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投放蟹笼-《穿越医药博士,在南岛当军嫂苟分》

  她每天跟沈行舟两个人的衣服,就那么几件,直接搭在竹杆上晒,还容得下。

  若是衣服多了,也会跟范嫂子家一样晒不下。

  她便想着能不能让沈行舟用竹子做一些简易衣架,用来放在衣柜里挂衣服和晾晒衣服。

  她家屋子旁边有一片竹林。

  家属院里需要用到竹子,可以到后勤部申请一些竹子回来用。

  上次,沈行舟砍了两根竹子回来制作晾晒匾和晒东西的架子。

  还有几根底部比较粗壮的短筒竹子多。

  本打算晒干劈了当柴禾烧了。

  如今应该可以派上用场了。

  她想象中的简易衣架,就是取45公分长的竹片,宽约四公分。打磨光滑后。

  在竹片中间打孔,用铁丝做一个挂钩。

  这样,一个简易版的衣架便成功了。

  只是,不知道这铁丝容易弄到不?

  她边洗衣服,边天马行空的想着事情。

  就听范桂香喊她。

  “怎么了,范嫂子?”

  “有个好消息告诉你。赶紧洗完衣服,我们去后勤部。”

  “去后勤部干嘛?”

  “你上次提议的那个捕蟹笼,后勤部试了几次后,觉得用来捕些小鱼小虾的挺实用。

  上级也批准可以对家属院里发放。

  后勤部通知去领呢!一家可以领两个。我和慧琴就等着你呢!”

  “行,我把衣服洗完就来。”

  她这边匆忙把衣服洗完晒好。

  三个女人便带着两个孩子去了后勤部。

  梁晓悦见这个捕蟹笼和自己预想中的差不多。

  是一个雨伞状的捕蟹笼,可以像雨伞一样折叠收起来。

  笼子的周围有上下两排入口孔洞。

  因设计精妙,鱼虾蟹一旦进去,基本上自己跑不出来。

  领了后捕蟹笼后,梁晓悦又问后勤部发放物资的同志。

  “张干事,我想问你个事。”

  “梁同志有什么事?”

  “是这样的,家里想做点小工具,想领几米铁丝行吗?”

  张干事道:“领铁丝可以,每家有5米铁丝的免费份额。你家里还没有领过,倒是可以领。是打算给桶还是木盆打箍吗?”

  “是啊!”

  梁晓悦随口应着。

  这年头家家户户用的木盆木桶都是要用铁丝打箍。

  有的用铁丝做为捆绑工具,用途比较普遍。

  所以,后勤部会有免费份额。

  超出免费份额的,就需要自己花钱从供销社里购买。

  她想着这5米铁丝够做好多个衣架了。

  徐慧琴倒是觉得梁晓悦领铁丝有点好奇。

  她家里的桶盆都是新买的,应该没到需要修理的程度。

  出了后勤部后,她随口问:“梁嫂子,你要铁丝做什么?”

  梁晓悦小声回道:“想做衣架用来晒衣服。也不知能不能做成。等我做好了,再拿给你们看。”

  梁晓悦把衣架的样式简单跟两人一说,两人便明白了。

  其实,环境好些的人家,会用衣架把容易皱的衣服挂在衣柜里。

  只是没人用这玩意晒衣服。大家晒衣服都是直接往绳子或是竹杆上一搭就完事。

  范桂香笑道:“还是晓悦讲究,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这玩意 。晓悦,你做好后给我们看看。

  若是好用,让我家老李也跟行舟学着做几个来用。”

  “肯定好用,特别是家里男人的军装用衣架挂起来笔挺多了。”

  梁晓悦不知道别人家的军装是怎么挂的。

  反正沈行舟的军装是放在衣柜里的挂钩上挂着的。

  家属院里没有衣帽架。

  沈行舟便在卧室里的墙上钉了几个挂钩。

  他下班回来,就会把军装外套和帽子挂在挂钩上。

  回到家后,范桂香提议道:“既然捕蟹笼都有了,不如下午丢到海里去试试,看能不能有点收获?”

  三人一拍即合。

  范桂香叮嘱:“你们回家记得把网笼泡在水里,新网浮力大,不泡透了扔海里容易飘起来,螃蟹可精着呢,闻到味儿也不钻!”

  梁晓悦和徐慧琴连忙应下,这可是赶海的 “老经验”,可不能马虎。

  梁晓悦回到家,先把捕蟹笼小心翼翼折叠好,放进大盆里接满水浸泡。

  又琢磨起范桂香说的 “浮球做标记”。

  要是跟别人的笼子网混了,可就白忙活了。

  她眼睛一转,悄悄进了空间。

  在储物架上翻出红、黑、白三种颜色的布条。

  三两下编成麻花辫似的绳子,往浮球上一绑,鲜艳的颜色晃得人眼亮。

  这样颜色鲜艳,容易寻找也容易区分。

  折腾完这些,一看时间都快十二点了,早餐吃得晚,中午饭索性省了。

  梁晓悦溜进空间,吃了些水果,又拆了两包坚果当零食,垫得肚子饱饱的 。

  这可是她独有的 “小福利”。

  这边刚歇口气,就听见院外范桂香喊:“晓悦!慧琴!可以走咯!”

  梁晓悦赶紧应着出门,见徐慧琴也拎着桶和海蛎钩子过来。

  身后还跟着她家儿子小壮壮。

  范桂香家两个小子吃完饭,这会也出门往学校去。

  她则是提着桶牵着女儿小糖宝一起去海滩。

  小糖宝嘴里还念叨着 “要捡大螃蟹”。

  范桂香晃了晃手里的工具,“带了桶和钩子,下完蟹笼就去礁石滩转转,敲点海蛎子、捡点螺,可不能空着手回来!” 。

  梁晓悦也笑得精明,“昨天杀了鸡,我拿鸡肠子做饵料,这玩意腥气香,应该是诱螃蟹的好饵料!”

  徐慧琴一拍脑袋:“哎哟!你不提我都忘记捕螃蟹要用饵料。”

  范桂香和梁晓悦听完她这话都乐了!

  范桂香:“我们俩去后勤部垃圾坑捡了几条臭鱼,螃蟹就爱这味儿!”

  一行人往海边走,徐慧琴提议:“红树林那边下蟹笼的人肯定多,咱们去礁石滩吧!那边人少,还能敲海蛎子,一举两得!”

  梁晓悦和范桂香都觉得靠谱,几人取了臭鱼当饵料,就往礁石滩的方向去。

  梁晓悦还特意带上了剪刀。

  上次在礁石滩揪的紫菜特别嫩,今天得再多揪点晒紫菜干。

  一行人刚到礁石滩,就见几个老太太正蹲在石头上敲海蛎子。

  看到范桂香,都笑着打招呼:“桂香来啦?这是来下蟹笼啊?”

  “哎!婶子们来这么早啊!我们来试试新蟹笼,顺便敲点海蛎子!”

  范桂香热情地回应。

  三人站在高处的礁石滩,把蟹笼往深处的水里扔。

  等到潮水退下去再来捡。

  投放好地笼,范桂香跟徐慧琴带着孩子去完全些的礁石上敲海蛎子。

  两个小朋友也不闲着,蹲在旁边帮着捡敲下来的小海蛎子。

  梁晓悦只是在浅水区的礁石上揪紫菜。

  嘴里还叽叽喳喳地讨论:“这个大!这个肯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