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商会助力,滇缅筹谋-《从狼烟北平开始》

  民国二十年十二月初九,上海的午后阳光终于驱散了连日的阴雨,透过酒店房间的落地窗,在地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周明远正坐在书桌前整理与沈雨禾的合作草案,笔尖划过纸张,将军需运输的时间节点、物资清单与车队调度方案一一标注清晰。白秀珠则在一旁熨烫昨天新买的米白色大衣,蒸汽氤氲中,她忽然想起什么,抬头说道:“对了明远,立华小姐说今晚的饭局在法租界的‘老洋房餐厅’,让咱们提前半小时到,还说要介绍上海商会的一位理事给你认识,说是能帮咱们协调滇缅线的运输资源。”

  周明远握着钢笔的手一顿,抬眼看向她:“上海商会的人?是之前跟沈家有合作的吗?” 他虽已与沈雨禾初步谈妥合作,但滇缅线涉及云南、缅甸两地的关卡协调,若能有上海商会从中斡旋,或许能减少不少行政阻力 —— 毕竟他当前级别主要负责后勤调度,跨区域协调资源还需本地势力助力。

  白秀珠摇摇头,将熨斗放回底座,走到书桌旁轻轻揉了揉他的肩膀:“立华小姐没细说,只说是负责商会运输事务的,在云南有不少人脉,能帮咱们打通当地的关卡。你也别太紧张,今晚我陪你一起去,咱们就先听听对方的想法,合适再谈合作。”

  周明远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的温暖让他安心不少:“有你在,我放心。咱们这次谈的重点还是运输保障,比如云南境内的路况勘察、关卡通行效率这些,先把基础的合作框架搭稳。”

  傍晚六点半,周明远和白秀珠准时抵达 “老洋房餐厅”。弄堂深处的西餐厅透着几分静谧,青砖外墙爬满藤蔓,门口的煤油灯晕开暖黄的光,推门而入时,悠扬的小提琴声缓缓流淌。杨立华已坐在靠窗的位置等候,身边还坐着一位穿着深灰色西装的中年男人,约莫五十岁上下,面容温和,手上戴着一枚玉扳指,周身透着沉稳的商人气质。见两人进来,杨立华连忙起身招手:“明远,秀珠,你们可算来了!快坐,这位是上海商会的张理事,负责统筹商会的跨境运输业务,在云南、贵州一带人脉很广。”

  张理事起身伸出手,笑容亲和:“周少校,久仰大名!东北前线的物资运输任务,可是解了部队的燃眉之急,我在商会的会议上还听过你的事迹呢。” 他的手掌宽厚,握起来很有力量,言谈间带着商人特有的干练。

  周明远连忙回握,语气谦和:“张理事客气了,只是尽了后勤人员的本分。这次冒昧打扰,是想请您帮忙协调滇缅线的运输事宜 —— 沈家的车队虽有缅甸那边的资源,但云南境内的关卡通行、路况保障,还需您多费心。”

  待众人坐下,侍者端上咖啡,张理事才缓缓开口:“周少校放心,商会早就想为军需运输出份力。云南境内的几个主要关卡,比如曲靖、楚雄的,我都认识负责人,只要提前打好招呼,通行效率能提高不少。不过有个情况得跟你说清楚 —— 云南部分路段最近在翻修,加上雨季刚过,有些山路容易塌方,需要提前安排人勘察路线。”

  周明远心中一喜,连忙拿出随身携带的滇缅线地图,铺在桌上:“张理事,您看,沈家的车队计划从缅甸仰光出发,经曼德勒进入云南瑞丽,再走昆瑞公路到昆明。您说的翻修路段,具体在哪个位置?我们好调整运输时间。”

  张理事俯身看着地图,手指在瑞丽到楚雄的路段上划过:“就是这段,楚雄到大理的部分山路正在拓宽,白天禁止重车通行,只能走夜路。不过夜路不安全,我建议你们跟当地的运输协会合作,让他们派熟悉路况的向导随行,能减少不少风险。”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昆明的仓储资源也得提前落实。商会在昆明有个大型仓库,要是军需物资需要临时存放,随时可以用,租金方面我给你们按成本价算。”

