你们,有成为合格工匠的潜质。” 这来自以锻造技术闻名的泰拉石族的评价,虽带批评,却也算是一种认可。
冰华·凝辉则静静地站在一群正在尝试将治疗性灵术与基于星盟理论的生物场修复技术结合的研究员身后。她闭目感知了片刻,空灵的声音响起:“生命能量的运用,尚停留在表象。对精神与肉体的关联性认知肤浅。但……方向无误,且蕴含着一丝……微弱的怜悯与治愈意志,这是高等医疗科技的基础。” 她睁开冰蓝色的眼眸,看向那些因为她的存在而有些紧张的研究员,“精神的专注,尚可。”
评估的第二站,是军队整训场和防御节点。
周震亲自陪同,展示了重新整编后的军队风貌。士兵们虽然装备残破,许多人的伤势还未痊愈,但眼神坚定,队列整齐,行动间带着一股百战余生的煞气与韧性。周震特意安排了一场小规模的战术演练,展示了如何将修士的个体战力与现代化的小队战术结合,应对模拟的玄冥星单兵装甲。
“个体战斗意志,优秀。战术协同,初步成型。”伊恩客观地评价,“但装备水平低下,能量武器普及率低,单兵防护能力堪忧。整体军事科技,仍处于‘星球表面战争’阶段,未形成有效的轨道防御与星际作战能力。”
巨石·撼地者看着士兵们操练时激发出的、混合了内力与简单术法的攻击,摇了摇头:“力量分散,技巧花哨,缺乏一击致命的纯粹。真正的战士,当如山岳,不动则已,动则天崩地裂。” 他显然对天穹星目前个体修炼体系与军事结合的成果,评价不高。
冰华则更关注军队的士气与精神联结。她感知着演练场上空那无形却真实存在的集体意志,微微蹙眉:“同仇敌忾之心强烈,但其中夹杂了过多的悲愤与绝望,缺乏必胜的信念支撑。精神壁垒存在大量裂隙,易被高阶精神力量渗透、瓦解。” 她的评价直指核心,点出了天穹星军队目前最大的隐患——士气建立在陆沉归来这个特定因素上,根基并不牢固。
评估的第三站,也是最为特殊的一站,是深入到幸存者聚居区,考察社会结构与民生状况。
李云瑶亲自引导,三位使者行走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区、简易板房之间。他们看到了在实行严格配给制下,民众虽然面有菜色,却依旧在努力清理废墟、参与重建工作;看到了孩子们在临时学堂中,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基础知识,其中甚至包括了陈明等人紧急编撰的、关于宇宙和星盟的启蒙读物;也看到了在资源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人们自发组织起来,照顾孤寡,分享有限的药物。
伊恩注意到了一些细节:由研究院下发的改良型作物催生符,已经在一些小片试验田里发挥作用,嫩绿的幼苗顽强地钻出焦土;简易的水净化装置开始提供相对安全的饮用水,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基于灵能共振原理的短距通讯器,虽然不稳定,却已经开始在几个主要聚居点之间传递信息,维系着社会的基本运转。
“社会组织度在灾难后快速恢复,展现出较强的文明韧性。基础生存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效率,超出预期。”伊恩在记录中写道,“对新技术的学习与适应能力,良好。”
巨石·撼地者对于民众在艰难环境中展现出的体力劳动能力和不屈意志,表示了有限的赞赏:“蝼蚁尚且贪生,尔等求生之志,尚可。” 他的比喻并不动听,却也是基于其种族价值观的一种肯定。
冰华·凝辉则长时间地停留在那些孩子们身边,感知着他们虽然恐惧却依旧纯净的精神世界,以及那些在废墟中教书育人的学者们散发出的、微弱却坚定的知识传承之光。她冰冷的面容上,似乎有了一丝极其细微的松动。“文明的延续,不仅在于力量的强大,更在于知识与精神的火种不灭。此界于此,尚未断绝希望。”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考察,三位使者还动用了他们的手段,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评估。伊恩释放出微型的探测单元,悄无声息地扫描了天穹星的灵脉网络分布、能量浓度以及星球整体的空间结构稳定性。巨石·撼地者则通过双脚与大地的接触,感知着星球的地质结构、资源分布以及那些深埋于地下的、上古时期遗留的痕迹。冰华·凝辉的精神力则如同无形的波纹,掠过广袤的区域,感知着这片土地上生灵的集体情绪波动、意志流向,甚至触摸到了那残存却依旧存在的“妖皇诅咒”的细微痕迹,以及与之对抗的、源自陆沉的人皇之力的影响。
