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正式除契-《公子向北》

  小满起来先去看小桃。

  “不是说不醉人吗?我都不记得是怎么回来的了。”小桃捏着太阳穴。

  “我让芸娘去看三丫了,让她给你煮碗醒酒汤来。”小满和她一处去刷牙。

  “嗯。”小桃点头,“那契呢,没丢了吧。”

  “在这呢,我一会儿吃了早饭,就去前院找岑管事,今日去官衙除籍。”小满拍了拍胸前的暗袋。

  “还需去官衙?”小桃竟然也有不知道的了。

  小满细细和她说了一回。

  小桃认真听,她和燕武已经订好了,明年娶她过门,到时她也会放籍再嫁。

  两人刚梳洗好,东宫的早点送来了。今日是太监送的,秦翊没来。

  芸娘拎了食盒进来,三人坐在茶炉房里准备吃早饭。

  紫燕和太监说笑的声音传来:“姚公公,今日带了些什么啊?日日来送,辛苦你了呢。”

  “姑娘吃的好便好。”姚太监敷衍了一声走了。

  紫燕进了门,仿佛没看见三个人一样,径自坐下来吃饭。

  三人也不想惹她,各自吃着吃。

  小桃喝一碗醒酒汤,人舒服了不少。吃了小碗姚太监送来的羊肉面。

  小满喝了碗府里的粥。

  便放下筷子。

  关乎自己的大事,还是有些紧张。她没有出息的失了胃口。

  吃完早饭回了正房,她嘱咐了芸娘几句,换了身衣服去前院找岑管事了。

  今日去衙门,她便穿的正式了些。

  穿了件针线房新送来的立领斜襟深衣,长及大腿,下摆开叉及腰,碧青色,非常纯正,细看之下,上面织有青竹暗纹,夏日里一看就端庄,但不显热。领口镶着松石的扣子。领下挂着金玉坠领,下身穿着月白色织金的马面裙。

  这哪里是丫鬟,这就是大户人家的小姐。

  这一身无一凡品,没有二十两银也下不来。

  针线房说是大少奶奶吩咐做给她的。

  她戴好荷包,往里面装了三四块碎银,大约有十两。以备不时之需。

  “唉哟,这是从哪个金银堆儿里爬出来的。”紫燕终于先开了口,“别急着往外爬,爬出去了,可回不来了。”

  小满当没听见,嘱咐芸娘看好门,去前院找岑管事了。

  “恭喜小满姑娘了。”岑管事已经得了四太太的吩咐。

  每年府里撵出去的,送庄子里的,甚至是扭送官府的都有。

  但放契之人真的少之又少。主要是进了这府里的,哪个还想出去。

  小满姑娘现如今别说府中少爷了,东宫的公主都与她甚是亲近,留在府中哪里愁个好前程,不说旁的,单就是给大少爷做个姨娘,日后的好日子那也是过不了的过。

  啧,别是大少奶奶使了巧宗,把她诓骗出去的吧。

  岑管事领她去车马厅的一路脑补了不少大戏。

  最终得出个结论,还是太年轻,经历的少被忽悠了。

  坐上了一辆小马车出了府,刚拐到正街口,一辆驾乘赶上了她们。

  “可是小满姑娘?”王掌柜的声音传来。

  小满掀开窗纱,探出头去,笑道:“王掌柜安好,如何在这?”

  “我今日陪着姑娘办事。”王掌柜言笑晏晏,挥了挥手让她回去,自己率先坐回车里。

  小满笑了,心里安稳了不少。

  除籍的事办得十分顺利,吏目收回身契,在文册中记录清楚。

  询问她是回原籍还是做何打算。

  听闻她要落户在京城,且父母已购置好房产,便给她写了份文书,让她拿去那边入籍。

  来办事的人很多,但国公府的人办事,格外优待些。

  出了衙门,岑管事告辞,“小满姑娘,就此别过了。”

  “我还回府里的。日后我以女师的身份,仍旧在府里供职。”小满笑。

  “哦哟,那敢情好。那敢情好。三少爷四少爷明年进学,但五少爷就能上你的书堂了。待五少爷教出来,大少爷的儿子也可以学了。”岑管事是真为她高兴。

  小满也是这么想的。

  她坐上了王掌柜的车。

  王掌柜的车宽敞许多,一进车里,凉爽宜人。

  她今日穿大衣裳,汗已经把里衣都打湿了。

  “舒适些了吧?我在桌下放了冰。”王掌柜笑着递了杯茶给她。

  空调车里喝热茶,舒坦。

  “咱们去看看铺子,铺面不甚大,一年租金不过三十两,小满姑娘无需有太大负担。”王掌柜的也喝一杯茶。

  车行的非常稳当,茶水都没有太大晃动。

  “怕是太过叨扰四太太了。”小满算了一下,一个月2两五钱租金,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费用,她很确定她爹娘租不起。

  “不需要有负担,四太太不单是对你,对身边人都大方的很。不然买卖也不会做的如此之大。”王掌柜的笑。

  凭着小满的奇思妙想让四夫人赚了多少银钱,他最知道了。

  这点小恩恵并不算什么。

  小满认同王掌柜的话,四房的下人,府中公认的赏钱最多。被许多人羡慕着。

  车行了半个时辰才停下。

  一下车,小满就认出了这个地方。

  这是一处十字路口,东西向街道宽广平坦。南北向是稍宽的街巷,两边是住户,十字路口往东,出了徳善门,往西北走便是小房。

  往北走,不远处便是旱码头,爹娘就在不远处摆摊子。

  爹娘正在忙,无暇他顾,根本没有看向她。

  “小满姑娘,随我来。”王掌柜的随意扫了一眼那些摆摊的,拉车的人,便收回了目光。

  “好。”小满微笑点头。

  街口是一家银楼。

  挂银楼的招牌,应该不止卖首饰,还承载了兑换银钱的职责。

  银楼很大,一开间有五间,大门洞开,伙计站在门内忙碌着。

  一共有两层,上面的窗有的支开,有的关闭。

  再过去竟是一家伢行,门脸较小。

  旁边便是四夫人说的这间铺子了,门边南朝北货的木板广告还挂着。

  “便是这处了。一共有三间,上面有三层,一层摆样货,二层可以做仓房,三层只得半层,勉强可以睡人。”王掌柜的介绍道。

  这怎么可能一年三十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