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月儿卖报-《公子向北》

  二夫人点了头,捏着手绢又哭了起来。

  “给你定这样门户低微的媳妇,不过是看着你外祖致仕,我无娘家人依靠。都来欺辱于我。”

  “母亲,俗话说的好,抬头嫁女,低头娶妇。祖父为我亲谋的亲事,自有他的一番说法。门户之说更是不用放在心上。咱们高祖幼时还沿街乞讨为生呢,您只需安安心心待着,待媳妇过了门,我们一处来侍奉您。”秦荣温声安慰着。

  二夫人泪掉的更急了,却不知道在难过些什么。

  秦荣坐到她的榻边,接过嬷嬷端过来的茶碗,亲自接过递与母亲。

  哄了一时,才收了泪。

  “母亲,我如今求学不常回院子,院中倒也不必留太多人侍候,便把柑橘给了苙儿,她年龄尚幼,能照顾陪伴苙儿许多年。苙儿奶娘管着院子,再加上现在侍候他的丫髻,再拔上两个粗使的,也就能撑起院子了。”

  二夫人点了点头,“我明日和你爹爹言明一声。”

  “我正好有些学业上的疑问,正好要求见父亲,我一并和父亲禀报一声吧。”

  秦荣只用了一晚上的功夫,就把秦苙搬院子的事情给办妥了。

  小满听到秦苙兴高彩烈的和他说一个月后就要有自己的院子了,她认真恭喜了他。

  “苙少爷,待你搬新院子时,我到时候给你温居。”

  “小满姐姐,到时候我请你,请四弟,大侄儿还有明珠公主吃席面。”秦苙挑着小眉头,“爹爹说分了院子我就是大人了,给我涨了月钱,我一个月有四两了,娘亲说也要给我补贴些。”

  “唉哟,小财神啊。”小满笑道,“那就等你的黄道吉日了。恭喜你啊,苙少爷。”

  秦苙装模作样,拱了拱手,小满拿手绢挡住嘴无声笑了。

  月儿搬回了报纸。

  先把大姐给的装首饰的木盒放进箱笼里,与房契,出租房屋的契约还有银锭收在一处,锁好箱子。

  她认真把报纸看了一遍。

  “姜月儿,你在家吗?”李闲的声音在院外响起。

  月儿把他迎了进来。

  “姜月儿,你真的拿到了这报?”李闲看着那一厚摞报纸,满脸吃惊,又转成了敬佩。

  “嗯。这些二百文。”月儿说,“咱们的底价就是一份两文。”

  “这样便宜。”李闲瞪大了眼睛,“大姐太厉害了。那,那咱们卖多少银钱?姜月儿,咱们是不是要发财了。”

  “初开始,我打算不收钱,先送。”

  “送?白送?”李闲一声比一声高,“咳,也,也没有多少银钱,送得起。送得起。”

  李闲只被月儿淡淡的看了一眼,便赞同了月儿的主意。

  “总不能一直白送吧?”李闲坐在窗下的桌边说。

  “送三日。你看这个图。”月儿抽了张纸放在李闲面前:“这是德胜门左近的街铺,荣成巷里全是酿酒作坊,庆丰街上铺子繁杂但买卖都不小。

  牌坊街上的铺子,挨着旱码头,体量大,一个铺子里既有管事的,还有掌柜的,有的铺子,东家都常在。

  这些铺子都送,余下的便送些我熟识的大户。

  你看还有哪里可送?”

  月儿简略画了她家附近的街道。

  “你说的这些地方,虽说离得不远,但是全都跑一遍,那也得好些功夫,咱俩分头去送,没有一个时辰也送不完。”

  李闲心想送完这些地方,腿就累细了,哪还有力气再做别的。

  “咱俩不送,这种出力气的活交给有力气的人就行了。咱们要做重要的事。”

  哦哦,杀鸡不用牛刀。李闲暗想。

  “我打算让大河和小山去送。一人负责一条街巷。其余的再雇几个小孩子。送十份报给一个铜板的佣钱。”

  合则一文没挣,还搭点呗。

  “那要送几日啊?”

  他要算算要搭多少钱进去。

  “送三日。我大姐说,这报日日更新,每每不同。送的时候就说清,只送三日,后面要再想看日后的,便要掏钱了。”月儿说。

  “那你打算定价几何?”

  “一份报七文钱,若一次订一个月的,便可便宜些,六文一份,预先交一百八十文,此后一月,便日日送到他府上。”

  李闲快速算了一下,虽然说赚不到大钱,但胜在不用操什么心,也不用出太大的力。

  这是门好买卖。

  “行,我听你的。”

  成前安排人每日给月儿送报纸。

  月儿一共找了五个小孩,每日早上来她家领好报纸后出去挨个铺子送。

  拿报纸前需要背一段话,背熟了才能领报纸。

  “先生,掌柜的,这是京城少年日报,记录了京城里每日发生的新鲜事,中缝里是相国寺市场里所卖货物的价格,是昨日里最新的。还有邸报上的奏折。这个话本是每日里有一篇的,很是有趣,今日免费赠送,给您一份解解闷吧。”

  月儿听他们背涌清楚了,便每人发了二十份。

  送完了,中午到面摊上领工钱。

  此时也刚七点,送完了也不误上学堂。

  她打算过了这几天后,让李闲负责分发报纸,她不能一直让她爹去帮她收衣裳。

  已经有大娘子拐着弯的向她打听她爹有没有媳妇。

  月儿气闷,看着朗眉俊目的李闲都没了好脸色。

  李闲以为他吓唬吕蒙,不许他和姜月儿说话的事被她知道了。

  月儿一抬手,李闲立刻蹲下了。

  月儿以为他累了,没太在意,把他头巾上的树叶摘了下来。

  人吓人吓死人啊!

  第三日,便见成效。

  有三十六间铺子,订了一个月的报。

  她收衣服的大户人家,订了二十份,每份订一个月。

  “姜月儿,已经订出去一半了。”李闲记录订阅者的地址,从明日起要按时给人家送了。”

  月儿仔细看了看地址,“这个里乾街,应是有几家茶馆,还有一处书坊,竟然一家都没订,有些奇怪,谁送的这条街?”

  李闲查了查,“姜大河。”

  月儿叹气,“换个人,看谁订出去的多,让他再跑两天这条街。”

  李闲点头。

  “咱们的同窗有五个人也要订。剩下的如何?再多往远处送送?”

  “不用,送报的孩子都不大,跑这几条街,离家近还行,再远的地方,跑过去太耗功夫。待过上十天半月看看再说。每日里剩下的到庆丰堂门口卖,那个茶楼养着说书先生,说不定好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