整个评估过程持续了整整五天。这五天,对于天穹星的核心层而言,是煎熬的,也是备受启发的。他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从多个外星高等文明的视角,审视自身的优点与致命缺陷。
第六日,在临时指挥中心,三位使者向陆沉及天穹星核心层宣布了初步评估结果。
“综合评估显示,”伊恩作为主要发言人,语气平和而客观,“天穹星文明,在个体能量修炼体系(修真)方面,具有独特性和一定深度,尤其在个体生命层次提升和精神力量运用上,达到了‘初级能量文明’标准。在科技方面,由于穿越者因素,理论基础存在跳跃性,但实际应用水平不均,整体处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过渡阶段,并在能量技术与物质科技的融合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社会结构方面,文明凝聚力在遭遇重大外部威胁后显着增强,展现出较强的适应性与恢复力。文化层面,具备独特的传承与包容性(指原住民与穿越者的融合)。”
“然而,文明也存在显着短板:星际航行能力几乎为零;大规模能量应用技术(如行星级防御、轨道打击)缺失;基础工业体系残缺;对宇宙认知严重不足;且面临明确且紧迫的外部生存威胁。”
伊恩总结道:“根据星盟《文明等级划分与准入标准》,天穹星文明综合评级,暂定为——‘萌芽级星际文明’(proto-Interster civilization),具备加入星际议会,成为‘观察员文明’的资格。”
“观察员文明?”周震眉头一皱。
“是的,”伊恩解释道,“观察员文明,享有议会的基本信息查询权、贸易申请权(需对方文明同意)以及在特定情况下申请有限援助的权利。但无权参与议会核心决策,所需履行的义务也相对较轻。这是一个过渡性的身份,旨在给予新生文明一个适应和学习星际社会规则的时间。当文明等级提升后,可以申请成为正式成员。”
这个结果,可以说在预料之中。天穹星的实力,确实远未达到能与老牌星际文明平起平坐的地步,“观察员”身份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安排。
“那么,‘文明潜力扶持协议’呢?”陆沉更关心这个。
“基于评估结果,以及天穹星文明目前面临的特殊困境,星盟议会已初步批准了‘三级文明潜力扶持协议’。”伊恩肯定地答道,“根据协议,星盟将向天穹星开放部分非核心的科技数据库(包括基础宇航理论、材料科学、生态恢复技术、初级能量护盾理论等);提供一批紧急人道主义物资(主要是医疗用品和基础工业设备零部件);并派遣一个专家顾问小组(非军事领域),进行为期一个标准年(约等于天穹星1.2年)的技术指导。”
“同时,”伊恩看向陆沉,语气郑重,“作为协议的一部分,也是对你个人潜力的投资,星盟将为你个人,提供一次进入‘星盟初级知识回廊’的机会。那里汇聚了众多成员文明的基础知识精华,或许能帮助你,在个人道路与文明引领之间,找到更关键的契合点。”
个人机遇!这无疑是意外之喜。陆沉深知,自身的强大,始终是文明崛起的基石。
“我们接受这份协议,并感谢星盟的支持。”陆沉沉声道,“天穹星将珍惜这次机会,努力提升自我。”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冰华·凝辉忽然开口,她的目光再次投向陆沉,空灵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肃穆:“陆沉领袖,在评估过程中,我感知到了这片土地深处,残留着一种古老而恶毒的诅咒痕迹,以及一股与之对抗的、源自你的……统御万灵、泽被苍生的皇道气息。这股气息,与我所知的某种古老传说中的‘守护者’特质,有所契合。这或许,是你们文明最大的潜在财富,也是未来评估升级的关键。”
她的话,间接点出了“人皇传承”的特殊性,并暗示这可能是天穹星未来在星盟中提升地位的重要筹码。
巨石·撼地者也闷声补充道:“资源,是文明的筋骨。你们的星球,埋藏着未被充分利用的矿物与能量。泰拉石族,可以提供基础的地质勘探与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作为首批技术援助的一部分。但能否将其转化为力量,看你们自己。”
使者的表态,让这份扶持协议变得更加具体和有意义。
协议签署仪式,在复兴广场简单而隆重地举行。没有奢华的布置,只有残破的废墟作为背景,以及无数天穹星子民期盼的目光。当陆沉与伊恩分别代表天穹星文明和星际议会,在一份由能量凝聚而成的、闪烁着星光的契约上留下精神印记时,整个广场爆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
这意味着,他们不再是孤立无援的!他们获得了来自星海的承认与帮助!
