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温控加液压,黑科技爆改机床!-《四合院:我一级工程师,你还闹?》

  “不是我做不到。”

  易中海梗着脖子。

  “是全天底下,就没人能用手做到!”

  他这话说得斩钉截铁。

  充满对自己几十年经验的绝对自信。

  林卫国就是个靠理论上位的年轻人。

  根本不懂实际操作的艰难。

  “好。”

  林卫国点点头,不再跟他争。

  “既然易师傅认为做不到。”

  “那这个项目就不劳您大驾。”

  他目光扫向其他人。

  “还有谁认为做不到的。”

  “现在可以提出来,退出项目组。”

  “我绝不勉强。”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谁也不敢当这个出头鸟。

  毕竟,这可是大领导亲自抓的项目。

  你说做不到,那不是打领导的脸吗?

  易中海的脸一下子就涨得发紫。

  他本想靠自己的资历给林卫国一个下马威,

  争取主导技术方向。

  没想到人家直接把他给踢出局!

  这让他感觉一拳打在棉花上。

  憋屈得想吐血。

  他愣在原地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尴尬到极点。

  散会后,易中海黑着一张脸回了钳工车间。

  车间里的徒弟们看他脸色不对。

  谁也不敢凑上来。

  “师傅,林工那边……”

  一个胆子大的徒弟小心翼翼地问。

  “哼!别跟我提他!”

  易中海把手里的工具“哐当”一声摔在台钳上。

  “一个黄毛小子,懂个屁的技术!”

  “手工磨出微米级?他怎么不说他能上天呢?”

  “看着吧,不出三天!”

  “他就得灰溜溜地来求我!”

  易中海对自己“八级钳工”的身份。

  有着近乎偏执的自信。

  整个轧钢厂离了他易中海。

  精密加工这块就得瘫痪。

  林卫国现在把他晾在一边。

  早晚有后悔的时候。

  然而,一连几天过去。

  林卫国那边压根就没半点动静。

  他带着项目组的人直接扎进一号车间。

  那里有厂里设备最精良的设备。

  并且,把整个车间都给封锁。

  门口挂上“军事禁区,闲人免进”的牌子。

  还有保卫科的干事二十四小时站岗。

  别说是易中海。

  就是李主任想进去看看都让给拦了回来。

  这让易中海心里更是七上八下。

  这姓林的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他越是想不通,就越是好奇。

  只能每天假装路过一号车间。

  伸着脖子往里瞅。

  可除了能听到里面机器的轰鸣。

  什么也看不见。

  ……

  此刻,一号车间里。

  气氛紧张又热烈。

  林卫国正带着几个技术骨干。

  围着一台半旧的苏制精密车床。

  这台车床已经是厂里精度最高的设备。

  但即便是它,加工出来的零件。

  离P4级的精度要求也差着十万八千里。

  “林工,咱们……就用这台机器?”

  一个叫李师傅的老技术员,满脸疑惑。

  “这台床子咱们都用了十几年。”

  “它的性能咱们闭着眼都知道。”

  “拿它来搞超精密加工,这不是……”

  “赶着鸭子上架吗?”

  “谁说要直接用它了?”

  林卫国微微一笑。

  拿起粉笔在车床旁边的黑板上画起了图。

  “我们要对它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

  他一边画,一边讲解。

  “传统的车床加工最大的误差来源有两个。”

  “第一,是热变形。”

  “机床长时间运转,主轴、刀具都会发热膨胀。”

  “温度每升高一度,尺寸就跑了。”

  “可能就是几个微米。”

  “所以,我们要给它加上一套‘温控系统’!”

  林卫国在图纸上。

  画出一个循环冷却的管路结构。

  “我们用油冷的方式让冷却油不断循环。”

  “再用一个独立的制冷机,把油温控制住。”

  “控制在恒定的二十摄氏度。”

  “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消除热变形。”

  “温控系统?”

  几个老技术员听得目瞪口呆。

  这想法,太天马行空!

  他们搞了一辈子机床。

  只知道发热了要停机冷却。

  谁想过能用这种办法,让机器“退烧”?

  林卫国没理会他们的震惊,继续画图。

  “第二个误差来源,是震动和进给的不均匀。”

  “机械传动的齿轮和丝杠,本身就有间隙。”

  “会产生抖动。”

  “这在普通加工里不是问题。”

  “但在微米级加工里,就是致命的。”

  “所以,我们要废掉它原有的机械进给系统!”

  “改成‘液压辅助’系统!”

  他又画出一套复杂的液压油路图。

  “我们用车床自带的电机驱动一个高压油泵。”

  “通过精密的节流阀,来控制液压缸的速度。”

  “用液体的压力来推动刀架前进。”

  “液体是不可压缩的,这样推动的刀架。”

  “会像水一样平稳、顺滑。”

  “没有了机械抖动,进给就能做到绝对的均匀!”

  “温控”加“液压”!

  这两个匪夷所思的改造方案一提出。

  整个车间里鸦雀无声。

  所有技术员都跟看天书一样。

  愣愣地看着黑板上那复杂的图纸。

  他们感觉自己的脑子都不够用了。

  车床,还能这么改?

  这已经不是维修和保养的范畴。

  这简直就是重新设计,重新造一台新机器!

  “林……林工……”

  李师傅的声音都有些发颤。

  “这……这能行吗?”

  “行不行,试了才知道。”

  林卫国丢下粉笔拍了拍手。

  “理论已经有了,接下来就是动手干!”

  “从现在开始,所有人分成两组!”

  “一组负责温控系统,一组负责液压系统!”

  “图纸在这里,材料仓库已经开放!”

  “缺什么就去领!”

  “三天之内,我要看到改造完成!”

  林卫国的声音有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原本还满心疑虑的技术员们。

  看着他那双亮得吓人的眼睛。

  一股说不清的干劲从心底里冒出来。

  “干!”

  李师傅第一个响应,把袖子一捋。

  “听林工的!咱们就当是重新造了台机床!”

  “没错!干他娘的!”

  一群平均年龄超过四十岁的老技术员。

  此刻像是打了鸡血的年轻人。

  嗷嗷叫着就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工作中。

  车间里,一时间焊花四溅,锤声叮当。

  林卫国也没有闲着。

  他亲自操刀,负责最核心的液压阀组。

  还有温控传感器的调试。

  这些东西对精度的要求极高。

  差一点,整个系统就得报废。

  三天三夜,林卫国几乎没合眼。

  困了就在车间的行军床眯一会儿。

  饿了就啃几口娄晓娥送来的干粮。

  他的眼睛熬得通红。

  下巴上也冒出了胡茬子。

  但他的精神却高度亢奋。

  终于,在第三天傍晚。

  随着最后一个零件安装到位。

  那台半旧的苏制车床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它的身上缠绕着密密麻麻的铜管和油管。

  旁边还多了一个像冰箱一样的制冷机。

  和一个嗡嗡作响的液压站。

  看起来就像一个缝合各种器官的科学怪人。

  “通电!”

  林卫国沉声下令。

  李师傅颤抖着手,合上了电闸。

  “嗡——”

  电机启动,液压站开始工作。

  “嗤——”

  冷却油在管道里循环流动。

  带走主轴的热量。

  林卫国推动操作杆。

  车床的刀架没有发出传统机械的“咔咔”声。

  而是无声无息,如丝般顺滑向前移动。

  稳!

  前所未有的稳!

  “成功了!”

  一个年轻的技术员忍不住欢呼起来。

  整个车间的技术员们都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看向林卫国的眼神变成彻底的敬佩和崇拜。

  这个年轻人真的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