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乡村振兴项目开总结会 定新目标增15县培千名主播-《重生顶流:主播她又美又飒》

  2032年2月,“乡村振兴直播项目”总结会在云南澜沧县召开。来自全国10个项目覆盖县的政府代表、农村主播代表、供应链负责人,以及苏清颜团队、陆时衍公司的核心成员齐聚一堂,共同回顾项目落地1年的成果——累计带动10县农产品销售额达3.2亿元,培养210名农村主播,惠及农户6800余户,户均年增收突破4万元,项目案例被纳入8个地方政府的“乡村振兴示范案例”。在总结成果的基础上,会议明确了下一阶段的目标:未来2年,新增15个合作县,将项目覆盖范围扩展至全国25个县;培养1000名农村主播,建立“县-乡-村”三级主播网络;升级供应链体系,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进一步放大“直播赋能乡村振兴”的效果。

  总结会当天,澜沧县的会议中心挂满了项目成果展示牌——云南芒果通过直播销往全国31个省份,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甘肃杂粮加工成礼盒后,附加值提升3倍;四川彝族刺绣通过直播订单,带动80名绣娘月均增收5000元……这些数据与图片,让参会者直观感受到项目的实际价值。澜沧县县长在开场致辞中说:“‘乡村振兴直播项目’落地前,我们县的农产品大多只能在本地销售,价格低、销路窄;项目落地后,通过直播带货与供应链升级,芒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成了‘网红产品’,农户的收入翻了一番,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愿意返乡创业了。这个项目,真正帮我们找到了‘产业振兴’的路子。”

  会议第一阶段,项目组负责人汇报了1年的核心成果,从“直播销售、主播培养、供应链建设、产业带动”四个维度展开,用数据与案例印证项目价值。在直播销售方面,项目累计开展助农直播526场,覆盖芒果、蜂蜜、杂粮、刺绣等32类农产品,其中单场销售额超100万元的直播达48场,“澜沧芒果节”“通渭杂粮节”等主题直播成为区域农产品品牌的“名片”;在主播培养方面,通过“3期专项培训 1对1带教”,培养的210名农村主播中,180人实现稳定就业,其中30人成为“县域头部主播”,月均销售额超50万元,岩温、阿依莫等主播还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带头人”;在供应链建设方面,陆时衍公司在10个县建成“农产品仓储保鲜中心”,配备冷链设备与分拣系统,农产品损耗率从25%降至8%,物流成本降低28%,同时建立“质量追溯体系”,消费者扫码可查看农产品的种植、加工、质检全过程,信任度显着提升;在产业带动方面,项目推动10个县形成“农产品种植-加工-直播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催生了2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5个直播合作社,带动上下游就业超1.2万人,云南景迈山的茶叶、甘肃通渭的杂粮还成功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随后,农村主播代表与农户代表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云南茶农岩温激动地说:“以前我只会种茶、采茶,一年忙下来只能赚2万元,还担心茶叶卖不出去。参加主播培训后,我学会了在茶园直播,讲自己种茶的故事,现在单场直播能卖50万元的茶叶,还带动周边12户茶农一起合作,大家的收入都翻了好几倍。现在我不仅是茶农,还是我们村的‘致富带头人’,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甘肃通渭县的农户王丽丽则分享了“从土豆种植户到直播合作社社长”的转变:“以前我家种的土豆只能卖给本地收购商,一斤才几毛钱;加入项目后,我们成立了土豆直播合作社,统一分拣、包装、直播销售,还开发了土豆粉条、土豆饼干等产品,现在一斤土豆能卖到3块钱,合作社的30户农户都跟着受益。”

  会议第二阶段,进入“下一阶段目标规划”环节。苏清颜团队与陆时衍公司联合发布《乡村振兴直播项目2.0规划方案》,明确未来2年的三大核心目标,每项目标都配套具体的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

  第一个目标是“新增15个合作县,覆盖全国25个县”。项目组将按照“产业基础好、农产品特色鲜明、政府支持力度大”的标准,在河北、山西、河南、湖南、广西等10个省份筛选15个新合作县,重点聚焦“北方杂粮、南方水果、西部非遗手作”三大类产品,形成“全国性农产品直播矩阵”。为确保新县顺利落地,项目组将提供“前期调研 定制方案 资源对接”的全流程支持,例如在广西百色重点打造“芒果直播产业链”,在山西吕梁推进“红枣深加工 直播销售”模式,在湖南湘西开发“苗族银饰直播项目”。

  第二个目标是“培养1000名农村主播,建立三级主播网络”。项目组将优化“培训体系”,从“基础培训、进阶培训、精英培训”三个层级培养主播:基础培训面向零基础农户,教授直播话术、合规知识等;进阶培训针对有一定经验的主播,重点提升内容创作与供应链对接能力;精英培训则选拔优秀主播,培养成为“县域主播导师”,带动更多新人成长。同时,建立“县-乡-村”三级主播网络,每个县培育10名“县域头部主播”、每个乡培养5名“乡级骨干主播”、每个村发展2名“村级基础主播”,形成“层层带动、全面覆盖”的主播格局。为保障主播收入,项目组还将与20家电商平台合作,为农村主播提供“流量扶持 订单对接”,确保培训后主播的月均收入不低于5000元。

  第三个目标是“升级供应链体系,实现全链条数字化管理”。陆时衍公司将投入1.2亿元,对现有供应链进行升级:在25个县建成“数字化仓储中心”,引入AI分拣设备与智能温控系统,实现农产品分拣、存储、发货的全自动化;搭建“全国农产品供应链平台”,整合种植户、加工企业、物流商、主播等资源,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市场需求,指导农户合理种植,避免“产能过剩”或“供不应求”;开通“助农直播专线物流”,与顺丰、京东合作,实现“农产品48小时直达全国”,同时降低偏远地区的物流成本。此外,还将建立“农产品质量评级体系”,根据品质将农产品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对应不同的直播售价,帮助农户实现“优质优价”。

  为确保目标落地,项目组还制定了“三大保障措施”:一是“资金保障”,苏清颜工作室与陆时衍公司共同设立2亿元“乡村振兴专项基金”,用于供应链升级、主播培训与市场推广;二是“政策保障”,与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争取税收减免、土地支持等政策优惠,同时将项目纳入地方政府的“乡村振兴考核指标”;三是“监督保障”,建立“项目效果评估体系”,每季度发布进度报告,邀请农户代表、粉丝代表监督项目实施,确保资金使用透明、成果真实可信。

  苏清颜在会议总结时说:“过去1年,我们用实践证明‘直播 供应链’能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未来2年,我们要把这个模式做得更实、更广,让更多县的农产品走出大山,让更多农户通过直播增收致富,让更多农村主播实现人生价值。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下去。”

  总结会结束后,15个新合作县的政府代表当场与项目组签署合作协议,20家电商平台与物流企业也签订了“资源支持协议”。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负责人评价:“‘乡村振兴直播项目’的2.0规划,不仅扩大了覆盖范围,更实现了从‘单点帮扶’到‘体系化赋能’的升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截至2032年2月底,项目组已完成15个新合作县的前期调研,河北邢台、广西百色、山西吕梁等5个县的项目已正式启动,预计2032年底将完成10个新县的落地,2033年底实现25个县的全面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