随着契约生效,第一批援助物资通过伊恩的飞船直接传送到了指定地点——主要是修复身体损伤的高级医疗纳米机器人、用于恢复生态的速生植物种子和土壤改良剂、以及一批精密工业机床的核心部件。同时,星盟数据库的部分权限也对天穹星开放,陈明等人立刻投入了如饥似渴的学习和筛选工作中,寻找那些能最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
更重要的是,星盟专家顾问小组的先行人员也随即抵达,他们将在能源、材料、生态、信息等领域,与天穹星的专家们展开合作。
而陆沉,则在安排好初期工作后,决定即刻动身,前往星盟设立的“初级知识回廊”。他深知,玄冥星舰队的威胁迫在眉睫,他必须抓住一切机会提升自己,才能带领天穹星在即将到来的更大风暴中存活下去。
在李云瑶、周震等人充满期待与担忧的目光中,陆沉再次踏上了伊恩的飞船。这一次,他的目标明确——为了文明的跃升,寻求关键的知识与突破。
天穹星,这个刚刚在毁灭边缘挣扎回来的文明,正式以“观察员”的身份,踏入了波澜壮阔又危机四伏的星际文明行列。前方的道路依旧布满荆棘,但希望的曙光,已经穿透了厚重的战争阴云,洒落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一个崭新的纪元,真正拉开了序幕。
评估在申请提出的次日便迅速展开,伊恩、巨石·撼地者、冰华·凝辉三位使者,以其各自文明独特的视角和手段,对天穹星进行了全方位、多维度的审视。
评估的第一站,是科技与修真融合研究院。
在陈明和玄机子的陪同下,三位使者走进了这座位于地下、略显拥挤和杂乱,却充满了思维火花的研究中心。伊恩的目光扫过那些利用残存设备和新材料拼凑出的实验台,以及白板上密密麻麻的、混合了数学公式、物理定律与符文结构的推演过程,微微颔首。
“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条件下,能进行如此深度的能量本质与应用交叉研究,思路具有相当的潜力。”伊恩评价道,他的手指轻轻拂过一个正在测试的、结合了灵能共振与电磁原理的短距通讯器原型,一道微不可查的蓝色扫描光束掠过,“能量利用效率有待提升,结构稳定性不足,但创新性值得肯定。符合初步踏入‘能量精细化应用’阶段的特征。”
巨石·撼地者则对研究院内利用土系法术和简陋机械结合,进行金属冶炼和构件成型的工坊更感兴趣。他拿起一块刚刚熔铸出的、掺杂了特定矿物粉末的合金锭,粗壮的手指用力一捏,合金锭发出令人牙酸的嘎吱声,却并未碎裂。
“材质……粗糙。”巨石的声音如同岩石摩擦,“但思路正确。引入地脉火炁与机械压力协同锻造,能提升基础材料的强度。可惜,对微观结构的控制几乎为零。” 他放下合金锭,看向陈明和玄机子,“你们,有成为合格工匠的潜质。” 这来自以锻造技术闻名的泰拉石族的评价,虽带批评,却也算是一种认可。
冰华·凝辉则静静地站在一群正在尝试将治疗性灵术与基于星盟理论的生物场修复技术结合的研究员身后。她闭目感知了片刻,空灵的声音响起:“生命能量的运用,尚停留在表象。对精神与肉体的关联性认知肤浅。但……方向无误,且蕴含着一丝……微弱的怜悯与治愈意志,这是高等医疗科技的基础。” 她睁开冰蓝色的眼眸,看向那些因为她的存在而有些紧张的研究员,“精神的专注,尚可。”
评估的第二站,是军队整训场和防御节点。
周震亲自陪同,展示了重新整编后的军队风貌。士兵们虽然装备残破,许多人的伤势还未痊愈,但眼神坚定,队列整齐,行动间带着一股百战余生的煞气与韧性。周震特意安排了一场小规模的战术演练,展示了如何将修士的个体战力与现代化的小队战术结合,应对模拟的玄冥星单兵装甲。
“个体战斗意志,优秀。战术协同,初步成型。”伊恩客观地评价,“但装备水平低下,能量武器普及率低,单兵防护能力堪忧。整体军事科技,仍处于‘星球表面战争’阶段,未形成有效的轨道防御与星际作战能力。”
巨石·撼地者看着士兵们操练时激发出的、混合了内力与简单术法的攻击,摇了摇头:“力量分散,技巧花哨,缺乏一击致命的纯粹。真正的战士,当如山岳,不动则已,动则天崩地裂。” 他显然对天穹星目前个体修炼体系与军事结合的成果,评价不高。
冰华则更关注军队的士气与精神联结。她感知着演练场上空那无形却真实存在的集体意志,微微蹙眉:“同仇敌忾之心强烈,但其中夹杂了过多的悲愤与绝望,缺乏必胜的信念支撑。精神壁垒存在大量裂隙,易被高阶精神力量渗透、瓦解。” 她的评价直指核心,点出了天穹星军队目前最大的隐患——士气建立在陆沉归来这个特定因素上,根基并不牢固。
