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京城少年日报社成立-《公子向北》

  “9两银子给你十份报纸,并不是一份。你家没有兄弟姊妹了?你看看这些消息,让你姊妹还有母亲看看,足不出户,也能知道经济民生。

  每日会有专人送到府上的。

  你再看看这条,京师物价涌贵,四方人民疲弊,供给艰难,光?寺所储果品之类,殊少于旧,乞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宴赐百官酒饭,暂为停止,庶几用度不匮。这是邸报里的内容,你看,这是户部给事中李锡奏请的,圣上准了。”

  秦荣未尽之言有人懂了,他的同窗们并不是所有人的父辈都在朝为官,他们接触不到邸报,也有人买京报,是邸报的抄录本,但那个价格,绝对比这个贵许多。

  秦荣又指出几条,“这可是宫里的狮子,待狮子画完了,说不得还能画些旁的。你就说这钱值不值,我也就和你关系好,才卖与你,别家想买,我还不与他呢。”

  “买了。”同窗咬牙,大不了自己俭省些,这份什么报纸所写,虽说不知头尾,东一榔头西一斧子的。但是胜在出奇不意,新鲜有趣,能让他们看看不同的人间事。就譬如这个门钉肉饼,他没听过,但看了这介绍,还真想去吃吃看。

  “咦,这是地址画图。”另一个同窗指着肉饼下面的线条说。

  “嗯,这是西门外的一处牌坊,前前朝留下来的,挺有名的。”旁边的人指着线条边上的牌坊说,“不若,明日午后去尝尝。”

  “可。”简直一呼百应了。

  小满看着成前拿回来的90两的银票,眼睛都直了。

  她写的是90文啊。难不成自己没太注意,写误写成了90两?

  “是不是弄错了?”小满都不仅仅是吃惊了。

  “没有。没有。荣二少爷说了,他同窗觉得这报纸编的甚妙,要拿回去送与家里人。所以每人订10份,先订一个月的。

  二少爷说了,因着他们订的多,是大买家,所以有些优待。待订满一年后,另送一份礼物。

  礼物二少爷说倒也不用特别费心思,少爷们玩的那些玩具随意挑选一两样便可。”

  想得还怪周全呢。

  真是销售奇才。

  小满点点头,对成前说:“那这银票便交给大少爷吧。”

  “我已回过大少爷了,大少爷说这是你们自己努力得来的,便交与你们自己花用这笔钱吧。”

  小满赶紧道谢,这是什么领导,成本他掏,赚了钱他不要。这是领导吗?这是神仙。

  下午接到孩子们她忍不住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们。

  孩子们对于银钱并没有什么概念。

  但他们也是有月钱的,明珠公主一个月10两,几位少爷,也就五六两的样子。

  对比一下就知道这个钱大概是什么价值了。

  “咱们用心编报纸,若是能卖得更多,便可以挣的更多些了。这个是属于咱们的。不如给咱们这个团体取个名字吧。”小满一天天的,不是在取名,就是在取名的路上。

  孩子们来了兴致,但是饭菜送来了,食不言寝不语。他们开始安安静静的吃饭。

  吃完了饭,几个孩子派了今日的小班长秦芮来与她谈条件。

  “小满姐姐,我们都长大了,不用睡那么久的午觉了,今日只睡两刻钟好不好呢?”

  真是年少不知道睡午觉的好啊。

  人家都说了,当幼师就是一个困的要死不能睡觉的大人,看着一群装睡的小孩。

  还真是。

  小满点了点头。

  秦芮志得意满地转回身去看自己的小伙伴们,小眉头一挑,其它几个孩子表示收到。安安静静的,躲在被子里偷偷快乐。

  小满怕明珠公主晚来了,会不高兴,赶紧让芸娘去禀告一声。

  一中午几个孩子,那真是睡不安寝,但却是一动不动。

  他们累不累不知道,小满看着他们都觉着累。

  她趴在外面的小桌子上睡了一会儿,起来的时候,脸上被碧玺串压出了三深一浅四个小坑。

  孩子们看着她,使劲地抿着嘴。

  芸娘光顾着带孩子们上厕所,看着他们洗手,就没有注意到小满。

  明珠公主来了后,示意小满蹲下,她用肉乎乎的小手抚了抚小满脸上的痕迹,“小满姐姐,下次午时你到床上睡吧。”

  小满用镜子照了照,这才知道那几个小子在憋什么。

  要不说都想生闺女呢,臭小子的思维永远在外太空。

  “好好好,我知晓了。”小满用自己的脸贴了贴她的,“来来来,给咱们这个小团体取个响亮的名字。”

  “小满姐姐,叫五人伙。咱们一共五个人。”秦芮首先举手发言。

  小满不情不愿的在木板上挂着的白纸上,写下五人伙。

  “叫日报社。”秦芮说。

  小满眼睛都亮了,生怕他反悔,赶紧提笔写下。

  “小满姐姐,我觉得听京城少年日报社更好。”明珠公主转着小眼珠说。

  她不会取名,但她可太会猜测大人们的心思了。

  小满使劲忍住不笑,她不能让孩子知道她的喜好,不然投票的时候就不公平了。

  “小满姐姐,我中意少年行止。”沈池说。

  这个也很有意趣哎,行止有行动和停止的意思,加上少年二字,就有一种蓬勃生机之感。还显得进退有度。

  小满边写边纠结。

  写完开始投票。

  两人投了京城少年日报社,有两人投了少年行止。

  秦苙自己取的名字被自己先放弃了。

  四个人看着小满,等着她投出关键的一票。

  但两个名字她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