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农村主播培训开班 苏清颜授业传经验-《重生顶流:主播她又美又飒》

  2029年11月5日,云南普洱澜沧县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内座无虚席,“乡村振兴直播项目”首批农村主播培训班正式开班。来自普洱市6个县的50名学员——有种植芒果的农户、非遗手作传承人,还有返乡创业的年轻人,齐聚一堂,准备学习直播技能。苏清颜作为特邀讲师,专程从北京赶来,用自己深耕公益直播的实战经验,为学员们带来“接地气、能落地”的课程,助力他们通过直播打开家乡特产的销路。

  此次培训是文旅部“直播行业规范发展”政策落地的具体实践,由云南省文旅厅联合清颜工作室共同发起,旨在培育“懂农业、会直播、守合规”的农村主播队伍。前期报名阶段,消息一经发布就吸引了300多人报名,最终通过“从业意愿、家乡特色资源、基础沟通能力”三个维度筛选出50名学员,其中30岁以下的年轻学员占比60%,女性学员占比52%,不少人带着“让家乡特产走出大山”的期待而来。

  培训课程设置聚焦“实用性”,分为“直播基础、合规要点、特色运营、实战模拟”四个模块,为期7天。开班当天,苏清颜主讲的“公益直播实战与合规风险规避”作为首堂核心课,从早上9点持续到下午4点,中间仅留1小时午休,学员们听得格外专注,笔记本上记满了要点。

  “大家做直播,首先要想清楚‘卖什么、怎么说、守什么规矩’。”课程开篇,苏清颜没有堆砌理论,而是结合自己的经历,用案例引出核心。她播放了去年帮糯扎渡镇卖芒果的直播片段,指着画面里的细节讲解:“比如介绍芒果时,不能只说‘好吃’,要讲清楚‘来自海拔800米的山区,日照12小时,甜度18度’,再结合‘芒果能帮村里建学校’的公益故事,这样既能打动人,又能建立信任。”

  讲到合规要点时,苏清颜特意拿出工作室整理的“农村主播合规手册”,逐条拆解常见风险:“绝对不能说‘我的芒果能治胃病’,这是虚假宣传;未成年人不能单独出镜直播,家里有孩子的要注意;还有售后,承诺‘坏果包赔’就要做到,不能让网友失望。”她还现场演示了如何在直播平台进行“农产品溯源信息公示”,手把手教学员上传产地证明、农残检测报告,“合规不是束缚,是保护我们长久做下去的底气”。

  课程中途,苏清颜设置了“问答互动”环节,学员们纷纷举手提问,问题大多围绕“没经验怎么起步”“担心没人看”“不知道怎么找货源”。来自景迈山的茶农岩温,种植古树茶10年,一直靠线下收购商卖茶,利润微薄,他焦虑地问:“我不会说普通话,只会傣语,能做直播吗?”苏清颜笑着回应:“方言反而能成为特色!可以让家里会普通话的年轻人帮忙当助手,你负责讲种茶的故事、演示采茶的过程,真实就是最好的流量。”她还建议岩温把茶园里的老茶树、采茶工具作为直播背景,“让网友看到茶叶的生长环境,比说再多形容词都有用”。

  来自宁洱县的非遗传承人李娟,带着自己制作的傣族织锦来上课,她担心“织锦手工慢,产量少,直播卖不动”。苏清颜拿起织锦仔细查看,鼓励道:“非遗产品的核心是‘故事和匠心’,可以直播织锦的制作过程,比如一根线要织30分钟,一件作品要做30天,让网友知道‘慢工出细活’,再限量销售,反而能吸引