评估的第三站,也是最为特殊的一站,是深入到幸存者聚居区,考察社会结构与民生状况。
李云瑶亲自引导,三位使者行走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区、简易板房之间。他们看到了在实行严格配给制下,民众虽然面有菜色,却依旧在努力清理废墟、参与重建工作;看到了孩子们在临时学堂中,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基础知识,其中甚至包括了陈明等人紧急编撰的、关于宇宙和星盟的启蒙读物;也看到了在资源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人们自发组织起来,照顾孤寡,分享有限的药物。
伊恩注意到了一些细节:由研究院下发的改良型作物催生符,已经在一些小片试验田里发挥作用,嫩绿的幼苗顽强地钻出焦土;简易的水净化装置开始提供相对安全的饮用水,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基于灵能共振原理的短距通讯器,虽然不稳定,却已经开始在几个主要聚居点之间传递信息,维系着社会的基本运转。
“社会组织度在灾难后快速恢复,展现出较强的文明韧性。基础生存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效率,超出预期。”伊恩在记录中写道,“对新技术的学习与适应能力,良好。”
巨石·撼地者对于民众在艰难环境中展现出的体力劳动能力和不屈意志,表示了有限的赞赏:“蝼蚁尚且贪生,尔等求生之志,尚可。” 他的比喻并不动听,却也是基于其种族价值观的一种肯定。
冰华·凝辉则长时间地停留在那些孩子们身边,感知着他们虽然恐惧却依旧纯净的精神世界,以及那些在废墟中教书育人的学者们散发出的、微弱却坚定的知识传承之光。她冰冷的面容上,似乎有了一丝极其细微的松动。“文明的延续,不仅在于力量的强大,更在于知识与精神的火种不灭。此界于此,尚未断绝希望。”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考察,三位使者还动用了他们的手段,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评估。伊恩释放出微型的探测单元,悄无声息地扫描了天穹星的灵脉网络分布、能量浓度以及星球整体的空间结构稳定性。巨石·撼地者则通过双脚与大地的接触,感知着星球的地质结构、资源分布以及那些深埋于地下的、上古时期遗留的痕迹。冰华·凝辉的精神力则如同无形的波纹,掠过广袤的区域,感知着这片土地上生灵的集体情绪波动、意志流向,甚至触摸到了那残存却依旧存在的“妖皇诅咒”的细微痕迹,以及与之对抗的、源自陆沉的人皇之力的影响。
整个评估过程持续了整整五天。这五天,对于天穹星的核心层而言,是煎熬的,也是备受启发的。他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从多个外星高等文明的视角,审视自身的优点与致命缺陷。
第六日,在临时指挥中心,三位使者向陆沉及天穹星核心层宣布了初步评估结果。
“综合评估显示,”伊恩作为主要发言人,语气平和而客观,“天穹星文明,在个体能量修炼体系(修真)方面,具有独特性和一定深度,尤其在个体生命层次提升和精神力量运用上,达到了‘初级能量文明’标准。在科技方面,由于穿越者因素,理论基础存在跳跃性,但实际应用水平不均,整体处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过渡阶段,并在能量技术与物质科技的融合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社会结构方面,文明凝聚力在遭遇重大外部威胁后显着增强,展现出较强的适应性与恢复力。文化层面,具备独特的传承与包容性(指原住民与穿越者的融合)。”
“然而,文明也存在显着短板:星际航行能力几乎为零;大规模能量应用技术(如行星级防御、轨道打击)缺失;基础工业体系残缺;对宇宙认知严重不足;且面临明确且紧迫的外部生存威胁。”
伊恩总结道:“根据星盟《文明等级划分与准入标准》,天穹星文明综合评级,暂定为——‘萌芽级星际文明’(proto-Interster civilization),具备加入星际议会,成为‘观察员文明’的资格。”
“观察员文明?”周震眉头一皱。
