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秦淮茹贼心不死,林卫国正式入职-《四合院:我一级工程师,你还闹?》

  傻柱低头啃着窝头,压根没瞅见。

  秦淮茹转身时,

  那双眼睛里闪过的盘算。

  她可不想傻柱这把刀就这么废了。

  外面那点动静,

  林卫国半点没往心里去。

  他昨晚画图纸画到半夜,

  刚醒过来人还是懵的。

  简单洗把脸,人就精神了。

  他走到屋檐下的灶台,

  锅里还留着昨天的肉汤。

  米饭也是现成的。

  生起火把肉汤热开,浇在米饭上。

  一股浓郁的肉香再次飘荡起来。

  搅和着米饭,

  每一粒都吸饱油汪汪的汤汁。

  林卫国大口吃着,舒坦。

  吃完饭,不紧不慢地刷锅洗碗。

  收拾利索,

  他换上一身干净的蓝色工装。

  这是组织发的,料子厚实,耐磨。

  林卫国对着镜子照了照,

  镜子里的年轻人身姿挺拔,眉眼锋利,

  透着一股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自信。

  他拿起公文包,

  里面是他的工作证和几份手稿。

  刚锁好门,

  就撞见秦淮茹端着一盆衣服出来。

  秦淮茹看见他,身子下意识地一僵。

  随即她脸上强行挤出一个笑容。

  “林工,上班去啊?”

  声音又低又怯,没了往日的风情。

  林卫国淡淡“嗯”了一声,

  目不斜视地往前走。

  秦淮茹看着他的背影咬了咬嘴唇。

  这个男人就像一块捂不热的铁。

  她心里那点不甘又冒了出来。

  一级工程师,

  一个月一百多块钱的工资。

  要是能攀上他……

  林卫国出了四合院,一路往轧钢厂走去。

  清晨的街道,

  满是骑着自行车“叮铃”作响的工人。

  空气中飘着煤炉子和早点的混合香味。

  一切都充满了鲜活的年代气息。

  到了厂门口,巨大的标语映入眼帘。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工人们排着队,鱼贯而入。

  林卫国出示了工作证,

  门卫立刻敬了个礼。

  “林工好!”

  一级工程师的工作证是特制的。

  整个轧钢厂有这待遇的,

  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林卫国点点头,走进这座钢铁巨兽。

  厂区里热火朝天,

  高耸的烟囱冒着滚滚浓烟。

  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

  空气一股子铁锈和机油的味道。

  他没去办公楼,

  而是直接走向技术科。

  技术科在一栋二层小楼里,相对安静些。

  他推门进去,里面已经有几个人在忙活。

  看到他,所有人都停下了手里的活。

  “林工早!”

  “林工来了。”

  大家纷纷打招呼,

  态度恭敬里带着点好奇。

  昨天杨厂长亲自开了个小会。

  拿着照片把这位海归专家隆重介绍了一番。

  这会看见真人一下就认出来了。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个上面派来的大才。

  林卫国微笑着回应,找到自己的办公桌。

  桌上已经放好了崭新的图纸、文具。

  他刚坐下,

  技术科的刘科长就端着个搪瓷缸子过来。

  “林工,喝水。”

  刘科长四十多岁,戴个黑框眼镜,一脸和气。

  “谢谢刘科长。”

  “客气啥,以后咱们就是一个战壕的战友。”

  刘科长搓着手,有些兴奋。

  “林工,您刚来,先熟悉熟悉厂里的情况。”

  “这是咱们厂目前所有产品的设计图纸和工艺流程。”

  他指着桌上一大摞厚厚的资料。

  “有什么需要,您随时开口。”

  林卫国点点头,

  这应该是杨厂长的意思。

  让他尽快融入,尽快发挥作用。

  “好,我先看看。”

  拿起最上面一份关于钢材热处理的工艺文件。

  翻开没几页,他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虽然心里有所准备,

  但落后程度还是超出他的预期。

  这上面记录的淬火工艺,

  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反面案例。

  控温基本靠老师傅的经验,

  也就是所谓的“看火色”。

  冷却介质单一,时间全凭感觉。

  这样搞出来的钢材性能极不稳定。

  废品率高得吓人,

  简直是在浪费国家资源。

  “刘科长,

  咱们厂热处理车间的废品率有多少?”

  刘科长愣了一下,

  没想到他一上来就问这个。

  他面露尴尬,压低声音说。

  “这个……有点高,

  上个月大概在百分之三十左右。”

  “有时候一批料不好,能到百分之四十。”

  林卫国心里叹了口气,

  这何止是有点高。

  这简直是犯罪。

  “车间现在负责的老师傅是谁?”

  “是易中海,咱们厂唯一的八级钳工。”

  刘科长补充道。

  “易师傅技术那是没得说,

  厂里大小设备都离不开他。”

  “这套淬火工艺也是他跟苏联专家学的,

  一直沿用至今。”

  易中海?

  又是他。

  一个钳工却把持着热处理车间的工艺。

  这本身就是个笑话。

  “我想去车间看看。”

  “好,我带您去。”

  ......

  热处理车间在厂区的最里面。

  人还没走近,

  一股能把眉毛烤卷的热浪就先扑过来。

  淬火炉像一头趴窝的钢铁巨兽,

  肚子里发出沉闷低吼。

  车间里光线很暗,

  炉口火光把人脸映得忽明忽暗。

  工人们光着膀子,

  汗珠子顺着脊梁沟往下淌。

  正吆喝着号子,

  用长长的铁钳夹一块烧得通红的钢锭。

  “慢点,慢点!都他妈给我稳住!”

  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在车间里回荡。

  林卫国一眼就看见了易中海。

  他穿着一身被汗水浸透的工装,

  脸上全是黑灰。

  但那股子发号施令的劲儿,

  跟在院里一模一样。

  在轧钢厂这个地盘,

  他确实是技术权威的派头。

  “小心!”

  易中海大喝一声,

  亲自抢步上前接过铁钳。

  他两条胳膊上的肌肉疙瘩,

  硬得跟铁块似的。

  竟真把那几百斤的钢锭稳稳送进淬火池。

  “刺啦——”

  白色的水汽蒸腾而起,

  瞬间弥漫了半个车间。

  周围的工人纷纷喝彩。

  “还是一大爷厉害!”

  “这手绝活,没个几十年练不出来!”

  易中海脸上露出自得的笑容,擦了把汗。

  一回头,

  正好看见站在车间门口的林卫国和刘科长。

  他的笑容僵在脸上,眉头不自觉地皱起。

  这小子来干什么?

  刘科长赶紧上前,满脸堆笑。

  “易师傅,忙着呢?”

  “这位是咱们新来的林工,

  想来了解一下淬火工艺。”

  易中海瞥了林卫国一眼,

  鼻子里“哼”了一声。

  他没搭理林卫国,而是对刘科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