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大购粮-《穿越医药博士,在南岛当军嫂苟分》

  往供销社走的路上,李海华抬腕瞅了眼手表:“现在一点整,回岛的渡轮下午两点、三点各一班。

  除去坐公交去码头的时间,咱们顶多还有一个钟头磨蹭,得抓紧点!”

  李斯同道:“我家今天不买粮食。以前在供销社卖海货,钱只能换东西,不挑粮不行;

  现在手里有现钱,犯不着大老远扛着粮食回去,沉得要命!”

  范桂香笑道:“是啊!我今天就想买碎布头回去给孩子们做几双鞋子,再给孩子们带些糕点。”

  徐慧琴连连点头:“可不是嘛!上次挑五十斤米回岛上,肩膀疼了好几天。这次就买些日用品,轻便!”

  梁晓悦听着直笑,转头跟沈行舟说:“看来今天你要出苦力了,我得去买粮食 —— 供销社还存着我八十块钱呢!

  那么多钱,总不能都留着买日用品吧!那得用好几年。”

  沈行舟自然是无条件支持媳妇:“行,多买些回去,我来挑。下次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时间陪你来买粮。”

  一行人说说笑笑到了供销社,推开门都愣了。

  中午还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似的供销社,这会儿居然没多少人。

  也就十几个顾客在慢悠悠挑东西,连之前绕三圈的长队都没了。

  梁晓悦眼尖,还瞅见几个家属院的熟面孔,正围着柜台跟售货员聊天。

  范桂香是个热场子的性子,立马凑过去打招呼:“张姐、王嫂,你们也来买东西啊?

  中午我来的时候,这儿挤得连脚都插不进去,怎么这会这么空?”

  张姐笑着解释:“可不是嘛!供销社知道咱们是岛上来的军属,下午两三点就得赶渡轮回去。

  特意多派了五个工作人员来收海货!

  要是按中午那盛况,咱们排队排到天黑都卖不完海货,哪还有时间买东西?”

  王嫂也补充道:“刚才我卖虾干,三分钟就搞定了!以前得等售货员慢悠悠算账、点票。

  今天人家手里拿着算盘,噼里啪啦几下就算清了。”

  梁晓悦听得心里一暖,跟沈行舟说:“难怪刚才在路上没见着多少军属,原来都在这儿顺顺利利卖完货了。”

  沈行舟拎着空背篓:“那咱们也抓紧,我去买粮食,你想买什么跟范嫂子他们一起去逛逛。”

  刘海华对沈行舟道:“老大,我家今天买的东西不多。你要不多买些粮食,我帮你挑一担回去。”

  “行!那我们一人挑一担。”

  李斯同也说自己可以挑一担。

  沈行舟笑道:“我跟海华一人一担就够我们两口子吃好久的。”

  李斯同:“行,那我也买点红薯土豆回去。军人服务社里这类供应比较少。”

  沈行舟走到粮食柜台前,把带来的鲍鱼壳交给售货员称重。

  售货员把鲍鱼壳称重跟他报数量。

  “同志,你这鲍鱼壳6斤7两,我们按2.4元/斤收购。就是16块零8分钱。你需要买些什么?”

  说着,售货员就给他开票。“

  沈行舟跟售货员报了自己需要采购的粮食。

  “同志,我要100斤大米、50斤面粉,30斤玉米面和30斤红薯。用供销社的存款抵。”

  供销社里有一个男同志给沈行舟称重。

  女售货员负责开票,边跟他报这些粮食的价格。

  “大米0.15元/斤,面粉0.18元/斤,玉米面0.09元/斤,红薯0.08元/斤。

  同志,你这些粮食总共是29.1元。扣除你卖鲍鱼壳的16.08分钱,还需要付给我13.02元。”

  “同志,我媳妇在这里存了80块钱,麻烦你查一下。我媳妇还有些东西要买。等会一起结账。”

  随后,沈行舟报了梁晓悦存款的名字、金额和日期。

  售货员查了查账本,笑着说:“梁同志是吧?她的存款确实有八十块,够买这些粮食,还能剩不少呢!要不要再买点小米?今天新到的小米,熬粥特别香。”

  沈行舟想了想,点头:“那再要五斤小米!谢谢同志。”

  售货员麻利地帮他装袋、称重。

  大概是因为这个镇子上,居住人口少的原因。

  居然没有专门的粮店,而是把粮店跟供销社合并了。

  整个镇子上也只有这一家供销社。

  好在,这个镇子离市里不是很远。坐公交车也就20分钟左右的车程。

  所以,镇子上没有的东西,他们去市里买也方便。

  买粮的事交给沈行舟,梁晓悦则是去买缝纫机针和缝衣服用的线。

  她打算给家里人多做一些衣服捎过去。

  需要多准备一些针线。还买了15斤棉花。

  爷爷、爸妈和二叔二婶他们那里比较冷。

  走的时候也不知道有没有带厚衣服。

  她之前只给爷爷准备了一件棉衣 。

  打算再给他们一人做一件厚棉衣。

  等她拎着棉花和针线找到沈行舟时,他正蹲在地上帮她把大米、面粉分装到布袋里。

  见她过来,伸手接过沉甸甸的棉花包,打算绑在粮食袋子一起扛着。

  梁晓悦道:“这个不重,我放在背篓里就行。”

  “不用,海华会帮我挑一担东西,你一会把背篓拿着就行。”

  两人拎着东西去结账,售货员算完账说:“梁同志,您今天花了 41.8元,要不你付1.8元的尾款,还剩 40 元存在这儿,下次来直接用就行。”

  “可以!”

  刚要走,旁边一个年轻的售货员凑过来。

  好奇地问:“梁同志,今天怎么没见您带海货来卖啊?上次您卖的瑶柱,我妈说比集市上买的鲜多了!”

  梁晓悦心里早有准备,笑着解释:“这不是快过年了嘛,之前晒的那点干货全给家里人寄回去了。让他们尝尝鲜。

  等年后晒了新货,再送来卖给你们。”

  她这样一说,售货员也没有起疑。

  逢年过节的,许多人都会给老家寄东西。

  说到邮寄东西,他们在岛上其实还挺方便。

  可以直接在岛上的后勤部把包裹和信件填写好。

  后勤部每星期会出来一次,把这些包裹信件邮寄出去。

  再顺便从邮局把寄给岛上的包裹和信件带回来。

  所以,除非是急件,才会有人出来寄取。

  平时都是直接去后勤部寄信件和包裹。

  他们在供销社里逗留了半个小时,把东西都买好了便从公交车回了码头。

  此时码头上只剩下末班的渡轮。

  船上这会人也到得差不多了。

  船长为了保证把带出来的人,一个不落的都带回去。还用个本子记下名字。

  上了船的人就去那个本子上把自己的名字打勾,代表人已经上船。

  等他们六大一小都上船后,船长又把登记本仔细查了一遍。

  发现所有人都到齐了,便开着船返回岛上了。

  今天在供销社里卖货的那些人把货卖完,顺便在供销社里把年货给置办了。

  看着时间不充裕也没有去逛自由集市,便匆忙坐公交车返回了码头。

  这会,船上还有人拿着干粮在啃着。

  他们最后上船,已经没有座位了。

  一行人在船舱口的位置铺了几个布袋子席地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