“是的,”伊恩解释道,“观察员文明,享有议会的基本信息查询权、贸易申请权(需对方文明同意)以及在特定情况下申请有限援助的权利。但无权参与议会核心决策,所需履行的义务也相对较轻。这是一个过渡性的身份,旨在给予新生文明一个适应和学习星际社会规则的时间。当文明等级提升后,可以申请成为正式成员。”
这个结果,可以说在预料之中。天穹星的实力,确实远未达到能与老牌星际文明平起平坐的地步,“观察员”身份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安排。
“那么,‘文明潜力扶持协议’呢?”陆沉更关心这个。
“基于评估结果,以及天穹星文明目前面临的特殊困境,星盟议会已初步批准了‘三级文明潜力扶持协议’。”伊恩肯定地答道,“根据协议,星盟将向天穹星开放部分非核心的科技数据库(包括基础宇航理论、材料科学、生态恢复技术、初级能量护盾理论等);提供一批紧急人道主义物资(主要是医疗用品和基础工业设备零部件);并派遣一个专家顾问小组(非军事领域),进行为期一个标准年(约等于天穹星1.2年)的技术指导。”
“同时,”伊恩看向陆沉,语气郑重,“作为协议的一部分,也是对你个人潜力的投资,星盟将为你个人,提供一次进入‘星盟初级知识回廊’的机会。那里汇聚了众多成员文明的基础知识精华,或许能帮助你,在个人道路与文明引领之间,找到更关键的契合点。”
个人机遇!这无疑是意外之喜。陆沉深知,自身的强大,始终是文明崛起的基石。
“我们接受这份协议,并感谢星盟的支持。”陆沉沉声道,“天穹星将珍惜这次机会,努力提升自我。”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冰华·凝辉忽然开口,她的目光再次投向陆沉,空灵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肃穆:“陆沉领袖,在评估过程中,我感知到了这片土地深处,残留着一种古老而恶毒的诅咒痕迹,以及一股与之对抗的、源自你的……统御万灵、泽被苍生的皇道气息。这股气息,与我所知的某种古老传说中的‘守护者’特质,有所契合。这或许,是你们文明最大的潜在财富,也是未来评估升级的关键。”
她的话,间接点出了“人皇传承”的特殊性,并暗示这可能是天穹星未来在星盟中提升地位的重要筹码。
巨石·撼地者也闷声补充道:“资源,是文明的筋骨。你们的星球,埋藏着未被充分利用的矿物与能量。泰拉石族,可以提供基础的地质勘探与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作为首批技术援助的一部分。但能否将其转化为力量,看你们自己。”
使者的表态,让这份扶持协议变得更加具体和有意义。
协议签署仪式,在复兴广场简单而隆重地举行。没有奢华的布置,只有残破的废墟作为背景,以及无数天穹星子民期盼的目光。当陆沉与伊恩分别代表天穹星文明和星际议会,在一份由能量凝聚而成的、闪烁着星光的契约上留下精神印记时,整个广场爆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
这意味着,他们不再是孤立无援的!他们获得了来自星海的承认与帮助!
随着契约生效,第一批援助物资通过伊恩的飞船直接传送到了指定地点——主要是修复身体损伤的高级医疗纳米机器人、用于恢复生态的速生植物种子和土壤改良剂、以及一批精密工业机床的核心部件。同时,星盟数据库的部分权限也对天穹星开放,陈明等人立刻投入了如饥似渴的学习和筛选工作中,寻找那些能最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
更重要的是,星盟专家顾问小组的先行人员也随即抵达,他们将在能源、材料、生态、信息等领域,与天穹星的专家们展开合作。
而陆沉,则在安排好初期工作后,决定即刻动身,前往星盟设立的“初级知识回廊”。他深知,玄冥星舰队的威胁迫在眉睫,他必须抓住一切机会提升自己,才能带领天穹星在即将到来的更大风暴中存活下去。
在李云瑶、周震等人充满期待与担忧的目光中,陆沉再次踏上了伊恩的飞船。这一次,他的目标明确——为了文明的跃升,寻求关键的知识与突破。
天穹星,这个刚刚在毁灭边缘挣扎回来的文明,正式以“观察员”的身份,踏入了波澜壮阔又危机四伏的星际文明行列。前方的道路依旧布满荆棘,但希望的曙光,已经穿透了厚重的战争阴云,洒落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一个崭新的纪元,真正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