  杨立华在一旁补充道:“明远,张理事可是真心想帮咱们。之前商会的华侨商户跟部队合作过,信誉很好,你不用担心后续的协调问题。”

  周明远看着地图上标注的路线,又想起之前与沈雨禾谈的合作细节,心中渐渐有了完整的方案:“多谢张理事!那咱们就先定个初步合作意向 —— 您帮咱们协调云南境内的关卡通行、安排路况向导,还有昆明的仓储;我们则优先使用商会推荐的运输辅助资源,后续若有其他军需运输需求,也优先与商会合作。”

  张理事笑着点头:“没问题!我明天就让助理整理一份合作协议,送到你住的酒店。对了,云南那边的运输协会,我今晚就联系,让他们派最有经验的向导过来,下周就能跟沈家的车队对接。”

  白秀珠坐在一旁,安静地听着几人谈话,偶尔给周明远和张理事添些咖啡。她虽不懂运输协调的细节,但看着周明远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也跟着放下心来,时不时用眼神给周明远递去鼓励 —— 她知道,这些合作细节的敲定,对后续的军需运输至关重要。

  晚餐期间,话题始终围绕滇缅线的运输保障展开。张理事说起云南的风土人情,语气里满是熟稔:“云南的少数民族多,有些村寨在山区里,车队经过时最好提前跟当地的村长打个招呼,递些烟酒作为心意,能避免不少麻烦。之前有商户的车队没打招呼,被村民误会是走私的,耽误了好几天行程。”

  周明远认真地记在笔记本上:“多谢张理事提醒,这些细节我们确实没考虑到。后续跟沈家对接时,我会把这些注意事项加进去,让车队提前做好准备。”

  张理事又补充道:“还有天气问题,云南的天气多变,上午还晴天,下午可能就下暴雨,车队得准备足够的防雨布,还要带些常用的修车工具,比如备胎、千斤顶这些,避免半路出故障。”

  “您考虑得太周全了!” 周明远由衷地赞叹,“有您帮忙,咱们的军需运输肯定能顺利不少。”

  晚上九点,晚餐结束。张理事还要赶回商会处理事务,临走前特意留下助理的联系方式:“周少校,要是有紧急情况,随时打这个电话找我助理,他 24 小时待命。”

  周明远接过纸条,小心地收好:“多谢张理事,今晚真是麻烦您了。”

  回去的路上,白秀珠靠在周明远的肩膀上,轻声问道:“明远,有了张理事的帮忙,云南境内的运输是不是就顺利多了?”

  周明远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会顺利很多。之前还担心云南的关卡和路况问题,现在有张理事协调,还有当地向导随行,风险能降低不少。秀珠,军需运输是前线的生命线,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现在基础的保障都落实了,后续就能更安心地推进合作。”

  白秀珠抬头看着他,眼中满是信任:“我相信你一定能把事情做好。不管你要在上海待多久,我都陪着你。”

  汽车驶过灯火璀璨的南京路,窗外的霓虹映照着两人的脸庞。周明远看着手中的地图,心中明白,与上海商会的合作,是滇缅线军需运输的重要一步 —— 从沈家的缅甸资源,到商会的云南协调,再到后续的车队调度,一条完整的运输链条正在逐步形成。他当前的级别虽未触及高阶决策,但只要把后勤保障的每一件小事做好,把运输链条的每一个环节抓实,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

  回到酒店后,周明远将张理事的建议和联系方式整理到合作草案中,然后打开系统界面,提示音响起:【检测到宿主落实云南境内运输保障,完善滇缅线合作链条,获得 “协同保障” buff,可提升跨区域运输效率;同步解锁 “上海商会资源权限”,方便后续协调仓储、向导等资源。当前系统等级:3 级(2900\/3000 军功值)】

  周明远关掉界面,走到窗边看着上海的夜色。他知道,与上海商会的合作,不仅解决了云南境内的运输难题,更为后续的军需保障积累了人脉资源。虽然未来仍有挑战,比如缅甸境内的运输协调、物资的质量把控,但只要他坚守后勤岗位,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本职工作,就一定能为即将到来的抗战做好准备。属于他的后勤之路,正朝着更坚实的方向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